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姚堯精讀《資治通鑒》第48集

 jc2p 2019-05-17

【原文】夏,四月,沛公南攻潁川①,屠之。因張良,遂略韓地②。時趙別將司馬昂方欲渡河入關,沛公乃北攻平陰,絕河津南,戰(zhàn)洛陽東。軍不利,南出轘轅,張良引兵從沛公;沛公令韓王成留守陽翟,與良俱南。

【白話】夏季,四月,劉邦南下進攻潁陽(今河南禹州東南),攻入后實施屠城。在張良的幫助下,得以攻占韓國的轘轅關(今河南偃師東南)。當時趙國別將司馬卬正打算南渡黃河入關,劉邦遂北上攻占平陰(今河南孟津),封鎖黃河南岸的渡口,與秦軍在洛陽以東交戰(zhàn)。戰(zhàn)事不利,劉邦軍南下退出轘轅關,張良率軍追隨劉邦。劉邦令韓王成留守陽翟(dí,今河南禹州),自己與張良一起南下。

【姚注】

①《史記·高祖本紀》記作:“南攻潁陽,屠之?!睗}陽是潁川郡的一座城市,在郡治陽翟東南30公里處。如按《資治通鑒》所記之“沛公南攻潁川,屠之”,意思就變成了“劉邦南下進攻潁川郡,對整個潁川郡實施屠城。”事實上,劉邦屠的只有潁陽一城。

②《史記·高祖本紀》記作:“因張良,遂略韓地轘轅”。原韓國領地主要是潁川郡和三川郡,而轘轅關正是從潁川郡進入三川郡的險關。如按《資治通鑒》所記之“因張良遂略韓地”,意思是說“在張良的幫助下,攻占原韓國的領地”,事實上,劉邦軍一直未能攻占三川郡。按照《史記》的記載,當是劉邦在張良的幫助下攻占轘轅關,得以進入三川郡。

③別將:配合主力作戰(zhàn)的部隊將領。

④司馬昂:《史記》、《漢書》皆記作“司馬卬”。

【姚論】

劉邦軍進入潁川郡后,遇到因不敵秦軍而被迫在潁川郡打游擊的韓成和張良。劉邦與韓成聯軍攻克潁川郡,并在潁陽對頑抗的秦國軍民實施屠城作為報復。這是史書有記載的劉邦第二次屠城,第一次是他和項羽一起在城陽屠城。當初彭城分兵時,諸老將不許項羽進攻關中的主要理由,就是指責項羽曾經在襄城屠城,因此,為了安撫秦國百姓,不能用兇狠殘暴的項羽,而要用寬厚仁義的劉邦??墒牵詣畹乃魉鶠?,他真能擔得起寬厚仁義的評價嗎?至于身為韓國君相的韓成和張良,也沒有因為潁陽百姓原本就是韓國的子民而諫阻劉邦的屠城。

劉邦攻占潁川郡后,有兩種選擇:一是北上三川郡,經函谷關攻入關中,二是南下南陽郡,經武關攻入關中。就在此時,趙將司馬卬率軍隊從上黨郡南下,抵達平陰的黃河北岸,有意從平陰南渡黃河進入三川郡,之后向西攻取函谷關。劉邦察覺到司馬卬的意圖后,遂立刻率軍北上直插平陰,封鎖了黃河渡口,迫使司馬卬放棄南渡黃河入關,轉而投奔在黃河北岸與章邯作戰(zhàn)的項羽,后隨項羽一同入關。

平陰位于滎陽正西90公里處。當初劉邦在曲遇擊敗楊熊軍后,之所以不敢追擊至滎陽,主要就是因為畏懼滎陽的易守難攻。于是,劉邦軍先是朝西南方進入潁川郡,接著自潁川郡朝西北方進入三川郡,抵達平陰后就已經把滎陽甩在身后了。只要就近拿下洛陽,再往西即可經由新安、澠池、陜縣攻取函谷關,這其實就是項羽日后入關所走的路線。劉邦比項羽提前近半年抵達洛陽城下,而此時的項羽仍在漳水與章邯對峙。可惜的是,劉邦既不敢打滎陽,也打不下洛陽,只好放棄經由三川郡攻取函谷關的想法,轉而經轘轅關南下退回潁川郡,準備經南陽郡攻取武關。

【原文】六月,與南陽守齮戰(zhàn)犨東①,破之,略南陽郡;南陽守走保城,守宛。沛公引兵過宛,西;張良諫曰:“沛公雖欲急入關,秦兵尚眾,距險;今不下宛,宛從后擊,強秦在前,此危道也!”于是沛公乃夜引軍從他道還,偃旗幟,遲明,圍宛城三匝。南陽守欲自剄,其舍人陳恢曰:“死未晚也?!蹦擞獬且娕婀唬骸俺悸勛阆录s先入咸陽者王之。今足下留守宛,宛郡縣連城數十,其吏民自以為降必死,故皆堅守乘城。今足下盡日止攻,士死傷者必多;引兵去宛,宛必隨足下后。足下前則失咸陽之約,后有強宛之患。為足下計,莫若約降封其守;因使止守,引其甲卒與之西。諸城未下者,聞聲爭開門而待足下,足下通行無所累?!迸婀唬骸吧?!”秋,七月,南陽守齮降,封為殷侯;封陳恢千戶。

