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之地可謂鐘靈毓秀,人杰地靈,坐擁「江南六大古鎮(zhèn)」,羨煞旁人。在浙江的三大古鎮(zhèn)中,烏鎮(zhèn)以深厚人文底蘊獨樹一幟,西塘則以雅致水鄉(xiāng)情調(diào)自成一家。論名氣與才氣,兩者不相伯仲,各有千秋。 西塘,古稱「斜塘」,位于浙江嘉善,距縣城十多公里,是一座已有千年歷史的江南古鎮(zhèn)。春秋戰(zhàn)國時期,西塘是吳越兩國的相交之地,故有「吳根越角」「越角人家」之稱。 在唐、宋時期,西塘就已形成村鎮(zhèn),元、明時,已發(fā)展成一座繁華、富庶的大集鎮(zhèn)。2001年,西塘被聯(lián)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備清單。 「雨霽虹橋晚,花落鳳臺春」。西塘水系發(fā)達,河橋遍布,「水」賦予江南水鄉(xiāng)以靈氣,「橋」則與水相伴而生,打通了古鎮(zhèn)的交通脈絡。它既是陸路延伸的載體,也是維系村落間交流互通的紐帶?!笜蚨唷挂酁楣沛?zhèn)三大特色之一。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西塘雖小,橋逾百座,著名的有環(huán)秀橋、萬安橋、五福橋、永寧橋、臥龍橋、送子來鳳橋等十余座。 站在橋上,可一賞千年古鎮(zhèn)的煙雨。 除了建筑的功能屬性,古橋尚有「入詩入畫」的審美價值。暮色時分,船泊澤國,煙籠畫橋,夜雨輕飄,櫓聲陣陣,晚笛悠悠,如臨唐朝詩人如詩似畫的夢境:「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蕭蕭,人語驛邊橋」。 「弄多」為西塘三大特色之二。古時行政區(qū)域上有「邑、里、道、巷」之分,后因文化差異,「巷」的稱謂在各地演變出了不同版本。江南一帶的「弄堂」「里弄」之「弄」,實為「小巷」,類似于北京之「胡同」,南陽之「夾道」。 若論西塘弄堂之「奇」,非「石皮弄」莫屬。它位于下西街,建于明末清初,為夾在王家子孫宅第之間的一條露天弄堂。石皮弄之「深」「窄」,堪稱西塘「眾弄之最」。弄全長68米,寬僅1米,弄口最窄處僅0.8米。弄面由216塊石板鋪就而成,厚度僅為三厘米,纖薄似皮,故名「石皮弄」。弄雖年代久遠,排水系統(tǒng)卻不過時??v陰雨連綿,雨水也能迅速滲于石板間,而不致淹沒弄面,設計堪稱精良。 絲雨綿綿,窄巷幽幽,此時,輕吟一首戴望舒先生的現(xiàn)代詩最為應景:「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言及西塘,不能不提水鄉(xiāng)特色建筑——「廊棚」。古鎮(zhèn)的廊棚總長達一千多米,寬約兩米,為青瓦木柱結構,倚宅臨水而筑,延綿不絕,入可遮陽避雨,出可觀景泛舟。放眼望去,廊棚與嶺南的「騎樓」略有幾分神似。 西園,原為明代朱氏別業(yè),舊址在西街計家弄內(nèi),是西塘古鎮(zhèn)最大的私家花園。 園內(nèi)亭臺樓閣,環(huán)廊水榭,移步換景,曲徑通幽,為典型的江南園林風格。上世紀20年代,詩人柳亞子先生曾在此小住。 「馬頭墻」為明清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江南古典民居中亦被廣泛采用,故有「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之說。墻頭形似「馬頭」,故名。它高于屋面,上覆青瓦,兩疊至五疊,隨屋頂坡度高低錯落。遠觀,黑白相映,層次分明,充滿韻律。對于聚族而居、共墻并排的磚木結構而言,最忌火燒連片,殃及鄰里,而馬頭墻則可起到阻斷火源與風源、防止火勢順房蔓延的作用,故又稱「風火墻」,它亦為古時家人「望遠盼歸」的物化象征。 「門罩」是民居建筑中的一大亮點。門罩是一屋之門臉,以設計奢華、繁復費時著稱。質(zhì)地沉穩(wěn)的青磚上雕有花鳥走獸等吉祥紋飾,圖案對稱,刀工流暢,青磚的古雅色澤與重檐黛瓦融為一體,無不彰顯主人的社會地位與治家理念。 「有堂皆設井,無窗不雕花」,這是江南古典建筑的真實寫照。天井是深居庭院之人與自然溝通的最佳窗口。方寸天地,別有洞天,既有采光通風、防潮排水之功用,又有觀星望月、沐霞臨風之情調(diào)。 明清木雕館,位燒香港北街,該館陳列著250余件明清時期以西塘地區(qū)為代表的民居建筑木雕,有梁架、梁墊、格窗等,集中展示了江南特有的細膩、柔美與精致的格調(diào)。 燒香港,此處的「港」有「河港、街道」雙層含義,以河為界分為燒香港南街和燒香港北街。屋宇連綿,間有古弄曲徑通幽;小河清秀,偶有石埠鑲嵌其中。 細雨霏霏,西塘盡顯小橋流水的靈秀婉約,古樸淡雅,猶如一幅水墨暈染的寫意山水畫。「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p> 游覽西塘,古鎮(zhèn)夜色不可不賞。若說白天的西塘是一幅素雅的水墨畫,那么晚上的西塘便是一幅古典的水彩畫。 暮色下,傍河而筑的古屋華燈初上,色彩濃而不艷,華而不奢,畫船劃過,碧波蕩漾,夜色的流光忽明忽暗,忽隱忽現(xiàn)。 水上戲臺在夜色中靜默,那里藏匿著多少悲歡故事,那里傳唱著多少愛恨別離。 西街,西塘的一條東西走向的主要街道,東臨永寧橋,西至暢園。古時以東為上、西為下,故有「上西街」與「下西街」之分。黃昏,漫步在細雨微潤的青石板路,閑看鬧市熙熙攘攘,仿佛置身于遙遠的古老時光。 在這個寧靜閑適的古鎮(zhèn),仿佛時光也慢了下來。一只貓咪閑坐街邊的屋檐下,神態(tài)慵懶,睡眼惺忪,不問世事變遷,無論流年偷換。 窄巷里,燈光昏暗,孤盞獨明?!改銇砘虿粊恚叶荚谶@里,等有緣的你?!惯@家民宿的廣告文案頗具幾分禪意與文藝氣息。 幽深古巷的盡頭,街燈昏黃,墻角的雜草不修邊幅。不遠處的墻壁上,一位青花瓷般的江南女子撐著油紙傘,佇立在朦朧煙雨中。雜草的狂野豪放與女子的清秀婉約,此刻被安排得如此刻意,而在這個千年的古鎮(zhèn)里,卻似乎毫無違和的痕跡?!柑烨嗌葻熡?,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撈起,暈開了結局,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你眼帶笑意?!?/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