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秦??吹揭粍t新聞: 愛爾蘭一家咖啡店的店主,為了維護員工和其他顧客的權(quán)益,決定對吵鬧的小孩多收取15%的費用,若增加一名熊孩子,再收10%的費用,若攜帶4名吵鬧的熊孩子,整家人都要離開咖啡店。 很多網(wǎng)友看了之后都拍手稱快—— “建議飛機高鐵上也同理,咖啡廳聽不下去了還能走人呢,密閉的交通工具被吵到的人們真的無處可逃?!?/p>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很重要??梢詫π『⒆影荩切芎⒆颖举|(zhì)上是家長的不負責,對家長我不包容?!?/p> 還有人說:“說孩子控制不住的,大家當然能夠?qū)捜輯雰汉蛯W前寶寶,再大的故意吵鬧那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總有乖巧的孩子,為什么你的孩子吵,不反思?” 生活中總有為熊孩子辯護的大人,每次只要你跟他講道理,熊孩子的父母常常就會說,他還只是個孩子啊,跟孩子計較個什么勁??! 有時候,正是大人的寬容,最害人。 小時候的壞習慣沒有得到校正,做事情就會一次比一次出格,今天他可能只是一個調(diào)皮、不聽話的孩子,但也許明天,這個孩子就會變成人世界的惡魔,犯下更大、更難以原諒的錯。 郭德綱對于孩子的教養(yǎng)曾經(jīng)發(fā)表過見解:“孩子在街上走,穿著打扮看出娘的手藝,說話辦事顯出爹的教養(yǎng)。” 在當今的時代里,人們在賺錢上費的心思遠比教育孩子用心上千百倍,更別提培養(yǎng)孩子的教養(yǎng)了,窮養(yǎng)富養(yǎng),最貴不過教養(yǎng)。 很多家長從來沒有告訴孩子“人是什么”比“人有什么”更重要。 1你的教養(yǎng),決定你的層次不可否認的是,人確實有著不同的層次。這個層次不是由你的的出生、接受的教育或是家庭收入來劃分的,一個人的層次,是由后天修煉而成的,更多是由一個人的文化、見識和教養(yǎng)決定。 前段時間重看了《佛羅里達樂園》,主角是住在迪士尼樂園旁邊廉價汽車旅館里的一對母女。 媽媽是個20多歲的少女,在身上紋滿了刺青,抽煙吸毒甚至為了維持生活出賣身體,她性格暴躁,別人一招惹她,她就會用更激烈的方式懟回去。 這樣的媽媽,當然教育不好女兒。 女兒莫尼6歲,可她并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 她會和朋友在樓上對著汽車大吐口水,動不動就把整棟樓的電閘拉掉,嘴里都是謊言和粗口,對著頭頂飛過的直升機豎中指,還嘲笑在公共游泳池里曬太陽的長輩,甚至有一次,他們?nèi)U棄的房子里玩,還把房子給燒了。 一切舉止都毫無教養(yǎng)可言。 廉價汽車旅館外表如夢似幻,實際上是個貧民窟,都是社會底層,住在這里的人們收入低,有案底,每天都在為生活發(fā)愁。 媽媽的教養(yǎng)決定了自己的行為,她的行為決定了自己的階層,同時也注定她會把女兒的一生,也變成她的復制品。 你的教養(yǎng),決定你的層次。 因由你的教養(yǎng),決定了你和什么樣的人來往,做什么工作,會取得怎樣成就,會成長為怎樣的大人,在社會的哪一個階層,決定了在與人交往中會不會經(jīng)常蒙受白眼。 一個從小缺乏管教,不懂得為別人著想的人,即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依然有可能讓人看不起。因為教養(yǎng)可以彌補文化的缺陷,而文化卻填補不了教養(yǎng)的空白,一個缺乏教養(yǎng)的人,即使再精靈聰明,以后還是會經(jīng)常被生活欺負。 2奢華容易,教養(yǎng)很難三毛曾經(jīng)講過:“這個世界上,有教養(yǎng)的人,在沒有相同教養(yǎng)的社會里,反而得不著尊重。一個橫蠻的人,反而可以建立威信,這真是黑白顛倒的怪現(xiàn)象。” 一個人可以受過教育,可以擁有很多錢,但他依然有可能是沒有教養(yǎng)的。 在電影《綠皮書》里,黑人音樂家謝利,為了到種族歧視嚴重的美國南方進行巡演,雇傭了一個白人司機托尼。 雖然這一路上,他時刻保持著最好的教養(yǎng),但還是一次又一次遭受到殘酷的對待: 在一次演奏中,有一位南方上層階級邀請他演奏,卻只許給他使用院子里的簡陋廁所; 他與托尼逛街,走進一家高級西服店,一開始店主還熱情款待,后來知道是黑皮膚的謝利要買衣服,他拒絕為謝利量體裁衣; 還有一次他到高級餐廳表演,被指配到廚房的小隔間進行演出前準備,也不被準許在大廳與白人一同用餐,直接把他的尊嚴丟到地上踩踏…… 謝利在片中有一句臺詞,他從監(jiān)獄里出來,對托尼說:“有錢的白人付錢讓我為他們彈鋼琴,因為這讓他們覺得有教養(yǎng)。