【白話】六月,劉邦軍與南陽郡守齮(yǐ,姓不詳)在犨縣(chōu,今河南平頂山)以東交戰(zhàn),擊敗秦軍,攻取南陽郡。南陽郡守逃走,固守宛縣(今河南南陽)。劉邦率軍繞過宛縣,繼續(xù)西進。張良勸諫道:“雖然沛公您急著想要攻入關中,可是前方還有許多秦軍,占據著險要的地勢。如果不攻下宛縣就向西挺進,將來宛縣的軍隊從后面進攻,強秦的軍隊在前方阻攔,那我們就危險了。”于是,劉邦當晚率軍改道殺回,一路放倒旗幟,清晨時突然出現在宛縣城下,將宛縣層層圍困。南陽郡守準備拔劍自刎,其門客陳恢阻止他道:“還沒到死的時候?!庇谑浅龀敲嬉妱畹溃骸拔衣犝f您在楚懷王處有過約定,先入咸陽者為關中王?,F在您卻留在這里攻打宛縣。宛縣,是大郡的治所,相連的城池有幾十座,人口眾多,積蓄充足,官員百姓都以為投降后必死,故而堅守城池。如果您整天留在這里強攻,則軍隊的傷亡必定慘重。如果您率軍離開宛縣,則宛縣之兵必定會隨后追擊?,F在您前有錯失咸陽之約的擔心,后有宛縣之兵追擊的憂患,為您考慮,莫不如與宛縣守軍約降,封賞南陽郡守,留他在這里守城,您自己則率領軍隊繼續(xù)向西進發(fā)。前方那些還沒有被攻下的城池,聽到這個消息后,都會爭相打開城門等您進城的,這樣您就能夠暢通無阻地進入關中了。”劉邦道:“非常好?!鼻铮咴?,南陽郡守齮歸降,劉邦封其為殷侯,封陳恢一千戶作為采邑。

【姚注】

①犨縣位于南陽郡與三川郡交界處,南陽郡守齮原擬將劉邦軍阻隔在南陽郡外,不敵后即退回南陽郡治宛縣固守。

【姚論】

宛縣受降,是劉邦集團發(fā)展進程中的重要轉折。在此之前,劉邦軍與其他諸侯起義軍并無本質不同,都是對秦人苦大仇深。就在三個月前,劉邦還在潁川郡搞了一次屠城??墒亲詮耐鹂h受降之后,劉邦不再視秦人為生死仇敵,而是開始考慮將他們也視為自己的子民。自沛縣起兵以來,劉邦軍一直隸屬于楚軍的戰(zhàn)斗序列。懷王之約后,劉邦擔任碭郡長,在碭郡作了近半年的南北折返,期間收編了一部分魏國士兵,之后進入潁川郡與韓成、張良會師,期間也收編了一部分韓國士兵。自南陽受降始,劉邦軍西征途中所過各縣無不望風歸降,而秦國士兵也大量地、成編制地加入到劉邦軍中。

【原文】引兵西,無不下者。至丹水,高武侯鰓、襄侯王陵降。還攻胡陽,遇番君別將梅鋗,與偕攻析、酈,皆降。所過亡得鹵掠,秦民皆喜。

【白話】劉邦率軍西進,沿途沒有攻不下的城池。抵達丹水時,高武侯鰓(姓不詳)、襄侯王陵歸降劉邦。返回攻打胡陽(近河南唐河西南),遇到番君吳芮的部將梅鋗,與其聯兵攻打析縣(今河南西陜)、酈縣(今河南南陽北),二城皆投降。劉邦軍所過之處沒有擄掠,秦國百姓都很高興。

【姚論】這段記載源自《史記·高祖本紀》,可是《資治通鑒》在轉載時有所刪改?!妒酚洝吩牡挠涊d是這樣的:“至丹水,高武侯鰓、襄侯王陵降西陵。還攻胡陽,遇番君別將梅鋗,與皆,降析、酈。遣魏人寧昌使秦,使者未來。是時章邯已以軍降項羽于趙矣?!?/p>

我們看到,《資治通鑒》對《史記》的刪改體現在三點,而這三點都是有損于《史記》原意的。

第一,《史記》上說,劉邦曾派魏國人寧昌出使秦國,可是寧昌出使后就沒再回來,而史書中也再難找到關于寧昌此后的任何記載。那么問題來了,寧昌使秦主要是要談什么?為什么到了咸陽后就杳無音信?

