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宗孝成皇帝建始元年(己丑、西元前32年) 春,正月,乙丑,悼考廟災。 春季,正月,乙丑(初一),史皇孫劉進(漢宣帝的父親)的祭廟發(fā)生火災。 石顯遷長信中太仆,秩中二千石,顯既失倚,離權,于是丞相、御史條奏顯舊惡;及其黨牢梁、陳順皆免官,顯與妻子徙歸故郡,憂懣不食,道死。諸所交結以顯為官者,皆廢罷;少府五鹿充宗左遷玄菟太守,御史中丞伊嘉為雁門都尉。 石顯調任長信中太仆(主管皇太后的車馬),官秩為中二千石。石顯已失去了靠山,又被調離中樞要職,于是丞相(百官之首,最高行政長官)、御史(監(jiān)察官)上奏成帝,列數石顯過去的罪惡。石顯及其黨羽牢梁、陳順均被免官,石顯與妻子兒女也被逐歸原籍。石顯憂郁憤懣,不進飲食,死在途中。那些因結交石顯而得到官位的人,全部被罷黜。少府(九卿之一,掌管皇家府庫)五鹿充宗被貶為玄菟郡(郡治今朝鮮國咸鏡南道)太守(一郡的行政長官),御史中丞(主管全國監(jiān)察的副長官)伊嘉被謫調雁門郡(郡治今山西右玉縣)都尉(一郡的軍事長官)。 這個奸賊終于得到了應有的下場,可謂大快人心?;鹿僖栏接谛刨囁幕实?,才能作威作福。一旦靠山沒了,立刻變得草芥都不如。 司隸校尉涿郡王尊劾奏:“丞相衡,御史大夫譚,知顯等顓權擅勢,大作威福,為海內患害,不以時白奏行罰;而阿諛曲從,附下罔上,懷邪迷國,無大臣輔政之義,皆不道!在赦令前。赦后,衡、譚舉奏顯,不自陳不忠之罪,而反揚著先帝任用傾覆之徒,妄言‘百官畏之,甚于主上’;卑君尊臣,非所宜稱,失大臣體!”于是衡慚懼,免冠謝罪,上丞相、侯印綬。天子以新即位,重傷大臣,乃左遷尊為高陵令。然群下多是尊者。衡嘿嘿不自安,每有水旱,連乞骸骨讓位;上輒以詔書慰撫,不許。 司隸校尉(掌管京城周邊地區(qū)監(jiān)察的官)、涿郡(郡治今河北涿州市)人王尊上書彈劾:“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張譚,明知石顯等專權擅勢,作威作福,是海內禍害,卻不及時奏報皇上,予以懲罰,反而百般諂媚,曲意奉承,攀附臣下,欺瞞主上,心懷邪惡,迷惑君王,喪失大臣輔政的原則,都為大逆不道!這些罪惡發(fā)生在大赦之前,尚可不究。然而,在大赦之后,匡衡、張譚指控石顯時,不自責不忠之罪,反而故意宣揚突出先帝任用傾覆小人的失誤。妄言什么‘文武百官畏懼石顯,超過了皇上’。這種卑君尊臣的言論,是不該說的,有失大臣體統(tǒng)!”于是匡衡慚愧恐懼,脫掉官帽謝罪,繳還丞相、侯爵的印信、綬帶。漢成帝因新即位,不愿傷害大臣,就下令貶王尊為高陵縣(今陜西西安市高陵區(qū))縣令(一縣的行政長官)??墒前俟僦泻芏嗳硕颊J為王尊之言有道理??锖獬聊牟蛔园?,每逢遇到水旱天災,都接連請求退休讓位。而皇上則下詔安撫慰留,不批準他辭職。 這話說的,王尊指責匡衡張譚對石顯的惡行不聞不問,那請問,石顯作惡的時候,你王尊又在干什么?石顯權勢熏天時你同樣不敢站出來,現在石顯倒臺了,你倒是跳出來裝大尾巴狼,指責別人不發(fā)聲。說到底,他還是覺得匡衡和張譚是老實人,不會報復他,他才說出這種話來給自己揚名。欺軟怕硬的齷齪小人一個。 立故河間王元弟上群庫令良為河間王。 漢成帝封已故河間王(封國都城位于今河北獻縣)劉元的弟弟、上郡(郡治今陜西榆林市榆陽區(qū))庫令(掌管郡內府庫)劉良為河間王。 有星勃于營室。 有異星出現于營、室二星旁。 赦天下。 大赦天下。 壬子,封舅諸吏,光祿大夫、關內侯王崇為安成侯;賜舅譚、商、立、根、逢時爵關內侯。夏,四月,黃霧四塞,詔博問公卿大夫,無有所諱。諫大夫楊興、博士駟勝等皆以為“陰盛侵陽之氣也。高祖之約,非功臣不侯;今太后諸弟皆以無功為侯,外戚未曾有也,故天為見異?!庇谑谴髮④婙P懼,上書乞骸骨,辭職;上優(yōu)詔不許。 壬子(疑誤),漢成帝封舅父官職,光祿大夫(皇帝的高級顧問)、關內侯(二十等爵中的第二等,有食邑無封地)王崇為安成侯;賜舅父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為關內侯。