最新一期的權游 實在是有點崩 網友們在一邊吐槽“燈光師想讓我看瞎眼”的同時 卻也不得不佩服它的“真·夠細節(jié)!" 二丫在逃亡的過程中,細看的指甲全是黑泥 一同流放的各角色頭發(fā)也都是油膩打結 小惡魔、詹姆在落魄的時候無不是蓬頭垢面 連手指縫里都是泥 可以說每一個細節(jié)都處理到位了 他們真的要到泥土里滾一遭才能呈現這種真實效果…… 此時你會大有“童話里都是騙人的”的感慨 中世紀竟這么臟?? 騎士和城堡是中世紀歐洲的主旋律 可真實的它卻不像小說中所描繪的那樣溫情和浪漫 穿越到中世紀的歐洲 你會發(fā)現整個歐洲全都是臭氣熏天 女的竟活得比男的還糙 許多人甚至是一輩子不洗澡…… 不僅如此,更驚訝的是英國糞便堆竟衍生成了填海造陸的新發(fā)明 “巴黎環(huán)城糞便帶”高得甚至可以把城墻給淹沒… 中世紀跨越千年 但他們在不愛洗澡的道路上卻一路走花路直至無法自拔 若把5世紀的英國傳奇英雄亞瑟王和15世紀的法國圣女貞德對比 雖然相隔近千年,但亞瑟王的身上肯定比貞德干凈 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吧? 圣女竟也如此墮落 但是,中世紀的歐洲人,并不是從一開始就這么不愛干凈的 中世紀前的羅馬人和希臘人都是非常愛洗澡的民族 在羅馬帝國的時代,城內有華麗得有如宮殿的大型浴室 不管再怎么窮的老百姓,都可以去洗。 但到了中世紀的早期 由于沒有了修建大型浴場的能力 歐洲人洗澡的成本也大大提高 所以就變成了只要你有錢,隨你洗不洗 但就算是國王貴族們大多也就三個月洗一次澡。 原因有四個: 一是當時的木質澡盆太粗糙,窮人買不起布料墊 二是燒水太麻煩,而很多農夫家里連用來燒水的鐵鍋都沒有 三是古羅馬人洗澡用的肥皂,那叫一個金貴 除了伯爵以上的大貴族 根本沒人買得起 普通人都是在身上涂橄欖油,然后用刮身板清潔死皮 四是天主教會認為洗澡會損傷身體的元氣 不到萬不得已,最好還是少泡澡為妙 因此對于洗澡這個問題,就算是國王和貴族也嫌麻煩 窮人更是壓根就洗不起 但在十字軍東征之后,阿拉伯人的沐浴方式和大型浴室修筑技術 也隨著返回的十字軍戰(zhàn)士,慢慢地傳入了歐洲,較為便宜的肥皂也被發(fā)明出來 各種沐浴方式在歐洲一度蔚然成風,只要有錢就能洗澡 還附帶餐飲和色情服務,因此你若在當時路過巴黎的大街小巷 聽到有人吆喝你去洗澡,千萬別信 因為他們此時扮演的角色跟拉皮條的人并無二致 這種公共浴室雖始終被教會明文抵制 但由于力度不大,還是很常見 可是,到了14世紀,這種愛洗澡的良好風氣 就在歐洲戛然而止了 而主要原因則是黑死病 當時黑貓被女巫視為女巫的化身 缺少了天敵們的老鼠泛濫成災 ▲16世紀德國木刻畫中騎貓的巫師 ▲巴黎焚燒貓的狂歡 這場黑死病奪去了三分之一歐洲人的性命 而洗澡也不幸被列為這一浩劫原因之一 那時的醫(yī)生們認為之所以人會得這種病是因為空氣里充斥著腐敗的物質 人吸入這種臭氣后就會病倒 所以中世紀時很多歐洲醫(yī)生制作了烏鴉一樣的面具 防止自己吸入腐敗的臭氣…… ▲讓人又敬又懼的瘟疫醫(yī)生 于是,在對黑死病的恐懼和教會的宣揚之下 歐洲人終于完全進入了一個全民不洗澡的“臭氣熏天時代” 終于明白權游里的人為何感覺這么臟了吧? 因為他們都不洗澡…… 人們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沾水 洗澡被當作一種酷刑和醫(yī)療手段 醫(yī)治的對象則是精神病患者 但是人不洗澡就要發(fā)臭 因此,法國人只好潛心研究香水 香水有多繁榮也證明當時大家有多不愛洗澡 也可以想象到,當你呼喚著愛人的名字看到的卻是滿嘴臟牙時 這個場景會有多么悲哀 深感自己生不逢時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臭豆腐 還是會選擇聞起來香,吃起來臭的她? 走在中世紀大街上你可能冷不丁的就看到有人脫下褲子在地板上“如廁” 但其實他們一直都有公共廁所,只是沒有這個概念 因為抽水馬桶尚未發(fā)明 大家處理排泄物的方式比較隨意。 而為了防止隨地大小便 西方的廁所早在兩河流域就出現了 ▲米諾斯文明的水沖坐式廁所 直到公元前1500-1700年,最早的水沖坐式廁所出現 不過,這種如此高端的如廁體驗 一般只有皇室成員才能享用 從古羅馬時期開始,水沖式坐廁才從達官貴人專用逐步走入百姓生活 這大概就是最早的公共廁所了 而且這種沖水式馬桶,甚至還不需要人力手動沖水 因為pp下總會有涌動的水流 (只要糞便不是太頑固) 而羅馬人也是世上第一個成功解鎖下水道成就的人 在當時已經有相對廣泛的排水渠和下水道網絡。