第二,《史記》上說,就在劉邦派寧昌使秦時,章邯已經率軍投降了項羽??砂凑铡顿Y治通鑒》的記載,先是刪去“是時章邯已以軍降項羽于趙矣”這一句,接著在下文敘述章邯軍和項羽軍相持未戰(zhàn),會給讀者造成章邯此時仍未投降的錯覺。事實上,寧昌使秦和章邯投降是有直接關系的。正是因為章邯軍的投降,刺激了劉邦搶先攻入關中的急迫感,這才會派寧昌使秦。

第三,《資治通鑒》在“與偕攻析、酈,皆降”之后接著說 “所過亡得鹵掠,秦民皆喜”,給讀者的感覺是劉邦軍在收降析、酈后就一路與民無犯,故而深得秦國百姓的擁戴,可事實卻根本不是如此。收降析、酈后,劉邦軍向武關挺進,而《史記·秦始皇本紀》上明確記載:“沛公將數萬人已屠武關?!庇纱丝梢?,劉邦在攻克武關后是實施了屠城的,這是有史料記載的劉邦在繼城陽、潁陽之后的第三次屠城?!妒酚洝じ咦姹炯o》上記載:“(劉邦)因襲攻武關,破之。又與秦軍戰(zhàn)于藍田南,益張疑兵旗幟,諸所過毋得掠鹵,秦人憙,秦軍解,因大破之?!庇纱丝梢?,《資治通鑒》上所說的“所過亡得鹵掠,秦民皆喜”并非發(fā)生在收降析、酈之后,而是在攻破武關、轉戰(zhàn)藍田之時,目的也不是為了對秦人廣施仁義,而是要讓秦人麻痹大意,以達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軍事效果。

【原文】王離軍既沒,章邯軍棘原,項羽軍漳南,相持未戰(zhàn)。秦軍數卻,二世使人讓章邯。章邯恐,使長史欣請事;至咸陽,留司馬門三日,趙高不見,有不信之心。長史欣恐,還走其軍,不敢出故道。趙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軍,報曰:“趙高用事于中,下無可為者。今戰(zhàn)能勝,高必疾妒吾功;不能勝,不免于死。愿將軍孰計之!”

【白話】王離軍覆滅后,章邯率軍駐扎在棘原,項羽率軍駐扎在漳水以南,兩軍相持未戰(zhàn)。秦軍多次退卻,二世派人責備章邯。章邯很害怕,便派長史司馬欣回京解釋請示。司馬欣抵達咸陽后,在外門等了三天,趙高都不予以接見,顯露出不信任的意思。司馬欣很害怕,便逃回章邯軍中,返回時不敢走來時的路。趙高果然派人來追,沒有追到。司馬欣到達章邯軍中,報告道:“趙高在朝中掌權,下面沒有人敢做事。現在即便我們能打勝仗,趙高也一定會嫉妒我們的功勞。如果我們不能打勝仗,則趙高一定會處死我們。還望將軍仔細考慮!”

【姚注】

①司馬門:外門。《史記集解·項羽本紀》記:“凡言司馬門者,宮垣之內,兵衛(wèi)所在,四面皆有司馬,主武事。總言之,外門為司馬門也?!?/p>

【姚論】

這段記載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在史料來源上是可靠的,可在情理上卻有令人推敲之處。按照《史記》的說法,趙高是因為不信任司馬欣,所以讓司馬欣在司馬門前空等三天都不予以接見??墒且猿@硗茰y,趙高若真的是對司馬欣不信任,難道不是應該將司馬欣誘捕至丞相府里嚴加拷問嗎?為什么還會讓司馬欣心懷疑懼后逃回軍營呢?如果說趙高是為了顧及影響,而不便于在公開場合抓捕,那也必定會派重兵嚴密跟蹤司馬欣,同時在司馬欣的歸途設下各種關卡埋伏,何至于要等到司馬欣已經逃走后才突然醒悟過來,才想到要去派人追殺呢?因此,姚堯合理推測,所謂的趙高派兵追殺之事極有可能是司馬欣編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挑撥章邯與趙高之間的關系,令章邯徹底下決心投降項羽。而事實上,司馬欣與項羽原本是有很深交情的。《史記·項羽本紀》上記載:“項梁嘗有櫟陽逮,乃請?zhí)I獄掾曹咎書抵櫟陽獄掾司馬欣,以故事得已?!币馑际钦f,項梁曾經在櫟陽犯罪被抓,于是他就拜托蘄縣的獄掾曹咎給櫟陽的獄掾司馬欣寫信說情,這才得以脫身??梢?,司馬欣對項梁是有過救命之恩的,而當初寫信的曹咎在項羽稱西楚霸王后當到了大司馬。因此,當時極有可能是在項羽軍和章邯軍對峙不下之時,項羽和曹咎通過策動司馬欣往返咸陽,然后編出一套說辭來挑撥章邯與趙高之間的關系,誘使章邯下決心投降項羽。

【原文】陳馀亦遺章邯書曰:“白起為秦將,南征鄢郢,北坑馬服,攻城略地,不可勝計,而竟賜死。蒙恬為秦將,北逐戎人,開榆中地數千里,竟斬陽周。何者?功多,秦不能盡封,因以法誅之。今將軍為秦將三歲矣,所亡失以十萬數;而諸侯并起滋益多。彼趙高素諛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將軍以塞責,使人更代將軍以脫其禍。夫將軍居外久,多內隙,有功亦誅,無功亦誅。且天之亡秦,無愚智皆知之。今將軍內不能直諫,外為亡國將,孤特獨立而欲常存,豈不哀哉!將軍何不還兵與諸侯為從,約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稱孤!此孰與身伏鈇質①,妻子為戮乎?”

