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6 10:19 「聚焦」中國小兒推拿網(wǎng) 2018小兒推拿技術交流高端峰會 【概述】 感是感受,冒是觸冒。指人體因感受外邪而致的以鼻塞,流涕,噴嚏,咳嗽,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為特征的外感病證?!案忻啊币辉~最早見于南宋《仁齋直指方》。輕者稱“傷風”,可不藥而愈;普通感冒癥狀明顯,病程一周左右,不傳染;時行感冒,乃疫癘所致,病情重,傳染,常流行。感冒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和任何季節(jié),但春季最多。當季節(jié)變換和氣候異常時,感冒患兒常常陡增。流感如甲型H1N9等,危害更大,震驚全球。 感冒中西醫(yī)病名相同。國外不主張用藥,更不主張小兒用藥,美國FDA于2007年10月發(fā)文“禁止2歲以下兒童使用感冒藥”,強調休息與多飲水(見上圖)。 感冒本不可怕,但小兒感冒易引發(fā)高熱、驚厥、休克,甚至死亡。因此,要早防早治。小兒推拿防治感冒療效確切,無副作用,應大力推廣。 【病因病機】 感受外邪,正邪相爭是小兒感冒的基本病機。 感冒具有風、侵、表、爭四大特點?!帮L”,指感冒總以風邪為主。風為百病之長,風性傷上。風兼寒為風寒,風合熱為風熱?!扒帧?,指邪氣總是外來,為由外入里,附于表的病理趨勢?!氨怼敝覆∽儾课簧性诩”?、肺衛(wèi)?!盃帯敝刚龤鈯^起抗邪。 小兒感冒因肺失清肅,津液凝聚,可生成痰,壅結咽喉,阻于氣道,引發(fā)或加劇咳嗽,此即感冒夾痰。小兒脾常不足,感受外邪,脾運減弱,可致乳食停積不化,出現(xiàn)脘腹脹滿,不思乳食等,即感冒夾滯。小兒神氣怯弱,感邪后,化熱生風,出現(xiàn)驚厥,即感冒夾驚。 【診斷】 1.以發(fā)熱惡寒,鼻塞、流涕,噴嚏等癥為主,苔薄,脈浮。 2.四時均有,多見于冬春,氣候驟變時發(fā)病增多。 【治療】 一、治法: 感冒總屬外感,治宜祛風解表。除發(fā)散風邪外,還應考慮風與它邪相合形成風寒、風熱、暑濕、燥邪等情況,分別輔以散寒、清熱、除濕、潤燥等治法。 還應考慮夾痰、夾滯、夾驚等小兒感冒特點,佐以化痰、消積和定驚手法。 二、基本方: 組成 頭面四大手法(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各1分鐘,揉掐耳背高骨50遍) 改良黃蜂出洞法(依次掐心經、掐內勞宮各9次。搗小天心30~40秒。掐總筋3次后分推手陰陽3~5次,就勢按陽池與陰池,共3次;以上為1遍,操作3~5遍)。 清肺經(2~3分鐘) 推上三關(3分鐘) 掐揉二扇門(1分鐘) 拿風池與肩井(各1分鐘) 方解 頭面四大手法既調和陰陽,又祛邪解表,掐揉耳背高骨尚可鎮(zhèn)靜安神,平熄肝風,有防止驚風與抽搐作用。清肺經清肅肺,加固蕃蘺。推上三關和二扇門發(fā)汗力強。拿風池及頸夾脊可祛風解表,風去正安。拿肩井為升散代表。黃蜂出洞法刺激心包經,利于發(fā)汗。全方宣散力強,發(fā)汗解肌,治各種感冒均效。 三、操作指南 1.感冒總為外邪。定當發(fā)汗??济髑逍和颇弥骶⌒慕?、勞宮、上三關和二扇門。