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懶的”詩人:一生只留下兩句殘詩,卻能流芳百世 詩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歷史上的文人,往往都想寫出一首名垂千古的名句,,哪怕一兩句,這樣就可以青史留名。在歷史上,有寫下萬首古詩卻一首不流傳于世的人大有人在,也有人僅僅因為寫出了一首古詩,卻驚艷眾人,傳遍歷史。今天我要說的這個人,卻僅僅因為兩句古詩,就達到了無數(shù)文人做夢都想達到的高度。這個人是誰?他就是宋朝的一個詩人蘇麟。大家認(rèn)識他嗎?他或者不出名,但是他的一句詩確實眾所周知的:“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你會不會以為是哪一位大儒所寫,卻沒想到是這個毫不起眼的蘇麟?哈哈,因為一句詩而明揚青史,他也是獨一份了??墒悄阒浪窃趺幢粚懗鰜淼膯??蘇麟與另外一個歷史名人同朝為官。這個是名人就是我們都知道范仲淹。我們都知道,范仲淹在宋朝是很出名,能夠得到他的提拔和舉薦,不亞于真的平步青云。范仲淹也常常為朝廷舉薦一些人才,讓這些人才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蘇麟當(dāng)時作為巡檢,常常外出,說白了就是官職大一點的檢察官,沒有表現(xiàn)的機會,自然也就沒有晉升的資格。 當(dāng)他看到范仲淹不斷為朝廷舉薦優(yōu)秀人才時,他忍不住了,決定毛遂自薦一把。作為文人,自然不會直接寫信說,自己很厲害,希望能升官,施展才華。于是他想了一個辦法,范仲淹很有才華,也愛寫詩,我就寫詩,將自己的意思透漏給他。于是,他把詩句寫在信上,意思就很明顯了吧,您把周圍的人都提拔了,可是他們都是離您近呀,您可不能只提拔身邊的人。范仲淹一看自然明白了是什么意思。 于是,蘇麟在不久后就得到了提拔。蘇麟寫下這兩句詩,本意是想獲得提拔,卻不想傳成了千古名言。背后有趣的故事也讓詩句更加出名。曾想,多少文人,為求一句,乃至一字而苦思冥想,愁白了頭,卻得不到應(yīng)有的回報。蘇麟的無心之舉,卻讓他流傳千古,讓我們永遠(yuǎn)記住了他。讓其他詩人不由感嘆,真是,時也,命也!嗚呼悲哉! |
|
來自: Zhanjh1936 > 《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