但一旦我走下舞臺,我就會回到他們身邊,成為另一個黑鬼,因為那才是他們真正的文化。” 生活中謝利的遭遇其實也很常見,生活在底層的人總免不了要遭受來自富人的鄙視,很多情況下,即使是所謂上流社會,有錢有身份有體面,但實際上,仍然毫無教養(yǎng)可言。 梁文道說:“我們今天把品味許給了奢華,讓空洞的無止境的消費去遮掩教養(yǎng)的匱乏。” 不缺錢卻缺教養(yǎng)貧乏的人簡直太多了: 比如再高級再安靜的咖啡廳里,也總有一些人不顧別人的感受大聲喊叫; 比如在秩序井然的大街上,也總有人開著名車橫沖直撞、狂按喇叭; 再比如有的人即使腕上戴著高級名表,還是會接著酒醉調(diào)戲同桌的女性或責罵上錯菜的服務員…… 比比皆是。 有教養(yǎng)的人讓人感覺和悅安然,沒教養(yǎng)的人讓人如鯁在喉。一個人的教養(yǎng)顯示在他的行為里,而與他的銀行賬戶毫無關(guān)系。 梁文道曾經(jīng)講過,何謂“有教養(yǎng)”:“就以一雙手工制作的頂級皮鞋來說吧,它是很貴,但它可以穿上十來二十年,不只是它自身的質(zhì)量,更是你穿它用它的態(tài)度。首先,你會珍惜它,所以走路的姿勢是端正的,不能再街上看見什么都隨便踢一腳。無時無刻不在和他人相比,自然就傾慕奢華。無時無刻不在要求自己進步,自然就有了教養(yǎng)。” 3真正的教養(yǎng),是讓別人舒服有人也許會認為,所謂的教養(yǎng)不就是多一點客套,多一點情商而已嗎。 不然。 禮貌和教養(yǎng)不只是干癟的客套,還有推己及人的周到和體諒,這考驗的不止是情商,還有你的善良。 我知曉的最有教養(yǎng)的人,是夏衍先生。 他在臨終前已經(jīng)感到非常難受,秘書見狀急忙說:“我去叫大夫。”然后就匆匆往外走了。正在秘書開門想要出去時,夏衍先生卻叫住了她,艱難地說道:“不是叫,是請。” 后來《人民日報》在文章里記錄了這件事。 夏衍先生直至臨終前仍然記得:真正的教養(yǎng),是讓別人舒服。 在麥當勞吃早餐的時候,常常會看到大部分人吃完都會直接走掉,但有一些人,每次吃完都會把餐盒、紙杯、廢棄物一樣一樣放回托盤,然后拿到垃圾桶丟掉再走。 不收拾當然也無可厚非,但一旦你的視線里出現(xiàn)了這樣的人,你自然會覺得這個人有那么一點不同。 有教養(yǎng)的人,身上始終有一股縈繞不去的氣質(zhì),這樣的人在細節(jié)上總能輕易使你放下戒心,即使年齡是他們的面容變得蒼老,歲月賦予他們閱歷,卻無法把這身上的氣質(zhì)及純粹的修養(yǎng)抹掉。 教養(yǎng)是一個人最優(yōu)秀的內(nèi)在,它刻在骨子里,怎么也裝不出,怎么也甩不掉,一舉一動都出賣著你的本質(zhì)。 教養(yǎng)是很細枝末節(jié)的事情,秦桑積累了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點滴,如果能為你提供一點參考,那就很好: ? 有教養(yǎng)不是吃飯不灑湯,是別人灑湯的時候別去看他,別動不動大驚小怪; ? 話語里包含著真心,哪怕是一句話, 也帶有說話人的體溫。說話常常思考,多一點溫暖的輸出,少一點極盡刻?。?/p> ? 不管什么事,不要一副行家里手的樣子。有教養(yǎng)的人,即使完全懂得的問題,也不會無節(jié)制地炫耀。在自己精通的專門領域,說話一定要慎重,只要別人不提問就不要發(fā)言; ? 和有教養(yǎng)的人將心比心,和沒教養(yǎng)的人保持禮貌; ? 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yǎng),警惕自己的本能; ? 堅持對人說謝謝吧,即使有人因為你說謝謝而以為你相對軟弱; ? 不要占小便宜。 作家呂輝在《這世界偷偷愛著你》中講過:“教養(yǎng),決定了生活的底線。在這條底線之上,我們才有余地談生活。” 這世界永遠不缺面容精致的人,但內(nèi)心溫暖、精致的人在今時今日卻分外奇缺。 愿你保有教養(yǎng),懂得照顧別人,學會克制自己的欲望,這一切都會讓你成為擁有生活品質(zhì)感,活得更有面子的人。 今 / 日 / 互 / 撩 你生活中見過哪些特別有教養(yǎng)的行為? 圖片大部分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文字由極物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說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