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宋代詞人晏殊的作品《浣溪沙》里的名句,關于這兩句,還有一個故事: 有一天,一場風雨之后,晏殊看到飄零的落花,突然間靈光閃動,一句“無可奈何花落去”脫口而出。這一句和眼前之景渾然一體,確為天成佳句,但他卻怎么也接不下去,冥思苦想,也找不到和它相配的下句。這一想就是好幾年,只要和人談論詩文,他一定會拿出這一聯(lián)詩句來,希望有人能幫他接出下聯(lián),但是誰也想不出合適的下句。 幾年后,晏殊出差路過揚州,在大明寺里休息。寺廟的墻壁上寫著來往文人的許多詩句,晏殊就躺在椅子上,讓書童一首首讀給他聽。但這些詩大多是平庸之作,聽得晏殊昏昏欲睡,不知不覺閉上了眼睛。正在這時,一首《揚州懷古》引起了他的注意: 水調隋宮曲,當年亦九成。 哀音已亡國,廢沼尚留名。 儀鳳終陳跡,鳴蛙底沸聲。 凄涼不可問,落日下蕪城。 聽完這首詩,他馬上睜開了眼睛,吩咐書童再讀一遍。聽了第二遍之后,他忍不住站起身來,拍手道:“好一句‘凄涼不可問,落日下蕪城’!這首詩是誰寫的?”書童說:“落款是江都主簿王琪?!标淌夥浅8吲d,原來此人就在揚州做官,就立刻派人去請。 王琪來了之后,晏殊設宴招待,二人飲酒賦詩,一見如故。晏殊就說:“老夫前些年偶得一佳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人人稱贊,無奈卻對不出下句。你可有高見?”王琪沉吟片刻,突然一拍桌子:“何不對以‘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拍案叫絕:“妙極,妙極!太好了,渾然天成!”當下即席賦成一首詞,就是那首著名的《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這是晏殊詞作中最為膾炙人口的一篇。 上片寫道,聽著一曲新詞,端起酒杯,是何等的安閑愜意。邊聽邊飲,不知不覺中觸發(fā)了對去年的追憶:也是一樣的暮春天氣,也是一樣的樓臺亭閣,也是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可以感到歲月流逝所帶來的的變化。正是景物依舊,而人事已非。夕陽的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希望它再次升起,而消逝的時光,卻再也不會回來。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兩句工巧渾成,深婉纏綿,的確是千古名句?;ǖ牡蚵?,春的消逝,都是不可抗拒的,惋惜流連也是無濟于事;然而,這暮春時節(jié),也還有令人欣慰的發(fā)現(xiàn),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在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兩句在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是無法阻止的,但必定會有其他的美好事物再現(xiàn),生活不會因它們的消逝就變成一片虛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