夏季,四月,黃霧四起,遮天蓋日。成帝下詔廣泛地征求公卿大夫的意見,希望大臣們各談因由,不得隱諱。諫大夫(負責向皇帝進諫)楊興、博士(學術官)駟勝等都認為:“是陰氣太盛,侵抑陽氣的緣故。高皇帝曾立約:臣屬非功臣不得封侯。如今太后諸弟全都無功而封侯,如此施恩外戚,是從未有先例的。因而上天為示警而顯現異象?!贝髮④?/span>(軍職中的最高一級)王鳳聞奏恐懼,上書請求退休,辭去官職。成帝不準,下詔慰留。 外戚之禍,從成帝開始。上一講說了,成帝做太子時,幾次險些被廢掉。他的舅舅王鳳多次為其出謀劃策,最終讓成帝渡過難關。登基后的成帝對王家人感恩戴德,于是濫施恩于王家,造成了王家專權,直到王莽篡位。擁立之功,不應該過多賞賜,否則大臣們都把皇子當賭注,靠擁立皇帝來升官發(fā)財,這個國家就亂套了。 御史中丞東海薛宣上疏曰:“陛下至德仁厚,而嘉氣尚凝,陰陽不和,殆吏多苛政。部刺史或不循守條職,舉錯各以其意,多與郡縣事,至開私門,聽讒佞,以求吏民過,譴呵及細微,責義不量力;郡縣相迫促,亦內相刻,流及眾庶。是故鄉(xiāng)黨闕于嘉賓之歡,九族忘其親親之恩,飲食周急之厚彌衰,送往勞來之禮不行。夫人道不通則陰陽否隔,和氣不通,未必不由此也!《詩》云:‘民之失德,干糇以愆。’鄙語曰:‘苛政不親,煩苦傷思?!酱淌纷嗍聲r,宜明申敕,使昭然知本朝之要務?!鄙霞渭{之。 御史中丞、東???/span>(郡治今山東郯城縣)人薛宣上書說:“陛下至德仁厚,然而祥和之氣仍然未通,陰陽不和,大概是因為官吏多實行苛政的緣故。被委派巡查地方的刺史,有人不遵循六條規(guī)則,隨心所欲地行事,過多干預郡縣行政。甚至開私門,聽信讒言,來搜求吏民的過失。嚴辭呵責,對細微的過錯也不放過;苛求吏民,而不考慮他們是否力所能及??たh在壓力的逼迫下,也不得不互相采取嚴厲苛刻的手段,流毒禍及百姓。因此,鄉(xiāng)黨鄰里缺少和睦交往的歡悅,家族親屬也忘了血緣之間的親情?;ハ鄮椭⒅軡彪y的淳厚風俗衰落了,送往迎來的禮節(jié)也不再實行。人情不通,那么陰陽自然阻隔,和氣不通,未必不是由此而引起!《詩經》說:‘百姓失德,因小犯過?!嫡Z說:‘苛政之下無親情,煩苦之中傷恩義?!菹略诖淌纷嗍聲r,應明確敕告他們,使他們明了本朝施政的切要所在。”漢成帝欣然采納。 漢朝地方行政機構分為兩級,分別是郡(國)--縣(邑),諸侯王封地成為國,等同于郡,侯爵封地稱為邑,等同于縣。漢武帝時期,為加強朝廷對地方的監(jiān)督,將全國劃分為14個監(jiān)察區(qū),其中都城長安、洛陽周邊的七個郡隸屬于“司隸”,設司隸校尉進行監(jiān)察,全國其它郡國分別隸屬于13個州,每州設刺史一名。刺史并非一級地方官吏,對地方各郡國只有監(jiān)察的權力,沒有行政命令權。發(fā)現地方官有違法行為,只能向朝廷匯報,不能自行處置。刺史監(jiān)督的內容共六條:“一條,強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強凌弱,以眾暴寡。二條,二千石不奉詔書,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漁百姓,聚斂為奸。三條,二千石不恤疑案,風厲殺人,怒則任刑,喜則淫賞,煩擾刻薄,剝截黎元,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祥訛言。四條,二千石選署不平,茍阿所愛,蔽賢寵頑。五條,二千石子弟恃怙榮勢,請托所監(jiān)。六條,二千石違公下比,阿附豪強。通行貨賂,割損正今”其中“二千石”指的是郡太守,漢朝以俸祿數量來體現官階大小??ぬ孛磕觐I2000石糧食。而刺史只有600石,只相當于縣令的級別。職級雖低,但如果做事有成效,提升是很快的,這樣可以激勵他們不畏權勢,勇于揭發(fā)不法行為。但有的刺史為了立功,往往超出了這六條監(jiān)督的范圍,對地方官員干涉過多,造成了苛政。因此,要想讓刺史監(jiān)督別人,必須用更嚴格地約束刺史。 八月,有兩月相承,晨見東方。 八月,清晨時,東方一上一下出現兩個月亮。 