如《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一掐心經二勞宮,推推三關汗即通,如若不來加二扇,黃蜂入洞助其功?!痹撎茁房勺鳛槌R?guī)防治感冒所用。 2.手法從重從快。古人多用掐法。二扇門更需重掐。 3.感冒偏于肺系癥狀,如咳嗽、鼻塞、流涕、流淚等,多用頭面四大手法,且操作時間長。偏于衛(wèi)表癥狀如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全身疼痛酸楚等,多拿風池并頸夾脊與拿肩井。 4.改良黃蜂出洞法有分推手陰陽。如惡寒發(fā)熱平均則左右手用力平均分推,如惡寒重發(fā)熱輕則分陽(橈側)重陰(尺側)輕,如惡寒輕發(fā)熱重則分陰重陽輕。 5.推拿過程中小兒哭鬧有利于發(fā)汗,應合理運用。并適當補水。 四、辨證論治 1.風寒感冒以惡寒發(fā)熱無汗,頭身痛,清涕,噴嚏,苔薄白,脈浮緊,指紋浮紅為特征。治宜發(fā)表解肌,溫經散寒?;痉街攸c拿風池、頸夾脊,拿肩井。加揉外勞宮1分鐘,掐揉一窩風1分鐘,黃蜂入洞法(以食、中指置于鼻孔處,揉約30秒),拿列缺30秒。 2.風熱感冒以發(fā)熱重,惡風,有汗,濁涕,咽紅腫,口干喜飲,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指紋色深紅為特征。治宜解表清熱。基本方加雙鳳展翅(用兩手中、食二指捏兒兩耳往上三提畢,依次掐揉承漿、頰車、聽會、太陽、眉心和人中,3~5遍),揉內勞宮1分鐘),清天河水(1~2分鐘)下推天柱骨令局部潮紅。 3.燥邪感冒以鼻、口、咽和皮膚干燥為特征。表現(xiàn)為口渴、咽痛,目癢,干咳少痰,舌紅,苔薄黃而干,脈細,指紋浮。治宜解表潤燥。運用基本方加清天河水1~3分鐘,掐揉二人上馬1分鐘,抹咽喉1分鐘。 4.暑濕感冒多因夏季受涼所致,見惡寒發(fā)熱,肢體困重,關節(jié)酸痛,頭重如裹,舌苔白膩,脈濡,指紋滯。治宜清解暑濕,疏通經絡?;痉街攸c操作拿肩井,拿風池。加拿五經10遍,掃散頭側1分鐘。 5.兼證治療 夾痰。加揉掌小橫紋1~2分鐘,運板門1~2分鐘。 夾滯。加掐揉四橫紋10遍,捏擠板門10次,振中脘1分鐘,捏脊3~20遍。)。 夾驚。重點操作黃蜂出洞。加掐端正、老龍各3~6次,天門入虎口1分鐘。 鏈接---“古代小兒推拿防治感冒文獻挖掘研究”。 1.防治感冒穴位規(guī)律:用穴有頂上(百會)、三關、大腸、心經、腎水、八卦、總筋、天河水、斗肘、六腑、陰陽(陽池與陰池)、胸、肺經、脾土、曲池、內勞宮、外勞宮、肩井、五指尖、虎口(合谷)、四橫紋、太陽、五指節(jié)、五指節(jié)根、二人上馬、二扇門、五經、肺俞、精寧、板門、天門、坎宮、大椎至龜尾、五心、頭面、項背等共計37個。按出現(xiàn)頻率排序依次為:三關、八卦、六腑、陰陽、肺經、天河水、脾土、曲池、五指節(jié)、心經、腎水和斗肘。 2.防治感冒手法特點:單式手法為摩法、推法(包括分法)、掐法、運法、搗法和揉法。復式手法有赤鳳搖頭、雙鳳展翅、打馬過天河、水中撈明月、飛經走氣、按弦搓摩(脅肋)、天門入虎口。 3.機理特點:(1)重視防治驚風:古時運用曲池、大椎、五指節(jié)、五指根、五指尖、斗肘和精寧均長于清熱、寧心與鎮(zhèn)驚。小兒感冒易熱化,易致驚。