【白話】陳馀也給章邯寫信道:“白起擔任秦將,向南征討楚國的鄢郢,向北坑殺馬服君趙括,攻占的的城池土地不計其數,可最后竟然被賜死。蒙恬擔任秦將,向北驅逐戎狄,開辟榆中數千里土地,可最后竟被斬于陽周。這是為什么?因為功勞太大,秦國已經無法再行封賞,就只好用法律來誅殺?,F在將軍擔任秦將已經三年,損失的士兵數以十萬計,而諸侯并起的軍隊卻越來越多。趙高長期對二世阿諛逢迎,可現在事情緊急,他也會擔心二世殺他,所以想通過將您誅殺論罪來為自己搪塞責任,通過派人取代您來為自己擺脫禍患。將軍長期領兵在外,朝廷內又有許多仇家,您是有功也會被殺,無功也會被殺。況且上天要滅亡秦國,這事無論是聰明還是愚笨的人都知道。如今將軍在內不能直言進諫,在外又是個亡國之將,孤立無援卻還想要長期存活,這不是很悲哀嗎!將軍何不倒戈與諸侯結成合縱聯盟,相約一起攻打秦國,瓜分秦國的土地建立王業(yè),面向南方稱孤道寡?這與自己遭受腰斬之刑,妻子兒女被誅殺相比,哪個更好呢?”

【姚注】

①鈇(fū)質:通“鈇锧”,古代腰斬時所用刑具。鈇,鍘刀;锧,腰斬用的鍘刀座。

【原文】章邯狐疑,陰使候始成使項羽①,欲約。約未成,項羽使蒲將軍日夜引兵渡三戶②,軍漳南,與秦軍戰(zhàn),再破之。項羽悉引兵擊秦軍污水上,大破之。章邯使人見項羽,欲約。項羽召軍吏謀曰:“糧少,欲聽其約。”軍吏皆曰:“善!”項羽乃與期洹水南殷虛上。已盟,章邯見項羽而流涕,為言趙高。項羽乃立章邯為雍王,置楚軍中;使長史欣為上將軍,將秦軍為前行。

【白話】章邯猶豫不決,暗地里派軍候始成出使項羽軍,想要訂立和約。和約還未達成,項羽派蒲將軍日夜兼程,率軍渡過三戶津(今河北磁縣西南),駐扎漳水以南,與秦軍交戰(zhàn),再次擊敗秦軍。項羽率領全軍在污水對秦軍發(fā)起攻擊,大敗秦軍。章邯派人面見項羽,想要訂立合約。項羽召集軍官們商議道:“軍中糧少,我準備接受章邯的和約?!避姽賯兌嫉溃骸昂谩!庇谑琼椨鸷驼潞阡∷习兜囊筇摚ń窈幽习碴栁鬟叄?。締結盟約后,章邯見到項羽而流下眼淚,訴說趙高的種種惡狀。項羽遂立章邯為雍王,留在楚軍之中,任命長史司馬欣為上將軍,率領秦軍作為先鋒。

【姚注】

①候:即軍候,中級軍官。《后漢書·百官志一》記:“大將軍營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軍司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軍候一人,比六百石?!?/p>

②三戶:即三戶津,漳水上游的渡口。

③污水:漳水支流,流經鄴縣?!独m(xù)漢書·郡國志》記:“鄴縣有污城”?!端洝嵴乃ⅰ罚骸拔鬯鑫浒部h山東南,經污城北入漳。”

【姚論】 巨鹿之戰(zhàn)的勝利,把項羽推上了人生的巔峰。他用最正確的戰(zhàn)術,取得了最輝煌的勝利,而歷史對他的獎賞,就是給予他重新統一天下的機會??上У氖牵瑧?zhàn)術上的成功不能掩蓋戰(zhàn)略上的短視,在接受章邯的投降之后,項羽開啟了一連串的敗筆,而封章邯為雍王就是第一個錯誤。

相傳大禹治水時,將天下劃分為九州,其中之一就是雍州,包括今陜西全境及甘肅、青海、寧夏的部分地區(qū),長期以來就是秦國領土的代名詞。如賈誼《過秦論》中就說:“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因此,雍王實際上就是秦王,也就是懷王之約中所稱的“關中王”,而關中王原本是說好留給先入關中者的。項羽收降章邯后,進入關中已經毫無懸念,問題只在于他與劉邦誰能先進關中。可是對于關中王的位置,項羽似乎既不打算給劉邦,也不打算自己要,而是交給了章邯。那么,項羽自己想要哪里呢?六國之中,齊國是仇敵,三晉和燕國是友軍,身為楚軍將領的項羽,顯然也不可能會選擇這五個國家中的任何一個稱王。所以,項羽重返楚國稱王是必然的。雖然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項羽此時的內心打算,但我們僅從他封章邯為雍王一事即可推知,項羽對戰(zhàn)后的天下安排已有定見,那就是自己回到楚國擔任楚王,由自己信任的各國將領回國擔任諸侯王。那么,這些將領與當初派遣他們出征的諸侯王之間的關系又該如何協調?因此,當歷史希望有人站出來重新安定天下時,項羽卻不但不能安定天下,反而埋下了將來更加動亂的禍根。

