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利比達奇的故事 切利比達奇(Sergui Celibidache),1912年生于羅馬尼亞。其父為一地方行政長官。早年求學于法國巴黎。第二次大戰(zhàn)期間為躲避兵役,進入柏林高等音樂學院學習指揮,并同時在柏林大學修習哲學、數(shù)學等課程。在這段期間,他曾撰述關于普雷地方約斯昆音樂的論文,并曾與柏林廣播樂團合作在指揮競賽中獲獎?!?/span> 1945年德國戰(zhàn)敗,身為柏林愛樂音樂總監(jiān)的富特文格勒遭到盟軍起訴,被暫時剝奪了指揮權。而戰(zhàn)后的德國境內亦是百廢待舉,這時失去樂團龍頭的柏林愛樂,正面臨自1882年創(chuàng)團以來最大的危機。值此風雨飄搖之際,甫自音樂學院畢業(yè)、年方33歲的切利比達奇,于該年接替了博查德?lián)伟亓謵蹣返某H沃笓],肩負起重振柏林愛樂絲竹聲威的大任。 切利比達奇之所以能得到柏林愛樂的常任指揮,這份今日眾指揮家夢寐以求的職務,倒也并非是由于他的指揮在那時就已技驚四座、名揚四海,相反的,在那之前,年輕的切利比達奇,其指揮生涯幾乎是一片空白,更沒有顯赫的成績可言。這份工作落在他身上,只是由于幾位德奧籍指揮大師,戰(zhàn)時留在德國境內的如富特文格勒、伯姆、卡拉揚等,都在接受盟軍的“調查”。戰(zhàn)時出奔海外的如老克萊伯、克倫佩勒、塞爾、克納佩布什等,不是已在外小有成就,就是像克倫佩勒一樣陷入顛沛逆境中(不過能夠像克倫佩勒當時一樣悲慘的還真不容易)??死账箘t為蘇俄占領區(qū)所任用,瓦爾特因為其猶太籍的尷尬身分,早早去投靠托斯卡尼尼了。總之,其時留在國內的大師多被控以親近納粹而強制賦閑在家,跑去國外的大師則肯定是一時三刻不會回來了。 在這種情況下,雖說是德奧指揮大師群的嚴冬,但其國內指揮缺乏,卻不啻是年輕指揮家的好日子。幾位日后樂壇大師級人物,都找到了在平時也許苦干一輩子都得不到的好職務。如索爾蒂得到了巴伐利亞歌劇院的音樂總監(jiān),而切利比達奇則得到了柏林愛樂的常任指揮。很巧的是,這兩位當代碩果僅存的大師,都是生于1912年?! ?/span> 擔此重任的切利比達奇,此時可一點也不敢掉以輕心。他憑著其天縱的才能、靈敏的雙耳,將柏林愛樂之音色磨光打蠟得潔凈透明,令人幾乎聽不出一絲雜質。他在柏林愛樂任內,可說是日以繼夜、廢寢忘食地投入。他不斷擴充柏林愛樂的演出曲目(包括了拉威爾、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維奇及許多其它二十世紀作曲家的音樂作品),其長時間的讀譜鉆研與無止境的曲目排練,也使柏林愛樂始終保持著高水平的演出?! ?/span> 作為1945年戰(zhàn)后重整期到1947年富特文格勒重返樂壇這段期間的柏林愛樂指揮橋梁,切利的表現(xiàn)不只是稱職,甚可以說是非常優(yōu)異的。在與樂團團員一起等待大師歸來的這段歲月,他全心投入音樂,吃苦耐勞的精神無形中給予團員穩(wěn)定軍心的力量?! ?/span> 他對于樂曲干凈精確的強烈要求,每場音樂會之前不斷地演練準備,不僅讓樂團演奏水準始終不墜,也令團員們忙得無暇去為音樂以外的事物煩心,而多少避開了戰(zhàn)后仍不穩(wěn)定的局面所帶來的一些沖擊。 