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飛老師說: 你有沒有想過,最終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什么樣子? 沒想過的話,真的會害慘孩子。 我老家就有個鄰居,孩子特別“優(yōu)秀”。 一家人對孩子寄予厚望,希望他考上重點大學。 學霸也不負眾望,考到了全國排名前50的高校。 這學校看起來不算特別好,但在我老家,考上也是很難的。 那孩子所在的高中,一本升學率只有8%,重本率連3%都不到。 所以家人很開心,覺得總算前程無憂了。 可沒想到,開始很美好,結(jié)局很糟糕。 孩子一進入大學,就完全松懈了,他此前唯一的目標,就是考上好大學。 上了大學后,他好像覺得已經(jīng)把人生最大的任務完成,什么都不想做了。每天就是打游戲混日子,補考兩次勉強畢業(yè)。 畢業(yè)后,他的絕望才剛開始。 本專業(yè)工作不想做,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每份工作都做不了幾個月,在公司覺得同事都是傻逼,而同事不是傻逼的公司他進不去。 畢業(yè)兩年,整個人都廢了,頻繁跳槽,最后索性呆在家里不出門。 家人花錢給他做生意,他也沒有任何想法,不知道做什么。 一家人愁得不行,他們不懂,讀書時那么優(yōu)秀的孩子,怎么突然成了這樣? 其實,這孩子不是突然變成了這樣,而是一直都是這樣! 他一直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懶惰,孤僻敏感,脾氣還很大,一點不如意,就失控。 只不過,在讀書時,因為成績好,這些都被無視了。 他沒有目標,沒有想法,在家長看就是孩子聽話。 性格孤僻敏感,在家長看是安靜懂事。 脾氣大,在家長看是學習壓力大,很正常。 一點不如意就失控,在家長看是小孩子的小任性,長大就好了。 懶惰,從來不做家務,醬油瓶子倒了都不會扶,這完全是家人慣的,因為他們常說:你搞好學習就好了,別的都不用你操心。 一個如此糟糕的孩子,就因為學習好,竟被夸著,捧著,驕傲了那么多年。 這不是捧殺嗎? 他不適應社會生活,幾乎是必然的! 社會不需要一個很會考試的人。 只需要一個有主見的,勤勞的,有目標的,懂得團隊合作的人!
我們一談到教育,大家很自然地就想到孩子怎樣才能聽話,以及怎么考高分。 也是忒務實。 孩子的成績,牽動著一家人的心情,稍微一下降,就全家進入警備狀態(tài)。 點燈夜戰(zhàn),報補習班,奧賽班、英語班、興趣班,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對未來很“有用”的。 而那些看起來“沒用”的事,絕不允許占用孩子的時間,比如讀“閑書”,旅游,玩游戲等等。 當家長和老師的臉色,都隨著分數(shù)變動的時候,很容易就唯分數(shù)論 這些家長想的,往往是好成績——好大學——好工作——好人生。 然而,現(xiàn)實很可能會讓人失望。 考試,僅僅考察了孩子掌握了某部分知識,并不表明他掌握了成為人才的鑰匙。 家長這樣月考過后盯期中考,期中考過后盯期末考的狀態(tài),其實是很短視的。 這就跟下棋一樣,你只看眼前這一步棋,殊不知,整盤棋,正在走向滿盤皆輸?shù)木车亍?/strong> 小飛老師沒有否定考試,反而覺得,考試最起碼鍛煉了孩子的毅力、自律、拼搏及思維方式。而且文憑也是有用的,值得花力氣追求。 只是不贊成家長,只關注眼前的考試。 卻忽略了影響孩子一生的素質(zhì)培養(yǎng)。 低頭看腳下的路,所有家長都能做到。 但抬頭眺望行進方向,才是家長真正的教育責任。 這也是家長的格局。
說實話,孩子各有不同。 有的孩子,就是不適應應試教育那一套。 全班那么多學生,總有一半人中下等。 這并不代表孩子失敗,或者智商有問題! 如果學習不好的是你的孩子,也請不要那么焦慮。 其實我小時候?qū)W習就不好,最愛看各種“沒用”的書。 當時我爸媽非常生氣,覺得我的一生都完蛋了。 所以串通老師對我嚴防死守,不給零花錢,課外書看見一本燒一本,罰站、罰掃廁所,還要挨揍。 那時我經(jīng)常拿著手電在被窩讀,躲衛(wèi)生間讀,去朋友家讀,在課桌上挖小洞,一點一點地挪著讀。 因為課本知識真的無法滿足我,我那時滿腦子都是人從哪里來,活著是為了什么,愛情是什么,地球的壽命,宇宙的樣子,國家是如何產(chǎn)生的,為什么會有宗教...... 這些問題,課本不會回答我,家長也不會回答我,只有去書中尋找答案,這也是求知欲的表現(xiàn)?。?/p> 意料之中的,我沒考上重點大學。 但如大家所見,我如今從事的職業(yè),正得益于讀的那些閑書! 六神磊磊,是個非常有名的自媒體寫作者。 而他的主業(yè),就是讀金庸!! 我相信,在20年前,小六神磊磊讀金庸時,肯定一幫人說他不務正業(yè),盡讀些沒用的東西。 但是跟我一樣的孩子,也許只是考試考不好啊。 我們性格隨和,待人友好,求知欲旺盛,尊老愛幼,還喜歡運動,怎么就被全盤否定呢? 所以,一個孩子成績不好,真的不可怕。 只要這孩子性格好,熱愛學習!! 注意,熱愛學習可不只限于學習課本知識,一味逼著孩子考好成績,反而會抹殺孩子的求知欲。 因為在孩子眼中,學習會變得非常痛苦。 熟悉上面這圖吧? 被書壓成這樣,要是還被家長逼。 孩子畢業(yè)后恐怕一輩子都不想碰書了。 這才是最恐怖的。 我們寧肯不那么緊追成績,也得維護好孩子的求知欲。 熱愛學習的孩子,也許不夠聰明,走得不快,但他們一直不停歇,未來會走得非常長遠,遠超想象。