【原文】瑕丘申陽下河南,引兵從項羽。

【白話】瑕丘(今山東兗州)人申陽攻入黃河以南,率軍追隨項羽。

【原文】初,中丞相趙高①,欲專秦權,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于二世曰:“馬也?!倍佬υ唬骸柏┫嗾`邪,謂鹿為馬?”問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莫敢言其過。

【白話】當初,中丞相趙高想要獨攬秦朝大權,又擔心群臣不服從,于是先設局測驗。他將一頭鹿獻給二世道:“這是一匹馬?!倍佬Φ溃骸柏┫喔沐e了,怎么把鹿說成是馬?”詢問左右群臣,有的沉默不語,有的為迎合趙高也說是馬,有的說是鹿。趙高便暗地將那些說是鹿的人治罪,此后群臣都很畏懼趙高,不敢談論他的過錯。

【原文】高前數言“關東盜無能為也”;及項羽虜王離等,而章邯等軍數敗,上書請益助。自關以東,大抵盡畔秦吏,應諸侯;諸侯咸率其眾西鄉(xiāng)。八月,沛公將數萬攻武關,屠之。高恐二世怒,誅及其身,乃謝病,不朝見。

【白話】趙高此前多次宣稱,關東的盜賊不會有什么作為。之后項羽俘虜王離等秦將,而章邯等人的軍隊多次戰(zhàn)敗,上書請求出兵增援。自函谷關以東,大部分城池都已經背叛了秦朝的官吏以響應諸侯,各諸侯則都率領自己的軍隊向西進發(fā)。八月,劉邦率領數萬人馬進攻武關,攻克后實施屠城。趙高害怕二世發(fā)怒,自己遭到誅殺,于是稱病不再朝見。

【姚論】

這段記載源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而《資治通鑒》在轉載時又有刪改?!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的原文是:“沛公將數萬人已屠武關,使人私于高,高恐二世怒,誅及其身,乃謝病,不朝見?!薄顿Y治通鑒》刪除了“使人私于高”這句非常重要的信息,意思就完全不一樣了,按照《資治通鑒》的記載,是劉邦在武關屠城,導致趙高害怕二世對其發(fā)怒。可是按照《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是劉邦在武關屠城后,派使者私下面見趙高,跟趙高說了些什么,這才導致趙高害怕二世對其發(fā)怒。那么,劉邦派出去的使者是誰,究竟又對趙高說了些什么呢?

之前,我們談到《史記·高祖本紀》上說劉邦在收降析、酈后,“遣魏人寧昌使秦,使者未來。是時章邯已以軍降項羽于趙矣?!本o接著,《高祖本紀》繼續(xù)寫道:“初,項羽與宋義北救趙,及項羽殺宋義,代為上將軍,諸將黥布皆屬,破秦將王離軍,降章邯,諸侯皆附。及趙高已殺二世,使人來,欲約分王關中。沛公以為詐,乃用張良計,使酈生、陸賈往說秦將,啖以利,因襲攻武關,破之。”

這樣一來,我們就又產生了兩點疑問:第一,按照《高祖本紀》的記載,是先有趙高殺二世,后又劉邦破武關,這與《秦始皇本紀》中所記載的先有劉邦屠武關,后有趙高害怕二世發(fā)怒,豈不矛盾?第二,為什么趙高殺死二世后,就立刻派人來和劉邦商量“分王關中”呢?他憑什么認為劉邦會愿意和他“分王關中”呢?如果不是得到過劉邦某種程度的承諾,精于算計的趙高會這么冒失嗎?另一方面,劉邦的反應也很奇怪,他只是因為懷疑趙高有詐,所以才用張良之計襲攻武關,那如果趙高無詐呢?難道他就愿意接受與趙高“分王關中”的約定嗎?

顯然,我們需要對這些疑問作出解釋。或許,司馬光正是因為無法提供合理解釋,故而在編纂《資治通鑒》時將那些他想不通的語句盡數刪改??墒聦嵣希斫膺@段歷史來龍去脈的關鍵,恰恰就是被司馬光刪去的那句“遣魏人寧昌使秦,使者未來。是時章邯已以軍降項羽于趙矣?!?/p>

前207年七月,就在劉邦軍收降析、酈,準備向武關進發(fā)時,傳來了章邯軍投降項羽的消息,這給劉邦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因為,雖然項羽軍距離秦都咸陽還有很長一段路程,但隨著章邯所率的二十萬秦軍主力倒戈,項羽軍入關將一路暢通、再無阻礙。劉邦軍雖然在路程上距離秦都咸陽更近,可是在其前方還有武關、峣關等諸多關隘需要攻打。尤其武關本是易守難攻的險要之地,當初陳勝起義時派出的宋留軍雖然平定了南陽郡,卻終究未能攻克武關,現在劉邦軍要想搶在項羽軍之前迅速攻入武關,又談何容易?這就是劉邦收降析、酈后,立刻派寧昌使秦的用意所在。章邯軍的投降項羽,迫使劉邦軍不能只靠攻城,而必須嘗試通過“伐謀”和“伐交”的手段快速進入關中。

