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蓉 圖||網(wǎng)絡(luò) 老子英雄兒好漢,用在曹操父子身上那是再恰切不過了。曹操差不多是全才,文攻武衛(wèi)無所不能,可以說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的曠世奇才。 英雄在家庭生活上也與眾不同,曹操有妻妾十四人還不算女朋友,有子二十五人還不算女兒。也許是基因好,曹操的兒子們也不含糊,可惜大兒子曹昂,隨曹操征南陽時被張繡夜襲,曹操火光中慌亂逃跑時戰(zhàn)馬被射死,曹昂翻身下馬救起父親,將自己戰(zhàn)馬讓于曹操打馬跑開,自己卻死于亂馬軍中,結(jié)束了年輕生命。 兒子曹丕也是著名大文豪,與父親曹操,弟弟曹植在文壇合稱三曹,后人評價文采低于曹植高于曹操。 別看曹操感慨"生子當如孫仲謀",曹丕其實哪點兒也不比孫權(quán)差,正是曹丕篡漢登基首稱魏文帝,給老爹曹操追封魏武帝的。曹丕五歲能射六歲能騎,八歲能馬上射物,文武雙全。 曹植更是聰慧靈秀,才氣沖天。因此曹操在選定接班人時一直在曹丕曹植之間猶豫不決。曹丕受賈詡指點,低調(diào)做事,忠厚待人,慎言謹行,給曹操呈現(xiàn)出一個非??孔V的形象,與曹植結(jié)交文人狂士,酗酒張狂形成明顯區(qū)別,加之有人不斷吹風,因而后來自然成為曹氏基業(yè)的繼承人。 次子曹彰被曹操愛稱為黃須兒,自幼不愛讀書善騎射,敢于空手搏猛獸,偏愛舞刀弄槍領(lǐng)兵打仗,殺伐果斷亦屢立戰(zhàn)功。 三子曹植與曹丕本是一母同胞,小曹丕四歲,聰明伶俐有才華,《洛神賦》、《銅雀臺賦》等絕唱流傳至今,文采比曹丕曹操更高。晉朝謝靈運曾評述:天下文才一石,曹植獨占八斗。不過后面還有兩句,剩下不是還有兩斗嗎?我謝靈運占一斗,自古至今其它所有文人合起來占一斗。 最聰明的兒子當屬曹沖,語文課本上會稱象的那個小孩。自幼聰慧,心地善良又機智靈活,可惜天妒英才,十三歲得病死了,把曹操心痛的,失去曹昂都沒有那么傷心,對曹丕曹植說道:我的痛事,你們的幸事啊!可見曹公對曹沖的期待有多高。 若論繼承曹氏基業(yè),曹丕比曹植更合適,為什么?看他們各自結(jié)交的黨羽即可見高下。曹植大文人,有浪漫氣質(zhì),愛飲酒作樂,黨羽也都是如楊修、丁氏兄弟等文人高士雅客,風花雪月論道清談還可以,但在權(quán)力斗爭中則完全顯得幼稚,能給曹植提供的幫助極其有限,甚至可說只能順其自然,毫無章法,最后束手就擒。 曹丕在一幫政壇高手如賈詡、華歆的指點、幫助下,從開始就包裝偽裝自己,贏取曹操信任,利用合適機會向曹操進言吹風,潛移默化起著作用,讓曹公堅信曹丕是最合適接班人,曹植華而不實,廢長立幼的話風險巨大,只有曹丕才能發(fā)揚光大魏國基業(yè)。這一切漸漸湊效,曹丕最終也達成了自己的目標,不僅逼獻帝禪讓,自己榮升魏文帝,順手給老子也封了個魏武帝稱號,成為歷史上為數(shù)不多的被兒子封帝的案例之一。 曹丕繼承曹操基業(yè)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逼漢獻帝禪讓,第二件事呢?就是想逼殺親弟曹植。曹丕認為對自己有威脅,必欲除之而后快。 曹丕當政后,首先剪除的就是與曹植交好的丁氏兄弟等所謂曹植的黨羽,將他們統(tǒng)統(tǒng)下獄,抄家殺害。最后設(shè)局逼曹植七步成詩,詩須以“兄弟”為主題,但不得出現(xiàn)“兄弟”字樣,否則性命不保。這一逼也逼出了曹植更有名的另一曲千古絕唱,同樣流傳至今。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不錯,相煎何急?豆和萁難道不是命運相連的一對苦命兄弟?豆煮熟了萁還能獨善其身?正所謂齒亡唇寒,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兄弟相煎同室操戈,哪個是贏家?哪里有贏家?曹操在天之靈會做何感想?幸虧當娘的干預(yù),曹丕也當場開悟,良心發(fā)現(xiàn),抱著兄弟一通痛哭,才避免了一場千古荒唐事。世人皆聰明如曹丕該多好! 結(jié)束語:天妒英才!盡管費盡心機,絞盡腦汁,登頂魏文帝,曹丕最終也無奈以四十歲壯年辭世。整日酗酒的曹植以四十一歲壯年辭世。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一代文豪殊途同歸,同做了一場風花雪月夢之后,默然退出了三國時代這個歷史大舞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