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花鳥畫成為獨立畫種, 略晚于山水畫, 它發(fā)展于盛唐、五代, 迄宋、元之際達到高峰。 五代黃荃、黃居寀父子的 濃艷富麗的勾勒填色回法和北宋徐荃之孫 徐祟嗣的輕淡野趣的沒骨畫法, 遂成為花鳥畫的兩大脈系。 
田世光繼承傳統(tǒng)工筆花鳥畫的同時 萌生了光大宋元畫派雙勾重彩花鳥畫技法的宏愿, 并潛心鉆研, 讓瀕臨失傳的傳統(tǒng)技法得以普及和發(fā)揚, 作出了突出貢獻。 
田世光(1916年10月—1999年7月)號公煒,祖籍山東樂陵,世居北京西海淀六郎莊。師承張大千、趙夢朱、吳鏡汀、于非闇、齊白石諸先生。曾拜張大千門下,為大風堂弟子之一 。早年求學于京華美術(shù)學院,專攻國畫花鳥,解放前在北平國立藝專任教,曾任中央美院教授。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副會長,中國畫研究院第一屆院務(wù)委員。 


他自學齡時起即在本村讀私塾, 喜歡畫畫, 經(jīng)常用石筆和粉筆在方磚上 畫小雞、小鴨、汽車、飛機, 還喜歡回燕子和蝴蝶、草蟲等。 看到別人放風箏, 自己買不起,也只有自己動手繪制。 


從此便開始用寫字的筆、 紙畫了起來。 在中小學讀書時, 他的美術(shù)成績總是名列前茅的, 但以家中經(jīng)濟困難不得不中途掇學, 由親友介紹,去到店鋪學徒。 


先生本喜歡山水畫, 但選學山水畫課的大齡學生較多, 教師授課時年小的同學 都被擠在外邊無法近前, 因此先生即轉(zhuǎn)學工筆花鳥, 兼學山水畫。 


新中國成立后, 田世光先生在中央美術(shù)學院的教學工作中, 悉心傳授雙勾重彩, 為瀕臨失傳的傳統(tǒng)技法得以普及發(fā)揚, 作出了突出貢獻。 
令田先生感到欣慰的是, 80年代他的一些門人弟子在 雙勾渲染技法上又溶中國寫意畫 和西方繪畫于一爐, 用現(xiàn)代審美意識和情趣, 畫出了花鳥畫的新時空和新境界。 
|拜師大千 抗戰(zhàn)前夕, 田世光有幸認識了張大千先生, 大千先生對他的花鳥畫很是欣賞, 準備拜門收徒, 適值“七七”事變, 大千先生去敦煌主持莫高窟的臨摹和研究。 


大千先生1983年在臺灣臨終前, 把自己新印的畫集 10余冊簽名分贈大陸畫家。 其中給北京畫家的有5本: 有他朋友李可染、李苦禪, 學生胡爽安、田世光和 劉力上、俞致貞夫婦。 


據(jù)說這是大千先生去世前十幾天寫的, 待田世光等收到這輾轉(zhuǎn)寄來的畫冊時, 大師已作古月余了。 
田世光工筆花鳥作品欣賞 


























































































































































End 想學國畫、練書法、賞詩詞? 點擊下方圖標關(guān)注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