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日本特務機關的調查報告 在運河支隊抗日紀念館的展柜里,有一本罕見的小冊子,這是日本昭和十九年(1944年)五月三十一日至六月二十四日,日本華北綜合調查研究所對嶧縣情況進行的一次全面調查的報告。這份調查報告,有兩方面重要內容:一是《嶧縣治安狀況》,“昭和十九年六月嶧縣縣公署調”;二是《嶧縣資源狀況》。 2010年春暖乍寒之際,致力于運河支隊抗戰(zhàn)史研究的臥龍泉生態(tài)博物園董事長、運河支隊抗日紀念館創(chuàng)建人胡大貴先生在山東棗莊的古玩市場征集抗戰(zhàn)文物時,無意之中看見了一本不起眼的小冊子,他隨手拿起來翻閱,當翻看到《嶧縣治安狀況》一欄時,一個熟悉的名字突然躍入眼簾:胡大勛!?。亢髣妆蝗哲娞貏照{查機關列為匪首,他頓時激動起來,拿冊子的手也顫抖起來,他連忙說:這本冊子我要了、我要了。看著他迫切的神態(tài),店老板自然討要了一個他本人也料想不到的高價錢。 這本胡大貴先生如獲至寶的小冊子是當年日軍的一個情報機構——華北綜合調查研究所做的《關于嶧縣情況的全面調查報告》。這份調查報告對嶧縣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物產的狀況都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調查。 在《嶧縣治安狀況》一欄的首個子欄目名為《匪首》,這個調查表的調查時間是昭和十九年六月,即1944年6月。日軍特務機構調查者認為,當時在嶧縣境內有四支主要抗日隊伍,這四支隊伍的主要領導人是:胡大勛、劉金山、韓治隆、王子剛,他們統(tǒng)稱其為“匪首”。 胡大勛時為新四軍四師淮北軍區(qū)三分區(qū)嶧滕銅邳總隊總隊長(人們仍習慣稱之為運河支隊),該部為共產黨領導,故稱之為“共系”。 劉金山時為八路軍魯南鐵道大隊大隊長(電影《鐵道游擊隊》劉洪原型),該部為共產黨領導,故稱之為“共系”。 韓治隆時為蘇魯邊區(qū)抗日游擊隊司令,該部為國民黨地方抗日組織,所以稱其為“游擊系”。韓治隆不是國民黨黨員,但他接受國民黨領導。 王子剛時為中共嶧縣縣委委員、嶧縣一區(qū)區(qū)長兼中隊長,該部自然也是共產黨領導,故稱之為“共系”。 日軍的這份調查報告表明,嶧縣境內國共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主要有四支。這四支抗日隊伍中,三支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日軍特務調查機關把胡大勛列為“匪首”之榜首,可見胡大勛領導的運河支隊對日軍的打擊力度和威脅是最大的。據山東八路軍有關史料統(tǒng)計,1940年5月4日,時任運河支隊參謀長胡大勛在常埠橋伏擊戰(zhàn)中擊斃的日軍副聯隊長廣田中佐,是抗戰(zhàn)爭期間,魯南地區(qū)擊斃的日軍最高長官。 在這份調查報告中,國民黨地方抗日武裝韓治隆部人多、馬多、武器裝備齊全,日軍特務調查機關卻把他排列在了“匪首”第三位,顯而易見其對日軍的打擊和震懾遠遠不及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的隊伍了! 當然,這份調查報告對各系人數、槍數的統(tǒng)計并不一定完全準確,至少對此時胡大勛領導的運河支隊統(tǒng)計是不全面的。因為,運河支隊已于1943年10月劃歸到新四軍,此時已是新四軍四師嶧滕銅邳總隊了,有部分兵力分散到江蘇省銅山縣的汴塘南、北許陽村和邳縣的宿羊山一帶駐扎了,調查報告僅僅統(tǒng)計了運河支隊在嶧縣的部分兵力。