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盛唐以后,黃河流域經(jīng)濟衰敗,長江流域經(jīng)濟崛起、政治文化重心東移,西安失去首都地位,淪為廢都,五代、宋、金時期,西安稱京兆府。京:京城也,兆:區(qū)域也。說起宋朝遷都京兆府(西安),大家首先想起了北宋時期的太祖趙匡胤。今天“豐鎬君”就和大家諞一諞“南宋時期遷都西安”的那回事。 ![]() 【宋太祖趙匡胤】 五代亂世到了周世宗柴榮這里徹底終結(jié)。柴榮病死,義結(jié)金蘭的好兄弟趙匡胤黃袍加身成為宋太祖,兵鋒所指,十國皆服,至此天下一統(tǒng)。就是人們常說的“太祖一條盤龍棍打下趙氏300年江山” 宋太祖趙匡胤登上帝位時,沿用柴榮后周舊制,將大梁改為汴梁,設(shè)東京開封府。趙匡胤考慮到開封“形勢渙散,防維為難”,曾擬先遷都洛陽,后遷都長安,他說:“吾欲西遷,據(jù)山河之勝,以去冗兵,循周漢故事,終當(dāng)居長安耳,以安天下也。”此事清代顧祖禹《讀史方輿紀(jì)要》卷五十三陜西二記有載。 ![]() 【宋太宗趙光義】 趙匡胤遷都這一打算遭到弟弟開封府尹趙光義極力反對。趙光義怕遷都長安,就脫離了自己的勢力范圍,極力反對。趙匡胤暴死,趙光義登基,此事作罷。西安與帝都擦肩而過。 既然定都開封,但開封無險可守。北宋名將韓琦建議加固京師開封外城,以此加強京師的防守,但是這一合理化建議遭到滿朝文武的反對而作罷。 既然開封無險可守,保障首都安全唯一的方法就是用兵力補足。北宋禁軍大都常駐開封一帶,人數(shù)數(shù)十萬,用以代替山河之險。時間一久,宋朝的財政就受不了了。龐大的軍費開支占政府總支出的60%—70%左右,使朝廷和百姓都喘不過氣來,財政上的“積貧”和軍事上的“積弱”成為不可挽回的趨勢。 ![]() 【靖康之變,二帝被虜】 北宋靖康年間,金國見北宋已弱不禁風(fēng),興兵大舉南下,包圍開封,兵部侍郎李綱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團結(jié)軍民,擊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遭到宋欽宗罷免,貶官長沙。金軍卷土重來攻破東京開封,除了燒殺搶掠之外,更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后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國,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難” ![]() 【宋高宗趙構(gòu)】 “靖康之恥”后,皇家宗室就跑出來一個宗室親王,康王趙構(gòu)。泥馬渡康王,趙構(gòu)一口氣跑到建康(今南京市),眾臣擁戴趙構(gòu)為皇帝,史稱宋高宗,當(dāng)談到遷都的問題。高宗的宰相李綱主張遷都長安。當(dāng)時京兆府(今西安)商稅年收入38000余貫,在全國各主要城市中居第16位,在黃河流域各府州中居第5位。北宋大觀元年更是升京兆府為大都督府??梢姰?dāng)時西安在北方的地位,宋高宗趙構(gòu)欣然答應(yīng)。 ![]() 【抗金名將:宰相李綱】 但可惜權(quán)奸汪伯彥、黃潛善二人懼怕李綱勢力的壯大威脅到自身,造謠中傷李綱,并唆使御史中丞顏岐上奏:'李綱為金人所惡,不宜為相。'右諫議大夫范宗尹上奏:'李綱有功高震主之威,不可以相。'可憐李綱為相僅七十七天即遭罷免,紹興十年病死。此后,汪伯彥、黃潛善慫恿宋高宗趙構(gòu)南逃臨安(今浙江杭州)建立偏安一偶的南宋半壁江山。西安再次與帝都擦肩而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