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鴻先生認為,由于康熙皇帝對藝術的追求和品味甚高,所以康熙時期的瓷器呈現(xiàn)出千姿百態(tài)、造型多樣的特點。那么康熙青花如何繁榮?大名鼎鼎的‘官仿官’瓷器又是怎么回事呢?請看本期文物大講堂。 康熙時期的器形千姿百態(tài)。不僅明末清初流行的高圓器形,比如花觚、筒瓶、蓮子罐蔣軍罐等,都在康熙時期得到了繼承發(fā)揚,還創(chuàng)制了一種新的器形——棒槌瓶。顧名思義,形象活潑,顯然是民窯的產(chǎn)物。 康熙青花棒槌瓶 在康熙早期和中期,棒槌瓶以青花居多,型制最大的棒槌瓶可達八十多厘米。還有一種非常典雅、氣勢宏偉的器形是觀音瓶。所謂“觀音瓶”,看上去就像觀音站在那里,肅穆端莊,而且面目慈祥。面對觀音瓶,就像面對觀音菩薩,看著它,能讓你心里很安靜。 康熙青花觀音瓶 康熙皇帝對藝術的追求和理解還不限于此,他喜歡命人仿制前代官窯的瓷器。這就是所謂的康熙官窯仿前代官窯,我們通常稱為“官仿官”。我們常發(fā)現(xiàn)很多瓷器帶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洪武年制”、“大明正德年制”······雖然是仿前代官窯,但這些“官仿官”瓷器也有自己獨有的特點。 康熙官窯 嘉靖款 首先在明代的器形中,圓器的線條通常比較柔潤,但清代的線條都比較直。第二是瓷器所用青料不同。我們在之前的講解中提到過,大明宣德時期使用的青料是蘇麻離青料。蘇麻離青料的成色會暈散,而且繪畫風格比較硬朗。但是康熙時期使用的是浙料。浙料不會暈散,而且繪畫風格趨向于細膩,所以兩者進行比較,就可以發(fā)現(xiàn)兩件瓷器雖然造型相同,紋飾也類似,但是康熙時期的繪畫效果,明顯沒有宣德瓷器有力度。 康熙官窯 宣德款 康熙時期瓷器款識雖然也寫“大明宣德年制”,但卻同樣有本朝的特點。清代的款識寫的較寬,頂天立地,頂著雙圈。而明代的“大明宣德年制”不是頂著雙圈的,是在雙圈中間一點。 但不可否認是,康熙的“官仿官”的確非常精彩,并且達到了華麗的頂峰。這種“官仿官”的瓷器,價值也非常高,很多瓷器的拍賣價格都達到了百萬。 ①1954年5月13日,我國第一座大型山谷水庫——永定河官廳水庫竣工啟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