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而其中最經常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應該就是俗語了。俗語一向是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短短幾句俗語中,往往都蘊含著許多大道理。小編接下來要說的這句俗語,大家一定聽過,但其實它的下一句才是精華,卻鮮為人知。 ? 老祖宗傳承下來的俗語,到了現在許多都被一些人斷章取義,就比如今天小編要說的這句俗語“老牛吃嫩草”,這句俗語其實是古人根據牛的特性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眾所周知,古代社會是以農耕為主,尤其是在小農經濟體制下,老百姓為了生活需要,都會圈養(yǎng)牲口。 ? 而牛作為農耕的“一把手”,自然是深受老百姓喜愛的??墒抢习傩赵诠饩安缓玫臅r候,連自己的溫飽都解決不了,哪里還有多余的錢給牛買飼料,于是就決定將牛帶到戶外用草來喂養(yǎng)。 ? 在喂養(yǎng)的過程中,人們發(fā)現牛特別喜歡吃鮮嫩的草,尤其是上了歲數的老牛。原來老牛因為歲數大了,牙齒老化咀嚼受阻,連吃草都挺費力。但是嫩草就不一樣,更方便咀嚼,所以相比之下老牛自然是更喜歡吃一些鮮嫩的草。 ? 這句俗語被傳開之后,本意卻慢慢發(fā)生了變化,現在這句俗語多被用來形容老夫少妻,而且都帶著點諷刺意味。但這句俗語的下半句其實更經典,卻很少人知道。下半句俗語就是“吃雞要趁早”,這又是何意呢?且聽小編給你道來。 ? 雞是大家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到的家禽,在古代基本家家戶戶都會養(yǎng)雞。有的是為了養(yǎng)大了拿到集市去賣了換錢,而有些則是為了養(yǎng)來給自己吃。特別是逢年過節(jié),主人們都想殺只雞來好好改善下伙食。 ? 但是在殺雞時又會想到,如今光景不好,還改善什么伙食,應該拿到集市去賣才對。這樣一來二去的,雞就上了歲數。而上了歲數的雞肉口感就不那么好了,煮不透嚼不爛。到了這個時候,雞再拿去賣也未必有人要買,實在是讓人左右為難。 ? 這下半句俗語其實意在告誡人們,有些事想做就要趁早,不要拖拖拉拉。時光飛逝,等你真正想要去做的時候或許就是另一番結果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