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補血中藥 生地黃 【又名】地髓、干地黃、生地。 【性味】味甘、苦,性寒 【歸經(jīng)】人心、肝、腎 【成分】地黃塊根主要含β谷甾醇與甘露醇,以及少量豆甾 醇,微量的萊油甾醇,還含有地黃素、生物堿、脂肪酸、梓醇、葡萄糖 與維生素A類物質(zhì) 【藥理作用】滋陰養(yǎng)血,養(yǎng)陰生津 (1)止血作用:實驗證明,生地黃的提取物有促進血液凝固的 作用。 (2)強心、利尿:對衰弱的心臟,其強心作用較顯著,主要作用 于心肌 (3)降血糖作用顯著,能抑制實驗性高血糖。 【臨床應用】主要用于治陰虛發(fā)熱、消渴、吐血, (1)治療溫熱性疾病:有舌繹、口渴、便秘、睡眠不安癥候的,可 用生地配玄參、麥冬等以清熱。 (2)用于治療血熱而致的出血:治吐血、衄血,可配以茅根、蘆 根;治尿血,配木通、車前子;痔瘡出血,可配地榆、槐角。 (3)用于治療陰虛內(nèi)熱所致的咳嗽、大便干結(jié)、習慣性便秘。 (4)用于治療血熱所致的皮膚病,如蕁麻疹、濕疹、皮癬等。 (5)用于治療糖尿病,配以天冬、杞子等。 (6)用于治療風濕性、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用量】9~30克 注意】脾虛泄瀉、胃虛食少、胸膈多痰者慎服 白茅根 【又名】甜草根、毛毛根、茅草根。 【性味】味甘,性寒。 【歸經(jīng)】入肺、胃、小腸經(jīng)。 【成分】含多量鉀鹽、蔗糖、葪萄糖、少量果糖、木糖及檸檬 酸、草酸、蘋果酸等,又含淀粉。另有報道,從白茅根中分離出白頭 翁素 【藥理作用】涼血,止血,清熱,利尿 (1)利尿作用:可能與白茅根中含豐富鉀鹽有關(guān)。 (2)止血作用:茅花能縮短出血時間和凝血時間,并能降低血 管通透性。 (3)抗菌作用:對宋內(nèi)痢疾桿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臨床應用】主要用于治熱病煩渴、吐血、衄血、小便不利、水 腫 (1)用于治療咯血、鼻出血、尿血而屬熱癥者,需配以生地、黑 山梔、藕節(jié)等 (2)用于治療急性腎炎,取其有利尿消腫作用。配以車前草、 玉米須等 (3)用于治療溫熱病煩渴(配蘆根)惡心嘔吐(配葛根)。 此外,以茅根、赤小豆共煎湯,對治療黃疸水腫有一定作用。 單用茅根煎湯代茶可清熱利尿 【用量】煎湯9~15克,鮮茅根30~60克,鮮者效著 【注意】脾胃虛寒、溲多不渴者忌服。 藕節(jié) 【又名】光菜、蓮藕、蓮萊。 【性味】味甘、澀,性平。 【歸經(jīng)】入手少陰,足陽明、厥陰經(jīng) 【成分】含鞣質(zhì)、天門冬素、淀粉、維生素C、過氧化物酸等 【藥理作用】健睥開胃,益氣生肌,止血散瘀。鮮藕清熱涼 血,煅炭消瘀止血、收斂作用較強,實驗證明能縮短出血時間。 【臨床應用】主要用于止血 (1)常用于肺胃燥熱出血、鼻出血,但需配其他止血藥和清熱 涼血藥同用,如肺熱咯血,配茜草炭、生地、阿膠、川貝、杏仁等。 (2)在幔性出血性疾病中,可在滋養(yǎng)強壯藥中加入藕節(jié)、仙鶴 草等,以加強止血作用 【用量】千品9~30克,鮮品30~60克。 酸棗仁 【又名】酸棗核、棗仁、山棗仁、棘刺實。 【性味】味甘、酸,性平。 【歸經(jīng)】人心、脾、肝、膽經(jīng)。 【成分】含多量脂肪酸和蛋白質(zhì),并有兩種甾醇。又含皂甙 (為白樺脂酸、白樺脂醇)多量維生素C、有機酸等 【藥理作用】養(yǎng)肝,安神,寧心,斂汗 (1)鎮(zhèn)靜、催眠作用:生用藥效較好,久炒則失去鎮(zhèn)靜效能 (2)降壓作 引起血壓持續(xù)下降。 (3)對子宮有興奮作用。 (4)有鎮(zhèn)痛降溫作用。 (5)增強免疫功能,促進抗體溶血素的生成,加強巨噬細胞吞 噬功能 (6)對動物實驗性燙傷有減輕局部水腫作用。 【臨床應用】主要用于治虛煩不眠、驚悸。 (1)治療失眠:適用于血虛而致的心煩、不眠,對于兼有心悸不 安、虛汘的患者尤為適用,例如神經(jīng)衰弱、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患者,常 配茯苓、龍眼肉和補益氣血之品。 (2)治療體弱多汗:配以五味子、白芍、黨參等 【用量】9~18克,大劑量可用至30克 【注意】凡有實邪郁火及患有滑泄癥者慎服。 丹 參 【又名】赤參、紅根、山參根、大紅袍、奔馬草、活血根。 