冬,十二月,作長安南、北郊,罷甘泉、汾陰祠,及紫壇偽飾、女樂、鸞路、骍駒、龍馬、石壇之屬。 冬季,十二月,漢成帝在京城長安(今陜西西安市)南郊、北郊興建祭天、祭地之所。下令撤除甘泉(今陜西淳化縣)和汾陰(今山西萬榮縣)兩地的祭祀之所,以及甘泉祭壇的裝飾、女子歌樂、鸞路、骍駒、龍馬、石壇等。 這是對之前不規(guī)范的祭祀活動進行整頓。進一步用儒家禮儀來規(guī)范皇家活動。 統(tǒng)宗孝成皇帝建始二年(庚寅、西元前31年) 春,正月,罷雍五及陳寶祠,皆從匡衡之請也。辛巳,上始郊祀長安南郊。郝奉效縣及中都官耐罪徒;減天下賦錢,算四十。 春季、正月,撤除位于雍城(今陜西鳳翔縣)的五帝祭壇及陳寶祠。這都是聽從了匡衡建議的舉動。辛巳(疑誤),成帝初次到長安南郊祭天。赦免侍奉郊祀之縣及在京師諸官府的保留鬢發(fā)的輕罪刑徒。減少天下百姓每人每年交納的人口稅,原一百二十錢為一算,現每一算減少四十錢。 閏月,以渭城延陵亭部為初陵。 閏正月,成帝下令在渭城延陵亭興建自己的陵墓(位于今陜西咸陽市渭城區(qū)周陵鄉(xiāng))。 三月,辛丑,上始祠后土于北郊。 三月,辛丑(十四日),成帝初次在長安北郊祭祀后土(大地之神)。 丙午,立皇后許氏。后,車騎將軍嘉之女也。元帝傷母恭哀后居位日淺而遭霍氏之辜,故選嘉女以配太子。 丙午(十九日),成帝立許氏為皇后。許后是車騎將軍許嘉的女兒。漢元帝哀悼母親恭哀后在位時間很短而慘遭霍氏毒手,因此特選許嘉之女婚配太子。 上自為太子時,以好色聞;及即位,皇太后詔采良家女以備后宮。大將軍武庫令杜欽說王鳳曰:“禮,一娶九女,所以廣嗣重祖也;娣侄雖缺不復補,所以養(yǎng)壽塞爭也。故后妃有貞淑之行,則胤嗣有賢圣之君;制度有威儀之節(jié),則人君有壽考之福。廢而不由,則女德不厭;女德不厭,則壽命不究于高年。男子五十,好色未衰;婦人四十,容貌改前;以改前之容侍于未衰之年,而不以禮為制,則其原不可救而后徠異態(tài);后徠異態(tài),則正后自疑而支庶有間適之心;是以晉獻被納讒之謗,申生蒙無罪之辜。今圣主富于春秋,未有適嗣,方鄉(xiāng)術入學,未親后妃之議。將軍輔政,宜因始初之隆,建九女之制,詳擇有行義之家,求淑女之質,毋必有聲色技能,為萬世大法。夫少戒之在色,《小卞》之作,可為寒心。唯將軍常以為憂!”鳳白之太后,太后以為故事無有;鳳不能自立法度,循故事而已。鳳素重欽,故置之莫府,國家政謀常與欽慮之,數稱達名士,裨正闕失;當世善政多出于欽者。 成帝從當太子時,就以好色出名。等到即位后,皇太后詔令挑選良家女子充實后宮。大將軍、武庫令(掌管武器庫)杜欽勸王鳳說:“按古禮,天子大婚,一次就娶九個女子,是為了讓她們多生兒子,以對得起祖宗。其中有人死亡,雖空缺其位,也不再補充,為的是使君王保養(yǎng)長壽,也避免后宮爭寵。因此皇后嬪妃有貞潔賢淑的德行,而子孫后裔就有圣賢之君。制度有嚴格的節(jié)制,君王就會有高壽之福。廢棄而不采用這些古禮,君王就會沉湎于女色;沉湎于女色,就不會享有高壽。男子到了五十歲,好色之心仍未衰退;可是婦人到了四十歲,容貌便不同從前。以衰老的容貌,去侍奉處在好色之心未衰年齡的君王,而不以古禮去約束克制,就不能挽救君王本來的好色,而后還要發(fā)生不正常的變化。發(fā)生不正常變化的結果是,正宮皇后自我猜疑,恐怕后位不穩(wěn),而庶妻寵妃產生奪嫡的野心。這正是晉獻公被人指責采納讒言,使申生無罪而蒙受冤死的原因?,F在圣主還很年輕,沒有嫡子,剛剛開始研習學問,還沒有因親近后妃而受到批評。將軍身為輔政大臣,應該趁著本朝初期的隆盛,建立九妻制度。仔細選擇德行高尚的仁義之家,物色品貌端莊的淑女,不一定要有聲色技能。把這個制度定為萬世不改之法。年輕人要戒色?!对娊洝ば”濉愤@首詩,就是諷刺周幽王廢申后立褒姒,哀傷太子被放逐,使人聽了十分寒心。請將軍常以此為憂!”王鳳將杜欽之言轉告皇太后,太后認為九妻之制,漢朝沒有前例。王鳳不能自立法度,只是因循慣例而已。王鳳一向器重杜欽,因此把他安置在幕府(高級官員自己的顧問團)作官,國家的政治大計,常與他一起研究考慮。杜欽多次稱贊推薦有名望的士人,使他們補救改正政治上的欠缺和失誤。