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動畫短片,是馬來西亞多媒體大學四位學生的畢業(yè)作品。 制作的時候,這四個姑娘從頭哭到尾。 一經(jīng)播出就獲得了奧斯卡動畫短片獎。 溫馨提示大家觀看需要整盒紙巾。 (視頻來源:奧斯卡最佳短片) 一位孤獨的老奶奶常年無人陪伴。 一天她收到了兒子寄來的一個紙箱。兒子告訴她:對不起媽媽,我不能回來了,這是給你買的禮物。 奶奶長嘆了一口氣,打開了這個大紙箱,發(fā)現(xiàn)里面是一個智能的機器人。奶奶將他拿出來,并按開了開關。故事也就開始了。 這個機器人徹底改變了奶奶的生活,它聰明能干,為奶奶打掃家里和庭院,給花兒澆水,還陪奶奶一起看電視節(jié)目。 老人最初只把這個小家伙當作干活的機器,直到有一次自己睡著,機器人竟然為她披上了毛毯。 奶奶在機器人身上得到了久違的,像兒子的溫暖。 從那時起,她開始把這個機器人當做自己的孩子。 吃飯時,奶奶會溫柔慈愛的為機器人擦拭滿嘴是油嘴巴。 在機器人快要沒電的時候,奶奶會及時的為他更換新的電池。 他們不知不覺中都把彼此當做了世界上最親近的人,甚至有了要一起去看馬戲團表演的約定。 機器人和奶奶都非常期待這一天,可是,就在去看馬戲團表演的這一天,奶奶卻坐在平時常坐的搖椅上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機器人喚不醒奶奶非常著急,他不停的搖晃著奶奶,可是奶奶還是沒有睜開眼睛。 他想著奶奶可能沒電了,所以跑回房間找了很多電池,一股腦都塞到奶奶口袋里,可是奶奶還是沒有醒過來… 他就這樣,等啊等啊,一直等到自己的電池也快耗盡了。 模糊中,他看到了奶奶站在他面前,和從前一樣,拿著他日思夜想的馬戲團的票,慈愛的看著他。 故事結束在機器人最后的幻想里——夕陽下,奶奶和牽著他,朝著馬戲團慢慢走去。 雖然現(xiàn)在類似的親情短片已經(jīng)隨處可見,可是無一例外的,每次都能戳中我們的內(nèi)心。 很多時候,我們都像短片里的機器人,等我們想起要給父母“充電”,想著要好好陪伴他們時,他們卻已經(jīng)說了再見。 現(xiàn)在的我們“日理萬機”,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有推不掉的應酬。我們覺得自己很年輕很酷。 年輕的時候誰不酷呢? 小貝在外網(wǎng)找到了一些網(wǎng)友po出的自己媽媽年輕時候的樣子,真的酷斃了。 “這是我最喜歡我媽的一張照片。我媽媽是當年是班里唯一的一個女生,忘了告訴你,這個班是學習焊接技術的!” “這張照片拍攝于80年代,當年我的媽媽正在為部隊開直升機!” “這張照片拍攝于1973年,那年我媽才15歲,她帶著不小心摔斷的胳膊,叼著一根煙跑去參加了搖滾音樂節(jié)。” “我媽媽是二戰(zhàn)期間紅十字會的志愿者,1944年她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廣播電臺以此來對抗東京廣播電視臺?!?/span> “1969年5月,懷孕挺著大肚子的老媽,從容的站在一堆槍口前準備回家!”(當時正處美國反越戰(zhàn)運動中) “這張照片大概是1980年拍的,我媽正在兩塊還在滑行的滑板上做雙手倒立!” “照片里這個毛頭小子是我老爹,旁邊的是他老媽,我的奶奶。她是一名獸醫(yī),他們那時候把小獅子作為寵物已經(jīng)兩年了!” “1984年,正在警察學院讀書的老媽!” 圖片中的每一個人,都是視頻里老奶奶年輕時的樣子,獨立又美好。 但只有看到視頻中步履蹣跚的老人,我們才會在當下了解到“陪伴”的重要性吧。 歲月很美好,但也很殘忍。時間從來不會因為我們的晚醒而慢下來。如果你愿意仔仔細細瞧瞧媽媽,你會發(fā)現(xiàn),她可能已經(jīng)和你記憶中的樣子,有點不一樣了。 小貝還有一個短片想要跟大家分享,叫做《媽媽的等待》,短短的一分十八秒,就是母親的一生。 (視頻來源:央視公益廣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