驚風多危及生命。于感冒之初即投以清熱、寧心與鎮(zhèn)驚之法(穴),有利于預防驚風。體現(xiàn)了中醫(yī)未病先防思想。(2)最常用的12個穴位幾乎全部分布于兩肘之下,可能與小兒不太合作和古人追求操作方便有關。(3)特定穴為主:所運用37個穴位中,只有百會、內勞宮、曲池、肩井等少數(shù)屬于傳統(tǒng)腧穴,其余全為小兒推拿特定穴。 【注意事項】 一、治感冒用汗法。汗為心液,血汗同源。故汗可發(fā)而不宜多發(fā)。這是原則。為此,除了掌握推拿刺激強度外,還宜適當飲水,以滋汗源。推拿為綠色自然療法。推拿不是藥物。故小兒推拿解表治感冒并無禁忌癥。 二、出汗是現(xiàn)象,乃由內達外趨勢。該趨勢切中感冒風、侵、表、爭四大病機,故能防治感冒。其它取汗方法,如熱飲、加被、近溫、蒸浴等與之同功。 三、空調廣泛使用使出入室內外溫差增大,空調綜合癥明顯增多,也表現(xiàn)為鼻塞,頭昏,噴嚏,乏力,以及關節(jié)酸痛,頸強,頭痛,肩四肢麻木等外感癥狀。治療感冒時應充分考慮出入環(huán)境因素。避免環(huán)境因素影響。時行感冒流行期間應避免外出,并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三、常用保健法。左手抱小兒于胸前,右手小魚際置于小兒后枕部,橫向來回撫摩枕部,令局部發(fā)熱,對防治感冒有效。早晨用冷水洗臉,晚上用熱水泡腳,有助于增強抵抗力。淡鹽水漱口,能清除口腔病菌,有利于防治感冒。 小兒反復感冒 【概述】 反復感冒指一段時間內,感冒頻發(fā)。由于感冒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因此,“一段時間”應該包括所有季節(jié)。目前學術上將小兒每年感冒8次以上,或半年內多于6次,稱為反復感冒。 西醫(yī)學中“反復上呼吸道感染”與本病類似。 據(jù)北京市2007“反復上呼吸道感染”專項調查,患病率在13.8%~18.6%之間。這些患兒中約10%左右發(fā)生肺炎。 “小兒推拿防治兒童反復感冒”被確定為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內容。 【病因病機】 衛(wèi)外不固是小兒反復感冒的基本病機。 感冒因為邪氣入侵。同樣條件下,并非人人感冒。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反復感冒的根本在于肺衛(wèi)不固,小兒適應力與抗病力低下。 鏈接---小兒反復感冒的原因 1.缺乏鍛煉,不耐寒溫。 2.缺乏營養(yǎng),體質較差。 3.空氣質量差,環(huán)境惡劣。 4口腔與咽喉疾病,特別是大扁桃、慢性鼻炎、鼻竇炎、齲齒等。 5.季節(jié)交替,室內外溫差太大。 6.流行期間接觸傳染源。 【診斷】 1.平時可無異常表現(xiàn),或時有鼻塞,咽喉不利,少氣懶言,面色無華,易汗出等;舌脈可正常,或舌淡、脈細無力。 2.一旦氣候變化,或遷徙,或出入空調環(huán)境等即可引發(fā)感冒。 3.每年感冒次數(shù)≥8次,或半年感冒次數(shù)≥6次。 【治療】 一、治法 扶助正氣,實衛(wèi)固表,增強患兒的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 平時以扶正為主,感冒時以祛邪為主。 