當世的善政,多出于杜欽的建議和籌劃。 杜欽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漢成帝好色,杜欽的做法也是未雨綢繆??上н@一點沒有被采納,漢成帝最終早死無后,也是栽在一個色字上,這個我們以后再講。 夏,大旱。 夏季,大旱。 匈奴呼韓邪單于嬖左伊秩訾兄女二人;長女顓渠閼氏,生二子,長曰且莫車,次曰囊知牙斯;少女為大閼氏,生四子,長曰雕陶莫皋,次曰且麋胥,皆長于且莫車,少子咸、樂二人,皆小于囊知牙斯。又他閼氏子十馀人。顓渠閼氏貴,且莫車愛,呼韓邪病且死,欲立且莫車。顓渠閼氏曰:“匈奴亂十馀年,不絕如發(fā),賴蒙漢力,故得復安。今平定未久,人民創(chuàng)艾戰(zhàn)斗。且莫車年少,百姓未附,恐復危國。我與大閼氏一家共子,不如立雕陶莫皋?!贝箝懯显唬骸扒夷囯m少,大臣共持國事。今舍貴立賤,后世必亂?!眴斡谧鋸念吳懯嫌?,立雕陶莫皋,約令傳國與弟。呼韓邪死,雕陶莫皋立,為復株累若單于。復株累若單于以且麋胥為左賢王,且莫車為左谷蠡王,囊知牙斯為右賢王。復株累單于復妻王昭君,生二女,長女云為須卜居次,小女為當于居次。 匈奴呼韓邪(ye二聲)單(chan二聲)于(匈奴的最高首領)寵愛左伊秩訾(zi一聲)的兩位侄女。長女為顓渠閼(yan一聲)氏(zhi一聲)(單于的正妻),生二子:長子且莫車、幼子囊知牙斯。幼女為大閼氏,生四子:長子雕陶莫皋,次子且麋胥,二人都比且莫車年長。三子咸,四子樂,都比囊知牙斯年幼。此外還有其他閼氏所生的兒子十余人。顓渠閼氏的地位最高,長子且莫車也深受單于喜愛。呼韓邪病危將死,打算立且莫車為繼承人。顓渠閼氏說:“匈奴內亂十余年,國家命脈象發(fā)絲一樣勉強維持,依賴漢朝的力量,才重新轉危為安。如今平定未久,人民畏懼戰(zhàn)爭。且莫車年少,不能令百姓心服歸附,立他恐怕又會給國家?guī)砦kU。我與大閼氏是親姐妹,他的兒子,也就是我的兒子,不如立雕陶莫皋?!贝箝懯险f:“且莫車雖年幼,但可由大臣們共同主持國事。如今舍棄高貴的嫡子,而立低賤的庶子,后世必然要發(fā)生內亂?!眴斡谧詈蟛杉{了顓渠閼氏的建議,立雕陶莫皋為繼承人,并立約,命令雕陶莫皋將來傳位給弟弟且莫車。呼韓邪死,雕陶莫皋即位,稱復株累若單于。他任命且麋胥為左賢王,且莫車為左谷(lu四聲)蠡(li二聲)王,囊知牙斯為右賢王。復株累單于按照匈奴的習俗,再娶王昭君為妻,生下二女:長女云公主,嫁匈奴貴族須卜氏;小女嫁匈奴貴族當于氏。 很多蠻夷都有這種習俗,父親死后,兒子娶父親留下來的妻妾。他們沒有禮義,亂倫成風。苦得是王昭君,和老單于生了孩子,又和小單于生孩子。真不知道前后生的孩子如何稱呼,是叫叔侄還是叫兄弟。 統(tǒng)宗孝成皇帝建始三年(辛卯、西元前30年) 春,三月,赦天下徒。 春季,三月,赦免天下囚犯。 秋,關內大雨四十余日。京師民相驚,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躪,老弱號呼,長安中大亂。天子親御前殿,召公卿議。大將軍鳳以為:“太后與上及后宮可御船,令吏民上長安城以避水?!比撼冀詮镍P議。左將軍王商獨曰:“自古無道之國,水猶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世無兵革,上下相安,何因當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訛言也!不宜令上城,重驚百姓。”上乃止。有頃,長安中稍定;問之,果訛言。上于是美壯商之固守,數稱其議;而鳳大慚,自恨失言。 秋季,關中地區(qū)大雨連綿四十余日。京師百姓驚恐相告,傳言洪水就要來到。百姓紛紛奔逃,混亂中互相踐踏,老弱呼號,長安城中大亂。漢成帝親臨前殿,召集公卿商議。大將軍王鳳認為:“太后跟皇上以及后宮嬪妃可以登上御船。命令官吏百姓登上長安城墻,以避洪水。”群臣都附合王鳳的意見,只有左將軍王商說:“自古以來,即令是無道的王朝,大水都沒有淹沒過城郭。如今政治和平,世上沒有戰(zhàn)爭,上下相安,憑什么會有洪水一天內突然涌來?