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筆之時,首先閃過在自身腦海的是秦時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與書法家的李斯,或者也可以說是一個關于他的著名理念“倉鼠理論”,也被人戲稱之為“李斯鼠論”。 這一理論主講的是抉擇,或者也可以說是圈子。 就如李斯所感嘆的一樣:“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按我們現(xiàn)在的理解意思,就是人的好壞其實就像是老鼠,僅在于處境地位不同罷了。 回眼觀看,在這世間之上從不缺乏努力與勤奮之人,但有些人成功了,卻也有些人忙碌操勞了一生,依舊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 很多時候的我們,不是不夠努力,而是一開始抉擇的方向錯了,進入的圈子也錯了,就像老人們說的那樣:“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p> 或許,也可以套用一段網(wǎng)絡上比較流行的話來說:“一根繩子扔在大街之上,就是個垃圾;如果和大白菜捆在一起,就變成了白菜價;若是和大閘蟹捆在一起,卻就變成大閘蟹價。” 這一個理念讀起來給人的感覺有些荒謬,仿佛全盤否定了自身的努力與付出,但是在很多時候,這卻也是一件不爭的事實。 你跟什么樣的人在一起,處在一個什么樣的圈子之中,確確實實會直接或間接的表現(xiàn)出你自身所存在的價值! 再之后,卻是北宋傳奇狀元宰相呂蒙正的那一篇流傳多年的《寒窯賦》,相傳這一篇文是作者為了勸誡太子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 在這當中,作者以自己從貧苦到富貴的經(jīng)歷,并列舉了歷史上諸多名人的起伏命運,來述說一種自然循環(huán)的人生思想。 當然,若是有細讀與細品過這一篇文,大致上也應該知道,這一篇主講的是氣運之說。 如整篇文開頭之所寫:“蓋聞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如蛇;雄雞兩翼,飛不如鴉;馬有千里之能,非人力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時運不能自通……” 與其篇中的那一段:“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生;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注福注祿,命里已安排定,富貴誰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豈能為卿為相?”之類等等言論,無不在直接或是暗示的表明了,那冥冥當中也不知到底是否真實存不存在的氣運命,對人生影響之重要。 就像我們常說:“事在人為?!?/p> 可是,不管是誰卻也不敢否認,“成事在天,謀事在人?!边@一段話的存在含意。 所以也就有了那么一句:“盡人事而安天命。”既我們對于現(xiàn)實的一段憤怒傾訴,卻也是我們對于氣、運、命,這種也不知是否真實存在的一種認可。 最后,想寫的是我國前代史上,也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曾國潘的一段名言:“天下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天下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 相信只要對于曾國潘這個人有所認知與了解的人,大都知道其人生之經(jīng)歷,幾乎可謂是勤能補拙這句成語代表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了。 就如同我們現(xiàn)在常說的三大成功學定律:荷花定律,竹子定律,金蟬定律。這三大定律主讀的是堅持與毅力,通過自身不斷的積累達到最后厚積薄發(fā),或者也可以說是勤能補拙,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扭改整個劣勢,達到脫穎而出的最終目地。 或者,也可以套用蘇軾在《晁錯論》里中所述說的一段話來做個形容:“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p> 三大不同理論,三個不同時代的杰出代表人物,三種對于人生的不同感悟。 看似毫不相關,卻似乎皆有所相聯(lián)。 想想,很多時候我們的失敗,往往都是缺乏了當中的一點而造成出來的,雖然余下的二點我們都兼俱了。 可是人生就是這樣,只要差了一點,那因此而帶來的結局,往往就決然而不同了! …… 篇外文:本文只是隨筆所編,只可觀賞,卻不可當真! 別:圖片皆來自網(wǎng)上,與正文無關! 文:看書 |
|
來自: 耕耘2058 > 《自我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