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青史留名的賢臣--天佑太宗 “貞觀之治”之所以能垂萬世而不替,一方面有賴于唐太宗的仁德及卓絕的才能,另一方面則離不開那些才華出眾,并竭盡所能,一心為國的賢臣。在唐太宗時期,涌現(xiàn)出了眾多留名青史的賢臣,他們包括: 宰相房玄齡和杜如晦,二人有“房謀杜斷”之稱。房有奇謀妙策,而杜則果斷立決。國戚高士廉和長孫無忌,二人不因身份尊貴自矜,竭忠盡智,難能可貴。諫官魏征,敢于犯顏直諫,每次皆言之有理,令人拍案叫絕。 如此良臣彷佛就是亮星一群照耀著大唐,閃爍絢爛。 <房謀杜斷 房玄齡是進士出生,早在李世民起兵討隋時便投入軍中作參軍。每戰(zhàn)勝一役,眾人皆忙著掠奪財物,他卻忙著找人才致之幕府,如有勇略將佐必深相結(jié),使為世民盡其忠,其眼界心志實乃高超卓越。 武德九年,當(dāng)太子李建成與其弟齊王李元吉密謀殺害秦王李世民時,房玄齡與杜如晦在千鈞一發(fā)間被李世民召入府中商議對策。結(jié)果,李建成殺弟不成,反遭天譴,中箭而死。 李世民稱帝后,論功行賞,確認(rèn)房玄齡功勞名列第一,贊揚他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才,封為宰相。房玄齡自此處理朝政事務(wù)夙夜勞碌,在他的秉衡決斷之下無一事不妥當(dāng)。他能隨才任用,更無貴賤之分,世稱良相。 貞觀二十二年,房玄齡病重,但仍牽掛國事,直至氣絕一刻。太宗與他握手而訣,悲痛莫名。 與房玄齡齊名的杜如晦,在平定薛仁皋、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戰(zhàn)役中,一直在李世民身邊作軍情分析。他見解超凡,能洞悉先機,成功輔助李世民平定了全國割據(jù)之亂。 公元621年10月, 秦王李世民開設(shè)文學(xué)館, 邀杜如晦坐上文學(xué)館十八學(xué)士首座。在李世民登基后,他亦被譽為功勞第一,與房玄齡齊名,合稱“房杜”。 貞觀三年,杜如晦升遷為尚書右仆射,與房玄齡一起支撐大局。其辦事能力絕不亞于房玄齡,他能斷大事,盡心竭力,同被稱為良相。可惜,杜如晦于貞觀四年與世長辭,太宗因此罷朝三日以示紀(jì)念,君臣義重,催人淚下。 <諍臣魏征 可以說“唐太宗造就了諫官魏征,魏征造就了明君唐太宗”。 一朝天子一朝臣,諫官遇上明君方能“諫”??v觀中國幾千年歷史,除唐太宗時代出了一個魏征,大諫官實為罕見。魏征本為太子李建成的僚屬,而唐太宗卻不計前嫌,任他為諫官,允許直接詢問政事得失。 有一次,唐太宗鑒于兵源短缺而應(yīng)宰相封德彝之請求下旨征用不到參軍年齡的中男入伍。當(dāng)詔令轉(zhuǎn)到門下省時,魏征竟拒旨意而不簽字。太宗大怒,直斥道:“朕意已決,事與汝何干?” 魏征回道:“竭澤而漁,明年無魚;焚林而獵,明年無獸。中男充軍,租賦雜徭下降,更何況兵不貴多而貴精,毋須湊數(shù)?!碧铺诔烈靼肷危铝钔V拐鞅?,還賞魏征一口金甕。 貞觀八年,長孫皇后替唐太宗找來了一位才貌出眾的女子鄭氏為嬪妃,正要納入宮中,魏征勸諫道:“此女子已與陸氏訂有婚約,皇帝不搶民女,勿壞人家好事,愿皇上體恤百姓之苦?!钡牵溆啻蟪紕t稱陸鄭之間本無什么婚約,而陸氏亦上表否定婚約一事。魏征清楚簡單的說:“陸氏否定此事,是避殺身之禍,不得已才這么做。”太宗不愿再拖延,干脆取消了納鄭氏為妃之事,以免有誤。 魏征死后。唐太宗痛苦不已,稱自己失去了一面鏡子。 <大唐勇士李靖 公元617年,李淵攻陷長安城,其中一個被捉拿的隋將正是李靖。當(dāng)李淵正欲殺他之際,李世民在旁極力說情,救回李靖一命,并將其收入幕府。 李世民招攬的人必非同小可,而李靖就是一個好例子。武德四年十月,李靖以閃電戰(zhàn)略攻下江陵城,為大唐除去了割據(jù)軍閥蕭銑。武德七年,李靖與李孝恭率李績等七路軍團赴江淮,鎮(zhèn)壓了武裝暴亂。唐高祖贊曰:“古代名將韓信、白起、衛(wèi)青、霍去病和李靖相比,皆望塵莫及矣。” 唐太宗即位后,李靖經(jīng)常掛帥遠(yuǎn)征。貞觀三年冬十一月,李靖奉詔率大軍十余萬分六道征討強悍大國東突厥。足足血戰(zhàn)了兩年,終破定襄之地,生擒頡利可汗,東突厥滅亡。 唐朝疆界漸漸擴張,李靖因戰(zhàn)功顯赫而被升為尚書右仆射。貞觀八年,吐谷渾犯境,李靖向太宗請纓出征。年過花甲的李靖膽色謀略未減當(dāng)年,他不理眾部下反對,領(lǐng)軍深入敵方陣地,搜尋對方主力部隊,正是勇者無懼。終于,兩軍迎頭碰上,頓時無數(shù)利箭猛發(fā),刀光劍影,雙方?jīng)Q戰(zhàn)于生死之間。在連番混亂激戰(zhàn)后,勝利歸于大唐。吐谷渾部下殺了其領(lǐng)袖伏允可汗投降,李靖安定了西北地區(qū),大奏凱歌班師回朝。 李靖一生為國東征西討,威震北狄,正是“無數(shù)聲捷鼓沙場飛傳,千萬里江山胡塵斂跡”。貞觀二十三年,李靖病逝家中,享年七十九歲。大唐勇士神歸何處?只為太宗來一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