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說起這個話題,我的心中就會一陣懊惱。因為自己說了太多不該說的話。 我這個人有個極大的毛病,就是說話太多。平時話就不少,一旦被別人勾起說話的欲望,那更是滔滔不絕,根本不給別人說話的機會。 搶著說話,擋著別人說話。把自己心中所有的心思一股腦全部掏出,說的干干凈凈,明明白白。在這個過程中,壓根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不管你愛不愛聽,我也得說完。至于說的對與不對,合適與否,從未考慮。 一旦說到興起處,如果別人的觀點與自己相左,瞬間就會跟別人急辯起來。從一開始的話題之爭,吵到最后變成了意氣之爭。最終兩敗俱傷,不歡而散,場面很是尷尬。 有的時候只為自己說話痛快,最后變成了胡說,毫無依據(jù),不著邊際,瘋言瘋語。在外人看來此人輕浮,自己內(nèi)心也是極其鄙視。 別人是說話少,而自己是話太多。說了太多不該說的話,也說了很多錯話。 說的過程,嘴巴猶如脫韁野馬不受控制。結(jié)束后,自己又懊悔不已。 我就管不住自己這張嘴。 為什么會這樣呢? 一、天性使然。自己本身就愛說話,喜歡說話。 二、嘴巴比腦袋好使。別人是腦袋指揮嘴巴說什么,而自己卻是嘴巴不受腦袋控制。嘴巴說了什么,有時自己還沒有反應(yīng)過來,就已經(jīng)說了出來。 三、喜歡顯擺。整個場面看著別人一言不發(fā),只聽自己的講演,心中不由自主地就會升起自得之意。我把它當(dāng)成了自己的表演專場。 四、急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心里藏不住事兒。這個觀點不管對與不對,一旦在心中升起,必然要說出去,要不心里堵得慌,必須要一吐為快。心中藏不住任何事情。 …… 時至今日,依然如此。 想著改正,真的很難。 只能先從少說話開始。 不該說的不說,不明白的不說,不知道該不該說的也不說,不清楚的不說,不知道的不說。 有些話不必說的太明、太透,更不必反復(fù)說。 不要急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不要輕易對所論之事下結(jié)論,定評語。 在說話剛有酣暢淋漓之感時,必須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能讓它瞎說,更不能胡說。要對自己說出去的話負(fù)責(zé)。 要學(xué)會聆聽,不僅要聽音更要聽對方表達的真實意圖與目的。不輕易打斷別人的說話,不急于反駁別人的觀點,安安靜靜地聽完別人的陳述,哪怕自己不喜歡聽。聽完后還需仔細(xì)思量,而不是隨意而說。吃不準(zhǔn)對方的目的,索性不說就是最好的溝通。 有時沉默勝于多言,此時無聲勝有聲。 始終讓自己處于一個平和可控的狀態(tài),而不能進入亢奮狀態(tài),從而不可收拾。 戒多言、不糾纏、少爭論。 原來的我特別鄙視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人,認(rèn)為這樣的人兩面三刀極其不可靠?,F(xiàn)在才明白,這也是一種人生智慧。 只要我們心有定見,外圓內(nèi)方,懂得圓融,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也沒有什么不對的地方。 口含刀劍稍有不慎便可傷人,不是傷他就是自傷或是全傷。 戒多言、不糾纏、少爭論,十分必要。 少說話;不在某些問題上死揪不放,死纏爛打;不與他人做無謂的爭論,更不能意氣之爭。 要想徹底扭轉(zhuǎn)這種局面,還有太長的路要走。 先從管住自己的嘴開始,盡量少說話。 管住了嘴,慢慢地也就管住了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