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龍陽縣青草湖》是元末明初詩人唐溫如唯一的傳世之作,是一首極富藝術(shù)個性的紀游詩,短短的七言絕句,就像是詩人的一幅自畫象,意境美得讓人陶醉。讀過之后,詩人的精神風貌清晰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 《題龍陽縣青草湖》元唐溫如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fā)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譯文 洞庭湖被蕭瑟的秋風吹老,多情的女神湘君也因悲秋而一夜間增添了許多白發(fā)。 不知道是天上的星辰倒映在水中,清朗的夢中,我好似臥在璀璨的星河中。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fā)多”這兩句把對歷史的追憶與對眼前壯闊的自然景色描繪巧妙地結(jié)合了起來,以虛幻的神話,傳遞出真實的感情。 秋風颯颯而起,廣袤無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層層白波,渺渺茫茫。那景象,與春日中輕漾寧靜的碧水比較,給人一種深沉的逝川之感。詩人悲秋之情隱隱而出。 但他故意不用直說,而塑造了一個白發(fā)湘君的形象,發(fā)人深省。傳說湘君聞帝舜死于蒼梧之野,追隨不及,啼竹成斑,那是夠悲切的了。而此時蕭瑟之秋景,竟使美麗的湘君一夜間愁成滿頭銀發(fā)。 這種新奇的構(gòu)想,更使人可以想象到洞庭秋色是怎樣的觸目驚心。客觀世界如此,詩人自己的遲暮之感、衰頹之意,自然盡在不言中了。寫悲秋,未必不伴隨著生不逢時、有志難伸的感慨; “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這兩句對夢境的描寫十分成功:入夜時分,風停了,波靜濤息,明亮的銀河倒映在湖中。湖邊客船上,詩人從白天到晚上,手不釋杯,一觴一詠,怡然自樂,終至于醺醺然醉了,睡了。“春水船如天上坐”的感覺,漸漸地滲入了詩人的夢鄉(xiāng)。 他仿佛覺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銀河之上蕩槳,船舷周圍見到的是一片星光燦爛的世界。詩人將夢境寫得如此美好,有如童話般地誘人。 寫出對夢境的留戀,正從反面流露出他在現(xiàn)實中的失意與失望。“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夢醒時,留在心上的只是無邊的悵惘。 這兩句對夢境的描寫非常切合實境,船在天上與天在水中正相關(guān)合,顯得真實可信;夢無形體,卻說清夢滿船,夢無重量,卻用“壓”字來表現(xiàn),把幻覺寫得如此真切。 從夢境的清酣,不難覺察出詩人對于擺脫塵囂的愉悅,記夢而兼及感情,則又有暗中傳神之妙。古代寫夢的詩不少,但像這首詩這樣清新奇麗而又含蓄豐富,卻是并不多見的。 全詩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筆調(diào)輕靈,寫景記夢,虛實相間。構(gòu)思之新穎獨特,詩境之縹緲奇幻,為前人詩作所少見。而充溢在字里行間的那極富浪漫的色彩,也在后人的詩文中留下了無法磨滅的痕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