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這是個有意思的話題。 姑父是“父”,而姨夫是“夫”。 “父”肯定是比“夫”更親近一些。為什么這同一輩的兩個親戚,叫法似乎一樣,但是字卻不同呢? 這是有不少深層次的原因的。 有一個比較常見的說法:親姑如媽。在傳統(tǒng)時期,一個家庭都會有不少的子女,如果身為長女,那就要承擔起來不少的照顧家人的工作,小弟弟小妹妹,都是需要大姐姐照顧的,因為父母還要養(yǎng)家糊口,沒有太多的時間照顧一群小的,所以大姐姐的角色,真的和媽媽有一拼的。 以至于在有些地方,甚至產生了長女不出嫁的習俗,其實就是因為長女可以照顧家人。 因為姑的這個特殊的作用,因此就有了“親姑如媽”的說法。 正因為姑姑對一個家庭的貢獻,所以“姑父”也成為和這個家庭聯系比較密切的人。 而“姨夫”就不一樣了。姨是母親的姐妹,雖然年少時聯系密切,但是嫁人之后,就稱自己的一家子了。 俗話說: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和原來家庭的聯系就逐漸疏遠了。 因此姨的老公,就用一個不太親近的“夫”了。 “夫”和“父”,雖然發(fā)音一樣,但是實際上有很多的不同,反映了宗族觀念,血緣關系等傳統(tǒng)時期的點點滴滴。 更多歷史文化類原創(chuàng)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