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傾聽親歷者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 原創(chuàng):劉秀英 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人的一生在整個歷史長河中只不過是一滴水,渺小而短暫,但在人從生到死的過程中,卻是涓涓細(xì)流,在人的一生中能稱的上難忘的事情說實在的不多,而知青生活的經(jīng)歷、北大荒給我們這代人留下了太多的難忘。 北大荒是我們青春的見證,是知青時代的篇章,是我們的第二故鄉(xiāng),今天當(dāng)我回憶起那久遠(yuǎn)的年代仍然清晰如昨天,歷歷在目。 當(dāng)年的風(fēng)和雨、悲與壯、血和淚、思想與情感都是我們這代人永遠(yuǎn)說不完的話題。那段經(jīng)歷不是我們自愿的,更不是我們自主的選擇,但對于個人的人性品質(zhì)而言,對于成長歷程的一個階段,那應(yīng)該是一次蘗磐。 十年滄桑,北大荒環(huán)境的惡劣,親人的離失,政治的厄運(yùn),生活的磨難,都沒有使我們倒下,我們曾經(jīng)彷徨過、矛盾過,但我們?nèi)匀慌?、掙扎、奮斗。從沒放棄過我們的理想和信念,在那難忘的日子里,苦悶與歡樂同行,失望與憧憬同在,黑暗與光明并存,迷茫與忍耐交錯,笑與淚互相交織,希望與絕望混淆,那是我們一段精彩紛呈又跌宕起伏的人生段落,留下了我們成長的痕跡、青春的吶喊,不懈地追求和不屈的抗?fàn)?,留下了歷史的印記,也給未來留下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歷史詩篇。我們親身經(jīng)歷了那個時代,經(jīng)歷了那段尋常人的不尋常經(jīng)歷,我們經(jīng)歷了不同尋常的人生感悟和對歷史耐人尋味的反思。那個特殊的年代,那段特殊的經(jīng)歷,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靈和肉體上都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記。因為我們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留在了北大荒,那里是我們?nèi)松拈_始,是做人的第一步。那也是我們一段人生無奈、無悔精彩的華章,那段歲月總是讓人牽腸掛肚,不能釋懷。 返城了,心中無一日不牽念著那片土地,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每一張熟悉的面孔,那里所經(jīng)歷的點(diǎn)點(diǎn)滴滴,那里的一切一切,無不勾起無盡的遐想。幾番夢回,幾番回味。 記憶中已經(jīng)久遠(yuǎn)的黑土地,在我腦海里、在我的靈魂中至今有著千絲萬縷的牽掛,在夢中總是回到那片神奇的土地,回到我曾經(jīng)生活過并付出青春的至今仍然魂牽夢縈的北大荒.。 北大荒的酸甜苦辣永遠(yuǎn)銘刻在心,這種情感的深度是沒到過北大荒的人永遠(yuǎn)也無法體驗到的。于是我把這種思念,這種回憶、這種情感寫了出來,匯集成《夢回北大荒》旨在不忘記那段歷史,寫給自己看,寫給朋友看,寫給自己的子孫看。 一九六九年的第一場雪比往常時候來得更早一些。 九月三日,我們到連隊的第二天,剛吃過早飯,天空就飄起了雪花,下雪對于生活在北京的孩子們來說不是什么新鮮事,可九月份就下雪就顯得太夸張了點(diǎn),老兵說這在北大荒來說并不希奇,可這場雪今年來的是早了些,既然是下雪,冷是再自然不過得了,我們都穿起厚厚的冬衣。 本來這天是給新到的北京兵辦學(xué)習(xí)班,可老天不作美,連長把全連的人集合在一起,進(jìn)行了簡短的動員:“連隊種的土豆還在地里,今天我們必須把它挖出來,這是我們一冬天的蔬菜,必須搶回來儲存好”。 好大的一片土豆地,一部拖拉機(jī)掛著犁地的犁轟隆隆的往前開著,犁下的土地翻滾著,碩大的土豆隨著翻滾著的土,露了出來,我們的任務(wù)就是把土豆揀出來,我們每人一雙手套,兩人一只大筐,把揀在筐里的土豆倒在固定的土豆堆里,第一天干活,北大荒的一切對于我們來說都是新鮮的,九月份就下雪、拖拉機(jī)、黑油油的土地,碩大的土豆、寒冷的天氣、凍得像小胡蘿卜的手。好奇、新鮮、又冷、又累,所有的一切交織在一起,對于十六七歲的孩子來說,所有的感受同時出現(xiàn),不知道是因為天冷,還是因為這一切來的太突然,還是感受的東西太多來不及反應(yīng),我們都麻木了,只是一個勁地往筐里揀土豆,兩人抬著沉重的土豆筐奔跑著去倒土豆,即想了很多也仿佛什么都沒想,累和冷撞擊著、侵蝕著我們太年輕的身體,還有我們的心靈。 老兵都默默的干著,沒有人說話,比我們早來幾天的上海兵有幾個女生被凍得哭了起來,用我們當(dāng)時根本就聽不懂的上海話說著:嘎郎(冷)個天,真不是人做的生活(干活)。 那天我們是真的累了,晚飯后,什么也沒干迫不及待地躺在床上睡著了…… 辰清二連菜班知青 我想我們?nèi)氖畟€北京兵,那晚的夢一定是相同的--遙遠(yuǎn)的北京、慈祥的父母、和諧的家人、學(xué)校、老師、西直門火車站揮手告別的淚眼……還有這北大荒的第一場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