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夜 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 為了“自閉”,制造不安情緒; 為了“使他人屈服”,制造憤怒情緒; 為了“不會失敗”,保留“如果做的話我也可以”這種可能性; 為了“表白不被拒絕”,制造臉紅恐懼癥; 為了“避免在人際關系中受傷”,暗示自己滿身缺點、厭惡自己(這樣就可以避免與他人發(fā)生關聯(lián),萬一遭拒絕,可以此理由安慰自己) 第二夜 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系 人的煩惱皆源于人際關系,在人際關系中不可能不受傷。 自卑感來自主觀臆造,換個角度可重新定義,缺點可成為優(yōu)點 自卑感人人都有,但需與自卑情結(jié)區(qū)別(自卑情結(jié)是指把自卑感當作某種借口使用的狀態(tài)) 自卑感起源于人都有“追求優(yōu)越性”這種普遍欲求,自卑感可以成為促進努力和進步的契機。 沒有刻苦奮進的勇氣,時間長了自卑感會轉(zhuǎn)變?yōu)樽员扒榻Y(jié),進而尋找某些外部因素當作不能成功的理由來逃避現(xiàn)實或者安慰自己。 自卑情結(jié)的另一種狀態(tài)是優(yōu)越情結(jié),即特意把自己表現(xiàn)得很優(yōu)秀,繼而沉浸在一種虛假的優(yōu)越感之中。 夸耀不幸-自卑感尖銳化來實現(xiàn)優(yōu)越感的模式,借助不幸來顯示自己的特別,利用不幸來壓住別人保護自己(需要不幸),即弱勢特權。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來自于與他人比較,而來自與“理想的自己”比較。 人雖不同但平等 如果在人際關系中存在競爭,就不可能擺脫人際關系帶來的煩惱,也就不可能擺脫不幸。不知不覺回把他人乃至整個世界看成“敵人”,把他人的幸??闯勺约旱氖?。若能體會“人人皆伙伴”,對世界的看法會截然不同。 人際關系中存在“權力斗爭”(表達憤怒或大罵使他人屈服),甚至復仇(小孩自虐使得其他人指責父母來報復),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手段,溝通才是。 人在人際關系中一旦確信“我是正確的”,那就已經(jīng)步入權力之爭了(因為我是正確的意思是對方是錯誤的) 人生的三大課題:工作課題、交友課題及愛的課題 人的行為目標:自立和與社會和諧相處(支撐這種行為的心理目標:“我有能力”意識和“人人都是伙伴”意識) “人生謊言”會使人學會逃避人生課題。但決定人生狀態(tài)的是自己而非他人,自己是負責人,不可做鴕鳥。
第三夜 讓干涉你生活的人見鬼去 人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即否認認可欲求。認可欲求是受賞罰教育的荼毒。 課題分離:一切人際關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干涉。 能改變自己的只有自己。 課題分離并不是人際關系的最終目標,而是入口(出發(fā)點)。 認可欲求就是不想被任何人討厭,但自由(無壓力生活)就是被別人討厭(不主動惹人厭,而是心態(tài)上不害怕被人討厭)
第四夜 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人際關系的終極目標:共同體感覺,即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夠從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狀態(tài)。 把對自己的執(zhí)著變成對他人的關心,是理解共同體感覺中“我和你”這一最小社會單位的起點。 不能進行課題分離、一味拘泥于認可欲求的人是極其以自我為中心的人。 尋求“可以在這里”的歸屬感,不僅僅依靠在那里就能獲得,必須積極地參與到共同體中,能得到,需要付出或為他人做什么。 在更廣闊的天地(更大的共同體)尋找自己的位置。 對他人不能表揚或批評,因為這屬于一種俯視的狀態(tài),即自己高人一等,有一種上下級的意味,屬于“縱向關系”(自卑感正是從縱向關系中產(chǎn)生的一種意識;干涉別人也是因為縱向關系)。因此要提倡把人際關系看作“橫向關系”,即“雖不同但平等”。 幫助別人的正確方式是鼓勵,是基于橫向關系的援助(而非干涉、表揚、批評等) 人只有在能夠感覺自己有價值(對共同體有用)的時候才可以獲得勇氣。 只要存在著就有價值
第五夜 認真的人生“活在當下” 建立共同體感覺要從“自我接納”、“他者信賴”和“他者貢獻”三點做起。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納自我。做法是不去關注“無法改變的”,而是去關注“可以改變的”。 在相信他人的時候不附加任何條件(僅僅相信牽涉到信用,即抵押物),不要考慮是否被背叛,這是他人的課題。 他者貢獻區(qū)別于為他人犧牲,相反,它是為了能夠體會到“我”的價值而采取的一種手段(如工作,體現(xiàn)自身價值) “工作狂”是人生謊言,即認為“工作就是一切”的人是缺乏人生和諧的人。(這種思想另一個解讀就是老了無法工作時就失去了價值,但事實并非如此,應按照“存在標準”來接納自己。) 他者貢獻并不一定要事實上產(chǎn)生貢獻,只要能夠產(chǎn)生“我對他人有用”的主觀感覺即“貢獻感”也可以。(幸福即貢獻感)(不強求的認可欲求,即從自身發(fā)出的被認可的感覺,而非需要得到他人的認可) 甘于平凡的勇氣(與遠大目標相對);計劃式的人生沒有必要,人生是一連串的剎那,最重要的是活在當下。 世界不是靠他人改變而只能靠我來改變(解放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