這一定是謠言!不應該下令讓官吏百姓登城墻,那樣會更增加百姓的驚恐。”成帝于是作罷。不久,長安城中逐漸平定下來,經查問,果然是謠言。成帝因而對王商固守不動的建議十分贊賞,多次稱贊。而王鳳則大感慚愧,自恨失言。 關中地區(qū)本來就缺水,怎么可能發(fā)這樣大的洪水。況且長安作為都城,城高池深,多大的洪水才能灌進城?謠言止于智者。王商的理智避免了一場大規(guī)模騷動。否則按王鳳的主意,只能是讓百姓更加混亂,徒增傷亡。 上欲專委任王鳳,八月,策免車騎將軍許嘉,以特進侯就朝位。 漢成帝打算把國家大事完全委托給王鳳。八月,下策書免去車騎將軍許嘉的官職,命他以特進侯的身分參加朝見。 漢朝制度,侯爵雖然地位高,但如果不擔任朝廷職務,就不能參加日常朝會。加了“特進”身份后,就有資格參加朝會,參與國事的決策了。 張譚坐選舉不實,免。冬,十月,光祿大夫尹忠為御史大夫。 張譚因舉薦人才不真實而獲罪,被免去官職。冬季,十月,擢升光祿大夫尹忠為御史大夫(三公之一,最高監(jiān)察官)。 向朝廷推薦人才,馬虎不得,一旦被推薦的人是奸佞之徒,或者無能、腐敗,則會給國家造成很大損失。因此很多朝代都有規(guī)定,被推薦人如果名不副實,推薦他的人是要承擔責任的。 十二月,戊申朔,日有食之。其夜,地震未央宮殿中。詔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之士。杜欽及太常丞谷永上對,皆以為后宮女寵太盛,嫉妒專上,將害繼嗣之咎。 十二月,戊申朔(初一),出現日食。當夜,未央宮殿中發(fā)生地震。成帝下詔,要求舉薦賢良、方正和能直言規(guī)諫的人士。杜欽及太常丞(太常卿的副官,掌管禮樂)谷永上書,都認為:“發(fā)生日食地震,都是因為后宮美女太盛,有人心懷嫉妒,使皇帝專寵自己。這樣下去,將會有危害皇位繼承人的災禍?!?/span> 這個說法,以后會應驗的。 越山崩。 越地發(fā)生山崩。 丁丑,匡衡坐多取封邑四百頃,監(jiān)臨盜所主守直十金以上,免為庶人。 丁丑(三十日),匡衡因多取封邑土地四百頃,及手下屬官盜取所主管的財物價值十金以上而獲罪,免官,貶為平民。 這個處罰有些重了。 統(tǒng)宗孝成皇帝建始四年(壬辰、西元前29年) 春,正月,癸卯,隕石于亳四,隕于肥累二。 春季,正月,癸卯(二十六日),有四顆隕石在亳(bo二聲)縣(今安徽亳州市)墜落,有兩顆隕石在肥累(位于今河北藁城市)墜落。 多事之秋,天象也不穩(wěn)了。 罷中書宦官;初置尚書員五人。 撤銷中書(掌管詔命傳達)宦官。初次規(guī)定尚書(皇帝的私人秘書)定員為五人。 三月,甲申,以左將軍樂昌侯王商為丞相。 三月,甲申(初八),任用左將軍、樂昌侯王商為丞相。 夏,上悉召前所舉直言之士,詣白虎殿對策。是時上委政王鳳,議者多歸咎焉。谷永知鳳方見柄用,陰欲自托,乃曰:“方今四夷賓服,皆為臣妾,北無葷粥、冒頓之患,南無趙佗、呂嘉之難,三垂晏然,靡有兵革之警。諸侯大者乃食數縣,漢吏制其權柄,不得有為,無吳、楚、燕、梁之勢。百官盤互,親疏相錯,骨肉大臣有申伯之忠,洞洞屬屬,小心畏忌,無重合、安陽、博陸之亂。三者無毛發(fā)之辜,竊恐陛下舍昭昭之白過,忽天地之明戒,聽暗昧之瞽說,歸咎乎無辜,倚異乎政事,重失天心,不可之大者也。陛下誠深察愚臣之言,抗湛溺之意,解偏駁之愛,奮乾剛之威,平天覆之施,使列妾得人人更進,益納宜子婦人,毋擇好丑,毋避嘗字,毋論年齒。推法言之,陛下得繼嗣于微賤之間,乃反為福;得繼嗣而已,母非有賤也。后宮女史、使令有直意者,廣求于微賤之間,以遇天所開右,慰釋皇太后之憂慍,解謝上帝之譴怒,則繼嗣蕃滋,災異訖息!”杜欽亦仿此意。上皆以其書示后宮,擢永為光祿大夫。 夏季,漢成帝把前些時候被舉薦的直言之士,都召集到白虎殿,進行考試,回答皇帝的策問。此時,成帝把國家大事都委托給王鳳,直言之士在回答策問時,很多人將天變歸咎于王鳳。谷永知道王鳳正受信用,掌握權柄,想暗中投靠,于是上書說:“而今四方外族都已降服,均成為漢朝的臣屬。北方沒有匈奴葷粥、冒頓那樣的禍害,南方也沒有趙佗、呂嘉的發(fā)難,三邊晏然,沒有戰(zhàn)爭的警報。