雖說衛(wèi)生條件依然比不上現代 但這種廁所在歷史上已是文明的一大步了 他們甚至還創(chuàng)造出一位“廁所女神” 祈求自己如廁平安 在龐貝古城的墻上 我們甚至還能看到不要隨地大小便的警告 但在中世紀的歐洲 只有最講究的貴族和高級牧師 才會在起居室設置專門的廁所 由于下水道系統(tǒng)匱乏 糞便和垃圾通常都是直接被倒進護城河 對普通人來說,只能上“公廁” 地板就是他們的廁所 但公廁歸公廁,羅馬人實則是相對感性上的“愛衛(wèi)生” 因為只是他們自己這么認為…… 比如它們總有一些偏方—— 用尿洗衣服,洗頭,甚至用尿刷牙 因為他們認為尿能讓牙齒保持亮白,能把衣服漂白 就說嘛,萬事都得嘗試 不試不知道,一試嚇一跳 又比如造紙術在12世紀才傳入歐洲,那在之前他們是怎么擦pp的呢? 有一種東西叫做擦屎棍 他們把前面的海綿蘸濕,然后用來擦pp 你一來我一去,大家都用它,但從來沒人洗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xù)到工業(yè)革命,人口的激增 開始讓歐洲開始不堪重負 倫敦第一次霍亂大爆發(fā),截至1832年整個英國就有30000人喪生 不過也正是在這惡臭環(huán)境的熏陶下 現代抽水馬桶才應運而生 ▲伊麗莎白一世與她的抽水馬桶 不過,這個看似跨時代的發(fā)明 在當時并沒能立即流行起來 因為抽水太麻煩,導致惡臭仍能順著馬桶進入房屋而暢通無阻 普通百姓仍鐘情于傳統(tǒng)的便盆和封閉式馬桶 直到18世紀晚期 一個鐘表匠把原本筆直的馬桶管道設計成S型 這一看似小小的改變才真正顛覆了馬桶的命運 ▲亞歷山大·卡明斯設計的S型管道馬桶 若是在中世紀,你在進城之前,最好往鼻子上捂一塊布 或者提前準備一束薰衣草 有條件的話再噴點兒香水 而且你不僅要像現代人一樣當心踩狗屎 穿越到幾百年前的巴黎,你很可能被一坨大便擊中 因為中世紀城市的街道很狹窄 你必須得保持全神貫注才能避開猝不及防從天而降的屎尿 在17世紀的法國巴黎 法令規(guī)定市民在白天不許從樓上傾倒糞尿,只有晚上才可以 但傾倒之前必須要先喊一聲“注意尿” 以防引起不必要的治安糾紛…… 這一陋習則是沿襲了羅馬帝國的傳統(tǒng) 不過那時他們則是白天晚上都可以隨便傾倒,還有專人清理 至于在傾倒糞尿之前會不會吱一聲給路人提個醒 則要看這位市民的素質和心情 美劇《權力的游戲》中 也再現了中世紀市民隨意從窗戶傾倒排泄物的情景 在其中一集中,國王喬佛里和王后瑪格麗去看望平民邀買人心 地上屎尿橫流,還險些被樓上的屎尿倒一身 歷史上也有過相似的事情 某次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巴黎城中巡視的時候 也險被樓上潑下來的排泄物擊中 那個年代的歐洲人基本沒想過要新建下水道,就算繼承了古羅馬帝國的遺產 幾百年荒廢下來,也都堵塞得差不多了 ——修建地下排水系統(tǒng)需要大量資金 而當時戰(zhàn)亂頻繁。所以大街上遍地都是屎尿。 不僅如此,更糟糕的是,當時的歐洲人都不懂得使用糞肥 而在東方世界,他們都是免費的清潔工 因此,當你進入歐洲的城市的時候 記得戴上五層口罩 為了防止被糞便鋪砌的街道弄臟自己的裙擺 中世紀的歐洲婦女還發(fā)明了一種 有些類似于現代厚底鞋的高跟木鞋 ▲路易十四的高跟鞋,可以避免踩到糞便 不過中世紀的歐洲畢竟人口稀少,哪怕是在城市里 糞便堆積也還不是最急迫的問題 只是貴族們們在城堡里過的憋屈 因為就算是滿堡屎尿也不會輕易離開,如果長期離開 那么就像寄居蟹離開了殼 很有可能被臨近的貴族派人殺害 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到了工業(yè)革命前夕 歐洲大城市已經有了幾十萬人口,衛(wèi)生觀念卻并未隨之提高的時候 情況就更加恐怖和荒謬 到了中世紀晚期,巴黎人為了清理市容 開始把糞便集中起來,堆積在城墻外側 使得最后糞堆的規(guī)模從中世紀以來積累的“巴黎環(huán)城糞便帶” 慢慢堆得已經高得可以把城墻給淹沒 而當時的巴黎城就是一顆被糞堆環(huán)繞和保衛(wèi)的明珠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開始修建一些滑道 在城堡中,直接在地上打一洞,把糞便拉進護城河中 久而久之,護城河成了化糞池,抵御力大幅提升 ▲在城堡地面打洞,把糞便拉進護城河 ▲中世紀城堡遺跡 是不是感覺難以想象 現如今浪漫的巴黎之都 以紳士秉承的英國在1000年前竟和臟亂差扯上關系 璀璨的巴黎明珠還會是你的下一個flag嗎? 走在大街上是會擔心花盆還是更擔心便便從天而降呢? 還有 記得要隨時準備好廁紙以備不時之需…… 看一場藝術的展覽 訪一些有趣的人 推一個美好的物品 辦一場文藝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