1947年,那些被剝奪演出權的指揮家終于獲得解禁,富特文格勒重掌柏林愛樂兵符,與當時稍闖出一點名號的切利一起合作,攜手共創(chuàng)愛樂之榮光?! ?/span> 這一對老少配在五年的合作中圓滿愉快。富特文格勒徜徉在貝多芬、布拉姆斯、布魯克納的音樂圣殿中,織出深沉動人的樂章;切利則繼續(xù)拓展柏林愛樂的曲目,并以狂野有勁的指揮之姿風靡新一代的樂迷。這當是切利指揮生涯中最得志的一段時期?! ?/span> 切利受富特文格勒的影響相當深遠。須知戰(zhàn)后漸漸步向暮年的富特文格勒,正以其對作品深邃的洞察理解,與對人生的深沉體悟,刻劃出一場場撼動人心的演出。他手中指揮棒的每一顫動,都直指著音符與音符背后所隱含的訊息。這時的富特文格勒,已臻于內蘊最廣邃圓熟之境地。切利與大師朝夕相處,耳濡目染,怎能無受其絲毫感召!何況切利以其對音樂永不知足的追求、對自我?guī)捉昝赖目燎螅谏钌顬榇髱煹囊魳纺Хㄋ形蛑?,又如何會有一刻放棄向大師學習的機會!切利與富特文格勒共事的這段時期,可謂他一生中最大的躍進。其此生的傳奇,也當是奠基于此?! ?/span> 在指揮臺上的切利素以超高標準與超次排練著稱。在柏林愛樂期間,他規(guī)定每場音樂會之前須有十次以上的排演。團員時常為此叫苦連天。當時人們議論他的焦點,也常常放在排練曲目花費時間過長上。1952年切利離任,1954年富特文格勒“駕崩”,柏林愛樂指揮出缺,切利被視為繼任的絕佳人選之一。而當時卻沒有任何人能夠想像得到,切利從那一刻起,將近有四十年間,未能再踏上柏林愛樂指揮臺的一隅?! ?/span> 眾所皆知,接任富特文格勒遺缺,成為柏林愛樂首席指揮者,是卡拉揚??ɡ瓝P徹底封殺了切利,日后成為柏林愛樂終生指揮,帶領柏林愛樂逐步構筑出其個人的古典音樂王朝。 關于富特文格勒、切利及卡拉揚的“三角關系”,三天三夜都扯不完。富特文格勒在世時極力排擠卡拉揚,戰(zhàn)后不但不準他踏入柏林愛樂一步,也以其影響力在各地為卡拉揚的舞臺空間設限。等到富特文格勒一死,卡拉揚才有機會施其手段來個“絕地大反攻”,將所有的東西一下子都搶回來?! ?/span> 相對于輕輕松松就在柏林待個七年的切利,屢遭福特文格勒排擠的卡拉揚當然是倍嘗艱辛而心懷苦悶與不平。就任柏林愛樂之后,攻守易位,切利便成了卡拉揚“眼底的頭號刺客”。切利于是遭驅逐出場,和當年的卡拉揚一樣,不準踏入柏林愛樂一步?! ?/span> 切利再回到柏林愛樂,已是1992年的暮春。據王立德先生在古典大師一書中所述:“歲月將指揮臺上的切利轉換成慈祥的長者,微笑著指導晚輩們如何傳達布魯克納第七號交響曲的樂想。團員們對他恭敬有加,全心賣力地演出。切利坐著指揮,精燦的目光盯著樂團不放,冷靜地‘看’著眼前的音樂一層層地開展。他心里有一幅清晰的作曲家的音樂建構圖,他將它緩緩地張開,凝聚成時間的建筑??ɡ瓝P擋住了切利三十多年,切利卻一夕之間將柏林愛樂變回他所要的音色——潔凈透明。” 不像卡大師日后那般飛黃騰達,徹底與柏林愛樂絕緣后的切利,輾轉于世界各地客串指揮。從1954年到1979年“定居”于慕尼黑愛樂,這25年間,切利于歐、美、日等地擔任客席指揮,并先后于斯德哥爾摩廣播交響樂團、法國國家管弦樂團、斯圖卡特廣播交響樂團、漢堡交響樂團等處任常任指揮,直到1979年出任慕尼黑愛樂音樂總監(jiān),才有了一個“比較好看”的頭銜。 