大的諸侯國食邑不過數縣,由朝廷委派的官吏控制那里的權柄,使諸侯王不能有所作為,不會形成當年吳、楚、燕、梁等諸侯國尾大不掉的局勢。文武百官互相交結制衡,與皇帝有親戚關系的官員與沒有親戚關系的官員互相摻雜?;视H國戚中有像周宣王時期的忠臣申伯那樣的,他們恭敬謹慎、小心翼翼,沒有重合侯莽通、安陽侯上官桀、博陸侯霍禹那樣的陰謀。以上三種人都沒有絲毫的罪行,我擔心陛下放過明顯的錯誤,忽略天地的明顯警告,聽信愚昧盲目之言,歸罪于無辜,把政事托附給不可靠的人,那將大失上天之心,是太不應該了。陛下如果能深思我的建議,抗拒沉溺之心,解除專寵之愛,振奮起陽剛之威,將天子之恩平均施布,使后宮各位嬪妃得以人人輪流侍奉君王。增添選納能生男孩的婦人,不挑剔美丑,不在意曾否嫁過人,也不論年齡。照古法推算來說,陛下若能使身份微賤的人生下皇嗣,則反而為福。目的只是要得到皇位繼承人,勿論其母的貴賤。后宮女史、使令中若有皇上中意的女子,也可選納,廣泛地求嗣于微賤者之中,遇上天保佑,生下皇子,皇太后的憂慮和煩惱,因得到安慰而解除,上帝的譴責和憤怒也會平息化解,后代繁衍,災異自然消除。”杜欽也仿效谷永的意思上書。成帝把他們兩人的奏書都拿給后宮看,擢升谷永為光祿大夫。 谷永和杜欽這兩個馬屁精,專門投其所好,說一些成帝愛聽的話。成帝居然還真吃這一套,從此朝廷上賢人漸退,小人日進。 夏,四月,雨雪。 夏季,四月,降雪。 秋,桃、李實。 秋季,桃樹、李樹結果。 大雨水十余日,河決東郡金堤。先是清河都尉馮逡奏言:“郡承河下流,土壤輕脆易傷,頃所以闊無大害者,以屯氏河通兩川分流也。今屯氏河塞,靈鳴犢口又益不利,獨一川兼受數河之任,雖高增堤防,終不能泄。如有霖雨,旬日不霽,必盈溢。九河故跡,今既滅難明,屯氏河新絕未久,其處易浚;又其口所居高,于以分殺水力,道里便宜,可復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備非常。不豫修治,北決病四、五郡,南決病十余郡,然后憂之,晚矣!”事下丞相、御史,白遣博士許商行視,以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焙笕龤q,河果決于館陶及東郡金堤,泛濫兗、豫及平原、千乘、濟南,凡灌四郡、三十二縣,水居地十五萬余頃,深者三丈;壞敗官亭、室廬且四萬所。 大雨連下十余日,黃河在東郡(郡治今河南濮陽縣)金堤決口。在此之前,清河郡(郡治今河北清河縣)都尉馮逡奏報說:“清河郡位于黃河下游,土壤松脆,容易崩塌。暫時沒有發(fā)生大災害,是由于屯氏河通暢,可以兩河分流。如今屯氏河已經淤塞,靈鳴犢口也越來越不通暢,只有一條河,卻要兼容數條河流的水量,雖然加高堤防,最終卻無法使它順暢宣泄,若有大雨,十日不停,河水必然滿盈泛濫。夏禹時代的九河故道,如今既已湮沒難尋,而屯氏河剛剛淤塞不久,容易疏通。再有,黃河與屯氏河分流的叉口處地勢較高,實施分減水力的工程,施工起來也方便。可重新疏通屯氏河,以幫助黃河宣泄洪水,防備非常情況的發(fā)生。如果不預先修治,黃河一旦在北岸決口,將危害四、五個郡;在南岸決口,將危害十余郡。事后再憂慮,就晚了!”漢成帝將馮逡的奏章交給丞相和御史去處理,他們奏請派遣博士許商去巡視那一地區(qū)。根據許商視察的結果,他們認為:“現在國家經費不足,可暫且不疏通。”三年后,黃河果然在館陶(今河北館陶縣)及東郡金堤決口,洪水泛濫兗州(山東西南部、河南北部)、豫州(今河南南部)以及平原郡(郡治今山東平原縣)、千乘郡(郡治今山東高青縣)、濟南郡(郡治今山東章丘市),共淹了四郡三十二縣,十五萬余頃土地變?yōu)闈蓢?,水深的地方達三丈。沖毀官署驛站及民間房舍近四萬所。 這場水災可以說是半天災半人禍。水利工程是涉及國計民生的大計,特別是疏通河道,刻不容緩。否則一發(fā)洪水就是成千上萬人受災。許商用經費不足來做借口不去疏通,簡直是草菅人命。經費不足可以從別的地方省出來,人死了如何彌補? 冬,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以對方略疏闊,上切責其不憂職,自殺。