日軍或許另有《關于銅山縣情況的全面調查報告》、《關于邳縣情況的全面調查報告》,里面應該還有這兩地對運河支隊兵力的統(tǒng)計吧。 運河支隊曾被日軍定為“匪首”榜首 被日軍特務調查機構列為“匪首”之榜首的胡大勛以及他領導的嶧滕銅邳總隊,也就是運河支隊,是怎樣一支隊伍呢? 1939年11月,根據黨中央和八路軍總部的統(tǒng)一部署,八路軍115師挺進魯南。羅榮桓政委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決定將我黨領導的魯南及蘇魯交界的孫伯龍、邵劍秋、胡大勛、孫斌全四支地方抗日武裝聯合起來,組成八路軍一一五師運河支隊。羅榮桓指示道:“臺兒莊運河地區(qū),臨近徐州,西傍津浦鐵路,南接隴海鐵路,這里還是兵家必爭之地,我軍如果能夠在這一地區(qū)樹起八路軍的旗幟,意義十分重大。把活動在運河地區(qū)的幾支地方武裝統(tǒng)一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一個拳頭,部隊戰(zhàn)斗在運河兩岸,就叫運河支隊吧!” 1940年1月1日,八路軍一一五師運河支隊在棗莊周營鎮(zhèn)宣布成立!運河支隊成立之初有1500多人。從此,運河支隊在八路軍一一五師的領導下,活躍在蘇魯交界的運河兩岸、微山湖畔,戰(zhàn)敵頑、搞統(tǒng)戰(zhàn),建立了黃邱套抗日根據地。 1943年10月,由于一條從華中經運河支隊游擊區(qū)到延安的秘密交通線的建立,運河支隊由八路軍序列正式劃歸到新四軍序列,他們又肩負起開辟和保衛(wèi)通往延安的交通線的光榮使命。在運河支隊和其他護送部隊的共同努力下,這條重要通道安全可靠,共送達包括陳毅在內的過往黨政干部上千人次,還不時把從敵占區(qū)搞到的武器、彈藥、布匹、醫(yī)藥等送往延安。 抗日戰(zhàn)爭時期,運河支隊是一支既隸屬于八路軍,后又隸屬于新四軍的抗日游擊支隊,是唯一一支深入到山東魯南地區(qū)的新四軍隊伍。它所創(chuàng)建的黃邱套抗日根據地,是八路軍魯南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插入敵人“心臟”——徐州的匕首,也是新四軍創(chuàng)建的最具有戰(zhàn)略價值的根據地之一。 抗戰(zhàn)期間,運河支隊兩次為主力部隊輸送兵源2000多人,到1945年,運河支隊又發(fā)展壯大到3200多人。運河支隊作戰(zhàn)數百次,斃傷日偽軍5000多人,在殘酷的抗日戰(zhàn)爭中,運河支隊共有400多名指戰(zhàn)員為國捐軀、壯烈犧牲。 運河支隊,這支馳騁在蘇魯邊區(qū),戰(zhàn)斗在運河兩岸,敢于在鬼子頭上跳舞的傳奇部隊,在中國人民的八年抗日戰(zhàn)爭歷史中,書寫了光輝絢爛的篇章。羅榮桓元帥稱贊運河支隊是:敢于在鬼子頭上跳舞的人!陳毅元帥說:運河支隊可以寫一部大書! 1945年8月16日,運河支隊大部2000余人被編入山東軍區(qū)警備第九旅十八團,劃歸野戰(zhàn)軍序列。至此,運河支隊完成了它抗日的歷史使命。 在解放戰(zhàn)爭中,這支英雄的部隊打濟南,戰(zhàn)淮海,渡長江,后被分別編入幾支野戰(zhàn)部隊,一路揮戈東進,最終把紅旗插上了舟山群島。至今,這支英雄的部隊依然駐守著祖國的東海前哨。 (下轉11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