寧昌此番奉命使秦,帶來的談判條件應該就是趙高殺死二世,迎劉邦軍入關中,之后兩人分王關中。劉邦是有動力提出這個談判條件,而趙高也是有理由相信劉邦的談判誠意的。按照“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懷王之約,只要趙高派兵死守武關,那么先入定關中的就肯定是項羽軍,關中王也就肯定是項羽的囊中之物,則劉邦軍千里轉戰(zhàn)的結局,將只是滯留在武關前的功虧一簣。因此,相較于后入關中將導致的寶山空回,劉邦當然更愿意與趙高合作以求“分王關中”。于是,這就有了《史記·秦始皇本紀》上所記載的:“沛公將數萬人已屠武關,使人私于高,高恐二世怒,誅及其身,乃謝病,不朝見。”

的確,《秦始皇本紀》是記載了劉邦率數萬人 “屠武關”,可卻沒有說劉邦軍攻克武關。我們不難推測,當時的情況應該是劉邦軍為了搶先進入關中,故而對武關發(fā)動瘋狂攻擊,并造成大量軍民被屠殺。與此同時,劉邦的使者寧昌又在對趙高軟硬兼施,勸他趕緊下決心殺二世而迎劉邦。趙高一方面害怕武關被攻破后遭到二世的怪罪,另一方面又對劉邦提出的分王關中心動不已,這兩方面都給趙高帶來了極大的情緒波動。于是,趙高稱病不朝,以期能夠冷靜下來思考其中的利弊得失。一番思考權衡之后,趙高決議接受劉邦的提議,殺死二世而分王關中。

趙高殺死二世之后,便命武關守將迎劉邦軍入關??哨w高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劉邦居然翻臉不認人,反趙高提議的“分王關中”是有詐,然后用張良之計突襲了武關,之后又一路揮師北上,進逼秦都咸陽。

【原文】二世夢白虎嚙其左驂馬①,殺之,心不樂,怪問占夢。卜曰:“涇水為祟。”二世乃齋于望夷宮②,欲祠涇水,沈四白馬。使使責讓高以盜賊事。高懼,乃陰與其婿咸陽令閻樂及弟趙成謀曰:“上不聽諫;今事急,欲歸禍于吾。欲易置上,更立子嬰。子嬰仁儉,百姓皆載其言。”乃使郎中令③仆為內應,詐為有大賊,令樂召吏發(fā)卒追,劫樂母置高舍。遣樂將吏卒千馀人至望夷宮殿門,縛衛(wèi)令仆射,曰:“賊入此,何不止?”衛(wèi)令曰:“周廬設卒甚謹,安得賊,敢入宮!”樂遂斬衛(wèi)令,直將吏入,行射郎、宦者。郎、宦者大驚,或走,或格;格者輒死,死者數十人。郎中令與樂俱入,射上幄坐幃。二世怒,召左右;左右皆惶擾不斗。旁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二世入內,謂曰:“公何不早告我,乃至于此!”宦者曰:“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早言,皆已誅,安得至今!”閻樂前即二世,數曰:“足下驕恣,誅殺無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為計!”二世曰:“丞相可得見否?”樂曰:“不可!”二世曰:“吾愿得一郡為王?!备ピS。又曰:“愿為萬戶侯?!备ピS。曰:“愿與妻子為黔首,比諸公子?!遍悩吩唬骸俺际苊谪┫啵瑸樘煜抡D足下;足下雖多言,臣不敢報!”麾其兵進。二世自殺。閻樂歸報趙高。趙高乃悉召諸大臣、公子,告以誅二世之狀,曰:“秦故王國;始皇君天下,故稱帝。今六國復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為帝,不可;宜如故,便。”乃立子嬰為秦王。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