格局這個東西,看起來似乎非常寬泛。 甚至有人對它有很大誤解。 覺得要很有錢,有見識,才能做一個有格局的人。 一個很直觀的對比就是,有人說:大學教授怎么都比農(nóng)夫農(nóng)婦格局高吧? 還真不一定! 多的是大學教授,教自己的孩子成為目光短淺、自私自利的人。 其實這里的格局,更多的是指家長的一種長遠目光,和對世界的看法。 比如,你讓孩子學奧數(shù),如果目的是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就比追求分數(shù)有格局。 你讓孩子學樂器,如果目的是讓孩子有欣賞音樂美的能力,這就比逼孩子考級有格局。 你讓孩子學畫畫,如果目的是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這就比追求特長加分有格局。 你讓孩子學英語,如果是為了讓孩子體味異國文化,能與異國人交流,這就比追求四六級有格局。 教育孩子,要隨時記得。 考試,只是極其短期的目標。 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培養(yǎng)孩子的各種能力和觀念。 讓他們成為有理想、有追求、有毅力、有品位的成年人。 讓他們可以在未來得到尊敬和尊嚴! 其實這就是冰山理論,最上方的,是最不重要的知識、技能; 中間的,是學習知識技能的能力; 最底層的,那些看不見的部分,才是最龐大的,決定孩子一生的部分。 那便是格局、價值觀、性格、人生追求和一切美好品德。 所以,考試獲得的知識,只是冰山最上方的、最不重要的東西而已。 把冰山底層打?qū)嵙?,孩子未來什么學不會?不止能學,還很會用呢! 要知道,進入社會,才是學習的開始啊。 我對此深有體會,我其實轉(zhuǎn)行了很多次,每次都是全新的領域。 經(jīng)常有人問我:你那么努力學韓語,卻又不做翻譯了,那你不是白學了? 這世上沒有白學的東西,從無到有的掌握一門知識,是非常珍貴的體驗,學習方法還可以套用在其它陌生知識的學習上。 而且,通曉一門外語,就打開了一扇看世界的窗。 那對我的影響是伴隨終生的,并不會因為工作中不使用了,就變得沒用。
除了要在孩子的學習上,把格局打開,不要只盯著眼前的考試。 我們生活中更要注意。 生活中的大格局,是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從古至今都不變的處事方法,也可以說是“真理”。 比如,人要有理想、善良、堅韌、真誠、有底線。 不要因為眼前的蠅頭小利,而丟了道德。 這種人可能短期看,好像吃了點虧,但長期看,一定是好的! 吃虧是福,老話不是瞎說的。 這些道理很難嗎? 完全是個父母都知道的啊。 但真的,不是什么父母都能做到! 前些年,我看到一條新聞,到今天都忘不掉。 一輛拉滿橘子的大貨車,在高速路上翻車,被困在那里。 車主怕橘子壞掉,于是當場賤賣,原價70塊錢一箱的橘子,只賣30塊。 一開始,還有人幫助他售賣。 但很快,場面就失控了。 人群開始哄搶橘子。 車主一個人攔不住,于是邊哭邊祈求他們:你們可憐可憐我,別搶了行嗎? 但沒人聽他的,一車橘子,不一會兒就被搶光。 尤其醒目的是,那附近有一所小學。 很多家長,是帶著孩子搶橘子的?。?/strong> 他們?nèi)边@幾十塊錢嗎? 缺的是良心啊。 為了點蠅頭小利,居然當著孩子的面兒,做出這種行為。 實在吃不起就不吃啊,不吃橘子又不會死! 我相信這些家長,平時也會教孩子大方、謙讓、善良、不要偷東西...... 但問題是,這些家長自己就貪圖小利,毫無道德啊。 孩子根本不會聽家長說了什么,只會看家長做了什么。 從長時間來看,一定是格局高的人,未來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你很難想象,一個斤斤計較,尖酸刻薄,見不得別人好,還小偷小摸的人,能有什么大出息。 在格局培養(yǎng)上,家長不用講大道理。 用你認為高的標準,去要求自己就行了。 孩子會自發(fā)地看著你,跟你學。 今日話題 你覺得要有錢才能有格局嗎? 你認為是成績重要,還是能力培養(yǎng)重要? 在留言區(qū)告訴小飛老師吧 猜你還想看 老板說 每一條評論 都給小飛老師一塊錢獎金呢! 一個分享轉(zhuǎn)發(fā)兩塊! 我加班的宵夜就靠泥萌了 拜托拜托 ![]() 本文編輯:小飛老師 喜歡就轉(zhuǎn)發(fā)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