切利在指揮的事業(yè)上始終沒有什么顯赫輝煌的成績,最主要的是他并不像索爾蒂那樣擅于去經營一個樂團。完美主義的他在音樂領域對自我要求與期許相當高,這使得他在進行樂團曲目排演時成為一個異常挑剔而嚴格的人。他自己也曾說:“排練是一連串的No,最后可能會有一次Yes。”他認為排練的次數(shù)取決于樂團的素質,樂團越好,其潛力就越大,排練的次數(shù)就應該越多。因此樂團常被“排”得很慘,往往團員個個精疲力竭,只見切老仍不厭其煩地交代團員們樂曲中各個音符的“正確位置”?! ?/span> 在指揮臺上,切利斷不容允樂團發(fā)出絲毫雜音與瑕疵。他要求正式演出時,樂團能夠接近百分之百的全控度。但這并不表示他是個獨裁專制的指揮,他要求樂師們需高度集中精神,先動腦筋領悟樂曲中的樂思,再精益求精地琢磨技巧,以達成完美的詮釋。所以說他并不是嚴格要求樂團要完全發(fā)出他的聲音,而是要發(fā)出“曲子”本身的聲音。由這可以看出,切利不是在“指揮”一首曲子,而是在“解剖”一首曲子,而且興致勃勃地邀請樂團的每一個人一起參與?! ?/span> 因為要求排練次數(shù)很高,所以切利比較愿意指揮廣播樂團這種,比較有裕余時間讓他慢慢地操演。60年代的切老便常?!俺鰶]”于意大利各地的廣播樂團,深受當?shù)貥访缘南矏邸! ?/span> 切利畢達凱特別討厭錄音。他覺得把音樂儲藏在唱片里就像將青豆制成罐頭一般,其特殊的芳醇與生命都會失去。他早期曾嘗試錄了一些音樂,但其效果連他本人都難以忍受。自此他便極端排斥錄音,拒錄音室于千里之外,并且在被眾人“問得很煩”的狀態(tài)下還曾丟出一句:“聽唱片就好像帶著一張碧姬·巴鐸的照片上床?!甭犨^他唱片的人大概就可以知道他為何會發(fā)此言了,這就好像二度空間的圖像無法呈顯三度空間的立體感與臨場感一樣。 到了慕尼黑愛樂以后,為了樂團的“錢途”,切老當然無法“以實踐藝術為己任,置樂團死生于度外”,而做了一些錄音(有SONY發(fā)行的布魯克納)。幾年前NHK好像也有播過他的專訪,但我們最常接觸到他的仍是市面上琳瑯滿目的雜牌唱片。我們也只能從這里管中窺豹,略見切老一斑了。 △點擊圖片,即可跳轉相應公眾號文章 免費古典音樂微信群開放加入 微信群將為大家提供以下服務 1、每天分享古典音樂欣賞內容 2、為樂迷創(chuàng)造欣賞與交流空間 3、為專業(yè)音樂學習者提供資料 4、歡迎大家積極分享愛樂心得 5、愛潛水的朋友可以安靜聆聽 6、堅決杜絕政治社會宗教交流 掃描微信即可申請入群 01 免費加入巴赫音樂微信群 一日不聽巴赫,便覺面目可憎 分享巴赫音樂與各類研究資料 △點擊圖片,即可跳轉相應公眾號文章 02 免費加入鋼琴藝術(樂譜分享)讀書會 分享研究資料與樂譜,交流鋼琴藝術 適合鋼琴專業(yè)與欣賞者加入 △點擊圖片,即可跳轉相應公眾號文章 03 免費加入西方音樂史學習群 打卡閱讀音樂史著作,出題 答疑 以知識帶動欣賞,適合普通樂迷 △點擊圖片,即可跳轉相應公眾號文章 04 免費音樂專業(yè)考研交流群 開設音樂史與曲式和聲兩個群 分享考研資料、共同備考、打卡復習 申請必須注明所在、考學校與專業(y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