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葡萄酒圈,就連你喝酒用的杯子都是分等級的。比如你絕對不會拿飯廳里的“土肥圓”玻璃杯喝羅曼尼·康帝,前提是你喝得起羅曼尼·康帝。Riedel各種顏色的腿,像彩虹一般圍繞在你周邊,它們碰撞時DuangDuang的聲音,仿佛在夸你真是一個有品位的人。 喝酒鏈 最直接的地位彰顯,當(dāng)然是看你喝什么酒。葡萄酒圈上最遙遠(yuǎn)的距離,莫過于你喝拉菲,我喝的是拉菲傳奇。 直觀的的衡量標(biāo)準(zhǔn)當(dāng)然是查一查國際稅前均價,比如大家要約一個帶均價500+的酒局,你帶一瓶200的酒參加,大家表面保持微笑,下次喝酒估計不會再喊你了。除非你長得特別好看,我發(fā)現(xiàn)長得好看的人在哪里都不會在鄙視鏈低端…… 而融入一個新圈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一場均價500的局里,帶一瓶5000+的酒。由于你不知道這個圈子的人是什么尿性,所以越出名越土豪的酒,越適合。如果你有拉菲這種酒,一定要帶上,必定一戰(zhàn)成名。 品種產(chǎn)區(qū)鏈 舊世界國家的愛好者永遠(yuǎn)鄙視新世界國家。舊世界國家里,法國占有著不可逾越的至尊地位,意大利近幾年來越來越受歡迎,德國靠著雷司令,成為小眾愛好者內(nèi)心的一片凈土。 新世界還是有非常多優(yōu)質(zhì)的酒莊,但是如果你說“哦我覺得新世界葡萄酒比舊世界更好”,我不是說這句話錯,但如果這樣說的話,很可能葡萄酒圈會把你當(dāng)成一個傻子。 勃艮第+黑皮諾站在鄙視鏈的至高點。同樣是葡萄,黑皮諾在葡萄酒圈的地位就是比赤霞珠高,價格就是比馬爾貝克高,當(dāng)年《杯酒人生》電影里不是還吐槽說去他媽的梅洛嗎?然而我最近喝酒頻頻遭遇黑皮諾的滑鐵盧,大概是我?guī)У腜inot Noir不過貴不夠高級吧…… 勃艮第就是一個坑,人人都在傳頌著不知道哪里聽來的話,說勃艮第是葡萄酒路的終點。如果你剛開始接觸葡萄酒,就從勃艮第開始!只喝勃艮第!堅持一年,你如果還沒有因為貧窮放棄喝酒,恭喜你,直接踩在頂端。 年份鏈 葡萄酒的鄙視鏈還看年份,喝好年份的波爾多、勃艮第和香檳,非常有助于提升你的地位。 此外一定要喝老年份!殺幼(所謂殺幼就是早早開了新年份的酒,不管是否到最佳適飲期就喝了)是一件非常受鄙視的事。喝不起的人覺得你錢多但是人傻,對你的地位上升沒有太大幫助。比如你現(xiàn)在帶2015年的拉菲去喝酒,就遠(yuǎn)不如帶一瓶1983年的寶馬。 酒展鏈 喝酒難免會去展會和大師班,大師班就不說了,肯定主講嘉賓咖位越高越好。展會也是有鄙視鏈的,全球前三的酒展法國波爾多Vinexpo,德國杜塞爾多夫Prowein以及意大利維羅納Vinitaly,哪怕是去出差參展,也一定要打過卡。你想啊,去這些展會出差,在逼格上來說,都比國內(nèi)的高。 但是如果你在國內(nèi)展會上撈到大客戶,那情況又不一樣了,拍個小視頻說“感謝某總,出貨兩托”or“新到貨2柜已清”,多少搬運工羨慕。 買酒鏈 大家約好一起喝酒,喝得開開心心,聊深入一點就會說到這酒從哪里來的。