二、基本方 組成 頭面四大手法(共3~10分鐘)。 擦頭頸之交(一手扶兒前額,一手小魚際橫置于風池、風府,快速來回擦動,邊擦邊移動直至擦遍整個頭頸之交,透熱為度)。 推上三關(3~5分鐘) 分推手陰陽(兩手同時從總筋向兩側分推,每分推3~5次,按兩側陽池陰池一次為分手陰陽,1分鐘)。 與雙點內外勞宮(一手拇指與食指或中指相對,拿持住外勞宮和內勞宮,同時點揉名雙點內外勞宮,1分鐘)。 抱肚法(從上至下歷經上、中、下三焦依次擠按,3~5遍) 方解 頭面四大手法調和陰陽氣血,分推手陰陽和雙點內外勞宮調陰陽,適寒溫,提升小兒適應能力。頭頸之交為風邪常犯之處,擦之令熱,能溫、能升、能防止風邪侵入而預防感冒。推上三關為溫補要穴,具有實衛(wèi)固表之功。抱肚法明顯增強肺活量,宣肺肅肺,排痰排濁。全方寒熱不偏,扶正祛邪,以扶正為主。通過增強和改善小兒體質而減少感冒發(fā)生。 三、操作指南 1.頭面四大手法宜長時間操作,甚至達到10分鐘。特別是每次感冒以鼻塞、流涕、噴嚏為主的小兒,更應以之為重點。 2.總筋兩旁,橈側為陽池,尺側為陰池。同時從中央向兩邊分推名“分陰陽”。但古代分陽陽有分陽重陰輕和陰重陽輕之別。輕重的區(qū)別主要在次數(shù)和力度上體現(xiàn)。如體質偏熱,宜分陰重,即向尺側分推次數(shù)多,力度重,甚至只分尺側。反之,體質偏寒,宜分陽重,甚至只分陽。 3.內勞宮屬水,外勞宮似火。其操作點揉同分陰陽。即體質偏熱,內勞揉外勞輕。體質偏寒,外勞重內勞輕。同時操作水火互濟,寒溫適宜。 4.名為抱肚法,但對于反復感冒宜從上焦胸廓起抱至小腹。適當用力。以胸廓、胃脘和小腹形變?yōu)槎?。從上至下,?jié)律擠壓。上焦擠壓肺,增進肺活量。中焦擠壓胃脘,排胃中濁氣。下焦通便瀉濁。全面改善小兒體質,應重點操作。 四、辨證論治 (一)體質偏熱以面紅,身熱,多汗,喜歡運動,喜飲水,大便干燥,大扁桃,舌紅,脈大,指紋正常,易患風熱感冒為特征。治宜養(yǎng)陰清解?;痉揭灶^面四大手法,分陰重陽輕和點揉內勞宮為主。加清天河水1~3分鐘,推天柱骨1~3分鐘。 (二)體質偏寒以面白,身涼,少汗或無汗,惰性,時鼻塞、清涕,舌紅,脈緩,指紋正常,易患風寒感冒為特征。治宜溫里散寒?;痉街攸c操作擦頭頸之交,推上三關,分陽重陰輕和點揉外勞宮為主。加黃蜂入洞法30秒,掐揉二扇門1分鐘。 (三)體質偏氣虛以喜靜惡動,少氣懶言,語聲無力,畏寒為特征。治宜益氣升散?;痉揭员Ф欠橹?。加補肺經3~5分鐘,拿肩井3分鐘。 【注意事項】 一、可每天推1~2次,每次推拿時間控制在20~40分鐘之間。小兒推拿綠色自然,無副作用。該法可進入家庭,長期運用。 二、根據(jù)天人合一和陰陽特征,預防感冒的推拿宜在早上進行。 三、根據(jù)鏈接的反復感冒的主要原因,做好有針對性的防治。 四、即使按上述操作也做不到永不感冒。感冒是人與自然不協(xié)調而致的反應。上述方法防治小兒感冒肯定有效。效果表現(xiàn)在感冒次數(shù)減少和感冒后癥狀較輕,基本可以不藥而愈。 五、平常多操作反復感冒基本方。但如果感冒了則操作前面感冒方為主。 作者: 廖品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