【白話】二世夢見一只白虎咬自己所乘車駕的左驂馬,把馬咬死了。二世心中悶悶不樂,覺得很奇怪,命人去占卜解夢。卜者道:“這是涇水在作怪。”二世便在望夷宮齋戒,準備祭祀涇水,將四匹白馬沉入水中。二世派使者責問趙高關于盜賊日益猖獗之事,趙高心里害怕,便暗中與其女婿咸陽令閻樂以及弟弟趙成商議道:“皇上不聽勸諫,如今局勢危急,就想嫁禍于我。我打算更換皇上,改立子嬰。子嬰仁愛節(jié)儉,百姓們都稱贊他?!庇谑桥衫芍辛钰w成作為內應,假稱有重大盜賊,命閻樂召集官吏發(fā)兵追捕,同時將閻樂母親挾持到趙高府中。趙高派閻樂率領一千多名官兵來到望夷宮門前,把衛(wèi)令仆射捆綁起來,道:“盜賊進到這里,為什么不制止?”衛(wèi)令道:“望夷宮周圍安排的士卒把守森嚴,怎么會有盜賊敢闖入宮中!”閻樂于是斬殺衛(wèi)令,率領官兵徑直進入望夷宮,邊走邊對郎官和宦官射箭。郎官和宦官們大驚,有的逃跑,有的抵抗,凡是抵抗都被殺死,共死了幾十個人。郎中令與閻樂一同進入到內宮,朝著二世坐息的帷帳射箭。二世大怒,召喚左右侍衛(wèi),左右侍衛(wèi)皆驚慌失措,不敢上前搏斗。只有一名宦官,陪侍在二世身旁,不敢離去。二世進入內室,對宦官道:“你為什么不早點告訴我,以至于發(fā)展到今天這步田地!”宦官道:“我正因為不敢說,所以才能保全性命。如果我早說的話,就早都被殺了,哪里還能活到今天!”閻樂上前靠近二世,斥責道:“足下驕傲放縱,濫殺無辜,全天下的人都已反叛足下,還請你自己好自為之!”二世道:“可以讓我見一下丞相嗎?”閻樂道:“不可以!”二世道:“我希望能當個一郡之王。”閻樂不同意。又二世道:“我希望能當個萬戶侯?!遍悩凡煌?。二世道:“我希望能和妻子做普通百姓,就像其他公子一樣?!遍悩返溃骸拔沂欠钬┫嘀瑸樘煜氯苏D殺足下。足下雖然說了這么多話,可我卻不敢稟報給丞相!”于是指揮士兵們上前,二世被迫自殺。閻樂回去向趙高報告,趙高于是召集全體大臣和公子,告訴他們誅殺二世的經過,道:“秦國原本只是一個王國,是始皇君臨天下后,才改稱皇帝。如今六國重新自立為王,秦國土地日益縮小,卻空有皇帝的名號,這是不可以的。應當恢復原來的稱謂,這樣才合適利?!庇谑橇⒆計霝榍赝?,以平民的禮儀將二世葬于杜縣以南宜春苑中。

【姚注】

①  左驂馬:按照先秦時期的車馬制度,貴族在日常出行時通常是乘坐二馬駕挽的車子,只有在重要的利益場合才駕四馬。靠近車轅的那兩匹馬稱為“兩服”,兩服之外的那兩匹馬稱為“兩驂”。左驂,即是指一車駕四馬時最左邊的那匹馬。在特殊情況下,也會一車駕三馬,這第三匹馬通常是放在兩服的左邊,這匹最左邊的馬也稱為“左驂”。在車駕的所有馬匹中,左驂是最尊貴的,具有象征意義。

②  望夷宮:位于咸陽北郊,因能北望夷狄而得名。

③  郎中令:即趙高之弟趙成。郎中令屬九卿之一,掌管宮廷侍衛(wèi)。趙高的女婿閻樂是咸陽令,掌管首都咸陽的防衛(wèi)。當趙高決意殺死胡亥,就先把他引誘到既遠離朝政中心,又便于自己的親信就近看管的望夷宮,然后以境內出現盜賊為名,令閻樂率領咸陽縣的士兵開赴望夷宮,與事先安插在望夷宮的趙成會合,聯手逼迫胡亥自殺。

【原文】九月,趙高令子嬰齋戒,當廟見,受玉璽;齋五日。子嬰與其子二人謀曰:“丞相高殺二世望夷宮,恐群臣誅之,乃詐以義立我。我聞趙高乃與楚約,滅秦宗室而分王關中。今使我齋、見廟,此欲因廟中殺我。我稱病不行,丞相必自來;來則殺之?!备呤谷苏堊計霐递?,子嬰不行。高果自往,曰:“宗廟重事,王奈何不行?”子嬰遂刺殺高于齋宮,三族高家以徇。

【白話】九月,趙高令子嬰齋戒,到宗廟祭祀祖先,接受秦王的玉璽。子嬰齋戒五日后,與他的兩個兒子商議道:“丞相趙高在望夷宮殺害二世,又擔心群臣誅殺他,所以才謊稱是出于道義而立我為王。我聽說趙高與楚國有約定,要誅滅秦國宗室,瓜分關中土地,而后各自稱王。如今他讓我齋戒、祭祖,就是想趁機在宗廟里殺我。現在我稱病不去,則丞相必定親自來請,一來我們就殺了他?!壁w高多次派人來請子嬰,子嬰都不肯前往。趙高果然親自來請,道:“宗廟祭祀是極其重要的事情,大王怎么能不去呢?”子嬰遂將趙高刺殺于齋宮,然后誅滅趙高的三族示眾。

【姚論】

這段記載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在《史記·李斯列傳》中,還有一段關于趙高刺殺二世、子嬰刺殺趙高的記載:

二世乃出居望夷之宮。留三日,趙高詐詔衛(wèi)士,令士皆素服持兵內鄉(xiāng),入告二世曰:“山東群盜兵大至!”二世上觀而見之,恐懼,高既因劫令自殺。引璽而佩之,左右百官莫從;上殿,殿欲壞者三。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