你說這酒在商場買的,一桌人臉色大變,這什么玩意兒,混酒圈誰還沒有點自己特殊的渠道??? 最常見的回答是香港帶回來的或者是找渠道買的水貨,如果價格實在、看水位保存狀態(tài)都還不錯的話,大家開口問你能不能幫忙也帶一支的時候,叮!地位晉升提示音響起。還有一種你說前段時間從香港某某拍賣會拍回來,買了幾箱,今天帶來試試,double kill得分。 產(chǎn)區(qū)游鏈 酒莊游是另一條晉升之路,酒莊游去什么波爾多和納帕(情況有變,因為納帕燒了,如果你看的是燒之前的納帕,有眼光?。┒际鞘鼙梢暤?。去法國一定要去勃艮第,踩過村里的小路,去康帝園留過影。 看圖盲產(chǎn)酒國和產(chǎn)區(qū)哈哈 去澳洲或美國就太普通了,新西蘭純凈之旅了解一下?意大利各種特色小鎮(zhèn)走一遭?看!這是當(dāng)年羅密歐與朱麗葉相遇的地方,小鎮(zhèn)的名字一定要長且繞口,酒店要望海,最好自帶泳池??偨Y(jié)起來就是地點越精確越好,打卡皮埃蒙特有什么用,務(wù)必要看到La Morra,精確到Rocche di Castiglione更好。 酒柜鏈 再來說存酒的問題。首先你得有個酒柜,這個酒柜是丹麥的,還是法國的?是什么牌子?越細(xì)致地位越高,而關(guān)于這個酒柜如何防震如何省電能放128還是256支酒,都不重要。 最好你有個小酒窖,再小的酒窖都比酒柜能放,而且不會震。比如我認(rèn)識幾個朋友,把家里幾平方的空間改成酒窖,隨便都能放幾千支酒。有地下室的是王者,有地下室意味著是獨棟屋子,如果你在一線城市,再矮的別墅都比高層公寓好放酒。 自然酒鏈 最近自然酒概念又火起來了,莫名很多人推崇自然酒,從鄙視鏈角度去說,如果你對自然酒有所了解,并且說得出一些做的不錯的酒莊,你地位一定不低的。 可惜對有的人來說,自然酒直白一點的認(rèn)知就是啥也不管,任意生長,隨意釀酒,出來是什么樣全憑運氣。明明喝進口都是糙的臭的,還要用一百個不同的詞匯組合造句,夸獎這個酒特別有意思。 你把精心耕種葡萄田,細(xì)細(xì)篩選葡萄,擔(dān)驚受怕用桶的釀酒大神們都放在什么地位?你自己喝就算了,還要帶來給大家喝,還要讓大家說出個所以然了,煩不煩? 這兩類人不適合一起喝酒,一般會出現(xiàn)雙方從葡萄酒歷史市場講到風(fēng)土人文的優(yōu)雅撕逼的情景,場面一度十分尷尬,溜了溜了。 考證考級鏈 凡喝過幾年酒的,要么早早考了證,要么至今沒考證。至今沒考證的那些一般都會強調(diào)自己喝了多少年酒,其實一把年紀(jì)了也拉不下臉來去上幾天課考試。考了證的,自然是低級的仰視高級的,不說最高點葡萄酒大師侍酒師大師,起碼出來喝酒有個高級品酒師級別,才像一個圈子的人。 WSET勢力龐大,最直接的辦法把Diploma考了,基本可以在這條鏈比較高的位置上待一段時間了。當(dāng)然CMS體系也是非常厲害的,可惜侍酒師又是一個更小的圈子了,對于大部分消費者來說,實在很難進一步深入了解。 本文純屬調(diào)侃,對于我這種,“喝酒恩格爾系數(shù)”超過50%的人,基本是處在葡萄酒民工鄙視鏈底端的。不過沒關(guān)系,但愿我們不改初心,在最接近消費者的位置上,傳播更多的葡萄酒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