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行書《興福寺半截碑》,不次于《圣教序》 王羲之行書《興福寺半截碑》,明萬歷年間出土于陜西西安,因出土?xí)r此碑缺其上少半部,故俗稱《半截碑》,也稱《鎮(zhèn)國大將軍吳文碑》。 此碑為興福寺僧大雅集王羲之書,徐思忠等刻字,唐朝開元九年(721)立于長安此碑共35行,每行23字至25字不等,中空3行,現(xiàn)存陜西省博物館碑林。 清代楊賓謂唐代集王書者有十八家,推《圣教》為第一,《興福寺》僅次于《圣教》,在我看來,這幅作品其實(shí)和王羲之的《集字圣教序》風(fēng)格很是相近,都屬于行書集字作品,章法和形式都差不多。 在用筆上,《興福寺半截碑》和王羲之的《集字圣教序》也基本相似,整體上《圣教序》更加沉穩(wěn)一點(diǎn),這幅作品多了一點(diǎn)活潑。 但是由于圣教序的規(guī)模比較大,名氣也大于這幅作品,所以后人更多的知道《圣教序》,而不知道這塊碑,但是水平絕對(duì)不次于《圣教序》。 《墨林快事》謂:“集人大雅乃興福寺僧,故世謂之《興福帖》,其集王字顧獨(dú)得其精神筋力,是以書家重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