遣大司農非調調均錢谷河決所灌之郡,謁者二人發(fā)河南以東船五百艘,徙民避水居丘陵九萬七千余口。 冬季,十一月,由于御史大夫尹忠的救災方案疏漏而不切實際,漢成帝嚴厲斥責他不盡心職守,尹忠自殺。成帝派大司農(九卿之一,主管全國農業(yè)、經濟)非調調撥均平錢谷救濟受淹各郡,又派兩名謁者(掌管詔命傳達)向河南郡(郡治今河南洛陽市)以東地區(qū)征調船舶五百艘,從洪灌區(qū)中搶救災民九萬七千余人,把他們遷移到丘陵高地。 朝廷的補救措施還是挺及時的,但也只能是盡量減小危害后果了。 壬戌,以少府張忠為御史大夫。 壬戌(二十日),任命少府張忠為御史大夫。 南山群盜傰宗等數百人為吏民害。詔發(fā)兵千人逐捕,歲余不能禽?;蛘f大將軍鳳,以“賊數百人在轂下,討不能得,難以示四夷;獨選賢京兆尹乃可?!庇谑区P薦故高陵令王尊,征為諫大夫,守京輔都尉,行京兆尹事。旬月間,盜賊清;后拜為京兆尹。 南山(今陜西西安市終南山)一帶盜匪傰(peng二聲)宗等數百人在地方作亂,使官吏百姓受害。成帝詔令發(fā)兵一千人剿捕,費時一年多,仍不能擒滅。有人向大將軍王鳳建議說:“盜匪數百人在天子腳下作亂,而討伐不能奏效,難以向四邊蠻族顯示漢朝之威。只有選任賢明能干的京兆尹(掌管京城周邊的郡級行政長官)才行?!庇谑峭貘P推薦前高陵令王尊,征召入京任命為諫大夫,署理京輔都尉(京城周邊地區(qū)的治安官),代行京兆尹的職責。他上任不到一個月,盜匪肅清。而后正式擢升王尊為京兆尹。 上即位之初,丞相匡衡復奏:“射聲校尉陳湯以吏二千石奉使,顓命蠻夷中,不正身以先下,而盜所收康居財物,戒官屬曰,‘絕域事不覆校?!m在赦前,不宜處位?!睖?。 成帝即位初期,丞相匡衡再次上奏說:“射聲校尉陳湯,以二千石官員的身份出使西域,專門負責西域蠻夷事務,他不能持身以正,做部下的表率,反而盜取所沒收的康居王國財物,并告誡下屬官員說:‘遠在外域發(fā)生的事,不會核察追究?!耸码m發(fā)生在大赦之前,但他已不適宜再擔任官職?!标悳@罪被免官。 匡衡一再和陳湯過不去,很多人都覺得匡衡陷害民族英雄,簡直能和秦檜有一拼了。其實,匡衡的考慮也有一定道理,陳湯為了得到西域各國的幫助,假傳皇帝詔命,也屬于嚴重違法的行為。雖然陳湯這次行動干得漂亮,大漲了漢朝的國威。但如果以后的將領紛紛效仿,朝廷的法度就亂套了。也會提高一些野心家叛亂的成功率。匡衡從國家安全與穩(wěn)定的角度考慮得更多,所以要打壓陳湯。雖然匡衡此舉是否合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確實不是奸佞之舉。 后湯上言:“康居王侍子,非王子?!卑打?,實王子也。湯下獄當死。太中大夫谷永上疏訟湯曰:“臣聞楚有子玉得臣,文公為之仄席而坐;趙有廉頗、馬服,強秦不敢窺兵井陘;近漢有郅都、魏尚,匈奴不敢南鄉(xiāng)沙幕。由是言之,戰(zhàn)克之將,國之爪牙,不可不重也。蓋君子聞鼓鼙之聲,則思將帥之臣。竊見關內侯陳湯,前斬郅支,威震百蠻,武暢西海,漢元以來,征伐方外之將,未嘗有也!今湯坐言事非是,幽囚久系,歷時不決,執(zhí)憲之吏欲致之大辟。昔白起為秦將,南拔郢都,北坑趙括,以纖介之過,賜死杜郵;秦民憐之,莫不隕涕。今湯親秉,席卷、喋血萬里之外,薦功祖廟,告類上帝,介胄之士靡不慕義。以言事為罪,無赫赫之惡?!吨軙吩唬骸浫酥Γ酥^,宜為君者也?!蛉R有勞于人,尚加帷蓋之報,況國之功臣者哉!竊恐陛下忽于鼙鼓之聲,不察《周書》之意,而忘帷蓋之施,庸臣遇湯,卒從吏議,使百姓介然有秦民之恨,非所以厲死難之臣也!”書奏,天子出湯,奪爵為士伍。 后來,陳湯上書說:“康居(位于今哈薩克斯坦國南部)國王送來當人質的王子,并不是真王子?!比欢涍^查驗,確實是真王子。陳湯被捕入獄,依罪應被處死。太中大夫(掌管議論)谷永上書為陳湯辯護說:“我聽說楚國因為有子玉、得臣,晉文公因此 坐不安席;趙國有廉頗和馬服君趙奢,強大的秦國便不敢進犯井陘關(位于今河北井陘縣);近代漢朝有郅都、魏尚,匈奴則不敢從沙漠南下。因此可說,能征善戰(zhàn)、克敵制勝的將領,是國家的爪牙,不可以不重視他們。這正是:君子聽到戰(zhàn)鼓之聲,則思念將帥之臣。