  子嬰既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高上謁,請病,因召入,令韓談刺殺之,夷其三族。

按照趙高最初的算計,他當然知道殺死二世會得罪秦人,但他自恃在政治上有主動投誠之功,軍事上有劉邦軍作靠山,足以鎮(zhèn)壓秦人反抗并在關中稱王??僧攧罟テ莆潢P后,趙高才發(fā)現自己的處境異常兇險,外有劉邦、項羽兩支大軍壓境,內有殺死二世后的秦人反對。于是,趙高不得已立子嬰為秦王,將自己殺死二世的弒君行為解釋成除暴立賢,這樣至少可以暫且求得秦人的諒解和支持。正是由于在形勢上有求于子嬰,所以當子嬰稱病而召趙高入宮時,趙高不得不孤身前往拜見,這才中了韓談的埋伏和刺殺。

關于子嬰的身份,后世史家眾說紛紜,即便是司馬遷《史記》中的記載也多有沖突。按《史記·李斯列傳》的記載是“始皇弟”,即胡亥的叔叔輩,按《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是“二世之兄子公子嬰”,即胡亥的侄子輩。按《六國表》的記載是“二世兄子嬰”,這句話有兩種解讀,一是二世之兄(名)子嬰,即胡亥的兄弟輩;二是二世之兄之子(名)嬰,即胡亥的侄子輩?!独钏沽袀鳌分都狻吩凇笆蓟实堋毕乱鞆V說:“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嬰,授之璽’”按照這個版本,同樣是兩種解讀,一是始皇之弟(名)子嬰,即胡亥的叔叔輩;二是始皇之弟之子(名)嬰,即胡亥的兄弟輩。其實,子嬰就是秦始皇的同父異母弟成蟜的兒子。嬴異人在邯鄲為質時與趙姬生下嬴政,隨后赴秦投靠華陽夫人,被太子安國君(即秦孝文王)立為繼承人。嬴異人的生母夏姬是韓國人,為嬴異人又娶了一位韓國女子,生下了成蟜。前251年,安國君繼位為秦王,立嬴異人為太子,趙國將在邯鄲做人質的趙姬和嬴政母子送回秦國。秦孝文王正式登基后僅三天就去世,嬴異人繼承王位(即秦莊襄王),尊嫡母華陽夫人為華陽太后,尊生母夏姬為夏太后。由于嬴異人是通過呂不韋得以投靠華陽夫人的,趙姬又是呂不韋所獻,故以華陽太后為首的楚系外戚支持立嬴政為太子,而以夏太后為首的韓系外戚支持立成蟜為太子。憑借華陽太后的絕對權威和楚系外戚的數代經營,最終嬴政被確立為太子。前247年,秦莊襄王去世,嬴政繼位為秦王,朝政大權掌握在呂不韋手中。按《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七年,夏太后死。八年,王弟長安君成蟜將軍擊趙,反,死屯留,軍吏皆斬死,遷其民於臨洮。”成蟜在夏太后死后次年舉兵謀反,無論成蟜是真的謀反,還是被誣陷謀反,都必定是失去夏太后的保護傘后的無奈之舉。嬴政生于前259年,成蟜當比嬴政小三歲,生于前256年。成蟜謀反身死是在前239年,時年僅17歲。成蟜出征前已有一子,因其時尚為嬰兒,故取名為嬰。嬴嬰的生年當在前240年或前239年,而胡亥的生年在前230年,故稱嬴嬰為“二世兄”。由于嬴嬰屬于成蟜一系,在繼承權上不對胡亥構成威脅,故而才能在胡亥屠戮宗室時得以逃過一劫,甚至還敢在胡亥殺害蒙恬、蒙毅兄弟時出口相勸。正如楚系外戚會安排秦國王子迎娶楚國女子一樣,夏太后為成蟜安排的親事也必定是迎娶韓國女子,故嬴嬰之母當是韓女。由于異人、成蟜和嬴嬰三代的母系皆出自韓國,故韓系外戚在秦國仍具有相當實力,在宮中幫助嬴嬰刺殺趙高的韓談,必定是出自韓國貴族。

【原文】遣將兵距峣關,沛公欲擊之。張良曰:“秦兵尚強,未可輕。愿先遣人益張旗幟于山上為疑兵,使酈食其、陸賈往說秦將,啖以利?!鼻貙⒐B和;沛公欲許之。張良曰:“此獨其將欲叛,恐其士卒不從;不如因其懈怠擊之?!迸婀@峣關,逾蕢山,擊秦軍,大破之藍田南。遂至藍田,又戰(zhàn)其北,秦兵大敗。

【白話】子嬰派遣秦軍前往峣關(yáo,今陜西藍田東南)據守,劉邦準備攻打。張良道:“秦兵仍然強大,不可輕敵。建議先派人在山上增加旗幟以作為疑兵,再派酈食其、陸賈前往游說秦軍將領,以利益來引誘他。”秦軍守將果然愿意講和,劉邦打算接受和約。張良道:“這還只是秦將一人想要叛秦,恐怕秦他手下的士兵不會聽從。不如趁其懈怠時發(fā)動攻擊?!眲盥受娎@過峣關,越過蕢山(kuài,今陜西藍田東南),攻擊秦軍,在藍田(今陜西藍田西南)以南大敗秦軍。抵達藍田后,又在藍田以北與秦軍交戰(zhàn),秦軍再次大敗。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