【性味】味苦,性微寒, 【歸經(jīng)】入心、肝經(jīng)。 【成分】根含呋喃并菲醌類色素丹參酮Ⅰ、丹參酮ⅡA、丹參 酮Ⅱb異丹參酮Ⅰ、異丹參酮Ⅱ、異隱丹參酮、丹參新酮、丹參醇 I和Ⅱ此外尚含維生素E。 【藥理作用】活血祛瘀,安神寧心,排膿止痛 (1)擴張血管和降壓,并能縮短心肌缺血的持續(xù)時間。 (2)抗菌作用:抑制結(jié)核桿菌、某些致病性真菌及霍亂弧菌的 生長。 (3)有降血糖作用 4)可使骨折局部瘀血減輕,促進骨折愈合 (5)對中樞神經(jīng)有抑制作用。 (6)提高免疫調(diào)節(jié)能力 【臨床應用】主要用于治心絞痛、瘀血腹痛、驚悸不眠。 (1)用于治療心脈阻滯所致的心絞痛,取其有疏通瘀塞、擴張 管的作用。 (2)用于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月經(jīng)困難、痛經(jīng)、產(chǎn)后惡露、瘀滯 作痛,可單味碾末沖服。 (3)用于治療心血不足所致的神經(jīng)衰弱,有心悸、失眠、煩躁不 安者,可用丹參12克,水煎,分早晚服用 (4)用于治療肝郁脅痛,適宜于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有肝脾 腫大、肝功能差者,取其有祛痰之力,常用丹參30克,配糯稻根30 克,紅糖30克,煎煮成500毫升左右,分2~3次溫服,對降低谷丙 轉(zhuǎn)氨酶有一定幫助 (5)用于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常配當歸、元參、雞血藤等。 (6)用于治療高血壓,取其有降壓和鎮(zhèn)靜作用。 【用量】祛瘀活血一般用6~15克,大劑量用15~30克,脈 管炎重用30~60克。但有出血傾向者不宜用大劑量。 【注意】無瘀血者慎服。 龍眼肉 【又名】桂圓肉、龍眼干、元肉、益智、蜜脾 【性味】味甘,性溫。 【歸經(jīng)】人心、脾經(jīng)。 【成分】含葡萄糖、蔗糖、維生素A和B、蛋白質(zhì)、脂肪、鞣質(zhì) 及無機元素等 【藥理作用】 (1)龍眼肉對與衰老過程有密切關(guān)系的黃素蛋白—一腦B型 單胺氧化酶(MAOB)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提示龍眼肉可延緩衰 老 ②)龍眼肉可提高機體的適應性,它和蛤蚧的復合提取液對小 鼠遭受高溫、低溫、缺氧刺激時有明顯保護作用。還能增加正常 鼠的體重,對利血平化小鼠體重下降有非常顯著的對抗作用 3)龍眼肉和蛤蚧的提取液可増加小鼠脾重,提高小鼠對靜脈 注射碳粒的廓清指數(shù),表明能增加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活性 (4)龍眼肉有一定的抗癌、抑菌活性 (5)增加冠脈血流量,降血脂 【臨床應用】 (1)心脾虛損的失眠、驚悸、怔忡,與酸棗仁、遠志、白術(shù)、茯苓、 當歸同用 (2)氣血不足、體虛力弱,單味熬膏,或與黃芪、黨參等同用 (3)失眠、健忘,與棗仁、茯苓、遠志同用 【用量】9~15克,水煎服 注意】內(nèi)有痰火及濕滯停頓者忌用 【又名】田七、參三七、金不換、滇七、人參三七 【性味】味甘、微苦,性溫 【歸經(jīng)】入肝、胃、大腸經(jīng) 【成分】含三七皂甙、黃酮甙等 【藥理作用】祛瘀止血,消腫止痛,養(yǎng)生抗衰。 (1)止血:縮短凝血時間,并有收縮血管作用 (2)増加冠脈流量:三七黃酮明顯増加冠狀動脈流量,同時 肌耗氧量減少 (3)具有糖皮質(zhì)激素樣作用:能升高空腹血糖,并能使葪萄糖 性高血糖降低,有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 (4)有鎮(zhèn)痛抗炎作用 (5)減輕肝損傷。 【臨床應用】主要用于治吐血、咯血、衄血、便血等出血癥 (1)用于治療有血瘀腫痛的跌打內(nèi)傷或外傷出血,使淤祛血 止,腫消痛止 (2)治吐血、肺胃出血,常配白及、藕汁、茅根之類。對胃、十二 指腸潰瘍的頑固疼痛,有止痛和預防出血作用。 (3)治療崩漏、月經(jīng)過多、血出紫黑成塊者。 此外,內(nèi)服三七末對治療冠心病也有一定幫助。 【用量】粉劑1.5~3克;入煎劑用3~9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