我看關內侯陳湯,從前擊斬郅支單于,威震蠻夷各國,所向披靡,一直打到西海(今哈薩克斯坦國西部咸海)。自漢朝開國以來,在疆域之外作戰(zhàn)的將領,還從未有過這樣的戰(zhàn)功!如今,陳湯因報告失實而獲罪,長期囚禁監(jiān)獄,歷時這么久仍不能結案,執(zhí)掌刑法的官吏意欲致他死罪。從前,白起為秦國的大將,南伐楚,攻陷郢都(今湖北荊州市);北擊趙國,坑殺趙括降卒四十萬,卻因極微小的過失,在杜郵(位于今陜西咸陽市東郊)被賜死。秦國百姓憐惜他,無不流涕。而今陳湯親執(zhí)武器,席卷匈奴,喋血于萬里之外。把戰(zhàn)功呈獻在皇家祖廟,向上帝稟告,天下武士無不思慕。他不過因為說錯話而獲罪,并不是什么嚴重的罪惡?!吨軙氛f:‘記人之功,忘人之過,這才適合當人君?!R對人有勞苦之功,死后尚且要用車帷傘蓋將它們好好埋葬,作為回報,何況是國家的功臣呢!我恐怕陛下忽略了戰(zhàn)鼓的聲者,不領會《周書》的深意,忘記報答功臣的效勞,象對待平庸臣子那樣對待陳湯,終于聽從掌刑官吏的建議,將他處死,使百姓心中耿耿,有秦民那樣的遺恨。這不是勉勵大臣為國赴難效死的作法!”奏章上去后,天子下令釋放陳湯,但剝奪爵位,貶為普通士兵。 苛責功臣,稍微有一點小過失就從重從嚴懲處。今天出生入死得到的爵位,明天就會因為一點小事被剝奪,甚至丟掉性命。這樣的結果就是人人畏手畏腳,沒人為國建功立業(yè)了。 會西域都護段會宗為烏孫兵所圍,驛騎上書,愿發(fā)城郭、敦煌兵以自救;丞相商、大將軍鳳及百僚議數日不決。鳳言:“陳湯多籌策,習外國事,可問?!鄙险贉娦?。湯擊郅支時中寒,病兩臂不屈申;湯入見,有詔毋拜,示以會宗奏。湯對曰:“臣以為此必無可憂也?!鄙显唬骸昂我匝灾??”湯曰:“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何者?兵刃樸鈍,弓弩不利。今聞頗得漢巧,然猶三而當一。又《兵法》曰:‘客倍而主人半,然后敵。’今圍會宗者人眾不足以勝會宗,唯陛下勿憂!且兵輕行五十里,重行三十里,今會宗欲發(fā)城郭、敦煌,歷時乃至,所謂報讎之兵,非救急之用也?!鄙显唬骸澳魏危科浣饪杀睾??度何時解?”湯知烏孫瓦合,不能久攻,故事不過數日,因對曰:“已解矣!”屈指計其日,曰:“不出五日,當有吉語聞?!本铀娜?,軍書到,言已解。大將軍鳳奏以為從事中郎,莫府事壹決于湯。 正好,西域都護(西域地區(qū)軍政長官)段會宗被烏孫王國(位于今哈薩克斯坦國東部一帶)的軍隊圍困,段會宗用驛馬上書,請求漢成帝征發(fā)西域諸國軍隊,以及漢朝在敦煌郡(郡治今甘肅敦煌市)的軍隊救援。丞相王商、大將軍王鳳以及百官會議數天也作不出決定。王鳳說:“陳湯富于謀略,又熟悉外國的情況,可以詢問他。”成帝在宣室殿召見陳湯。陳湯在進攻郅支單于時,中了風寒,兩臂不能屈伸,入見時,成帝下詔準許他不必跪拜,把段會宗的奏書拿給他看。陳湯回答說:“我認為這件事一定沒什么可憂慮的?!背傻壅f:“你為什么這樣講?”陳湯說:“五個胡兵才能抵擋一名漢兵,為什么呢?因為他們的刀劍不鋒利,弓弩也不強。最近聽說頗學得一些漢人制作兵器的技巧,然而仍是三個胡兵抵擋一個漢兵。再說,《兵法》上說:‘客兵必須是守軍人數的兩倍,才能對敵?!F在圍困段會宗的敵兵人數不足以戰(zhàn)勝他,請陛下不必憂慮!況且軍隊輕裝日行五十里,重裝備則日行三十里?,F在段會宗打算征發(fā)西域諸國和敦煌的軍隊,部隊行軍需較長時間才能趕到,這成了所謂報仇之軍,而不是救急之兵了?!背傻壅f:“那怎么辦呢?圍困一定可以解除嗎?你估計什么時候可以解圍?”陳湯知道烏孫之兵,不過是烏合之眾,不能久攻,以經驗推測,不過數日。因此回答說:“現在已經解圍了!”又屈指計算日期,然后說:“不出五日,就會聽到好消息?!边^了四天,軍書到,聲稱已經解圍。大將軍王鳳上奏,要求任命陳湯為從事中郎(皇帝的侍從)。從此大將軍幕府的大事,均由陳湯一人決定。 是金子總會發(fā)光,關鍵時刻還得啟用陳湯這樣的軍事天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