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時資訊里,將娃忘在收費站,或是將娃兒忘在商場的,一年里總能見到那么幾個。這實在不知是心大還是好忘。 小區(qū)的物管說,他常常幫人保管門鑰匙,因為總有人忘了取下。我自己的經(jīng)歷里,買到東西沒給錢就走,或是給了錢忘拿東西的時候也有幾回,這都是好忘的日常表現(xiàn)吧! 在名詞解釋中,好忘是指記憶力差、遇事易忘的癥狀。多因心脾虧損,精氣不足,或痰濁擾心等所致。這是日常忘事的升級版,有點嚴(yán)重了。 心脾兩虛,是指心血不足和脾失健運共存的證候。 年老精氣不足,也就是腎精、脾氣、心神不足。簡單說法,就是精氣神不足。 腎精,是先天之精。脾氣,為水谷之氣(宗氣)。神從廣義上講包含人的情緒、精神神志等,而在狹義中心主神,神即心神。 精可化氣,氣能生精,精氣化神,神御精氣。一個健康的,記憶力好的人,精氣神一定是健旺的。 痰濁擾心,是因脾失健運,痰濁中阻,上蒙清竅而出現(xiàn)的證候。脾失健運,痰濁內(nèi)生,阻塞氣機(jī),濁陰不降,清竅被蒙。心悸怔忡,失眠多夢,頭暈健忘也便隨之而至。 開心散正是通過安神、補氣、利濕化濁,來開啟心竅(開心),治療善忘,甚至癡呆的代表方劑。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四。 組成: 遠(yuǎn)志、人參各四分,茯苓二兩,菖蒲一兩。(一兩約30克,一分約0.3克) 制法服法: 將上藥打成細(xì)末,每次服方寸匕(1克),溫水送下,一日三次。 主治好忘。 為什么僅四味藥,就可將丟失的記憶抓捕歸位呢?且看: 茯苓和人參,都是中藥界的明星。如果說人參因其性溫又大補元氣太有個性,不是每個人都服得住,那么茯苓的味甘能補中,性平是個好好先生,和心、肺、脾、腎都能搞好關(guān)系,就可謂左右逢源了。 于此方來說,茯苓能利竅去濕,利竅能開心益智并化痰濁,去濕能逐水燥脾,補中健胃,助藥之降??上殉芍担山^生痰之路,妥妥的治痰之本,加之補而不膩,利而不峻,故此方重用它,給了二兩的用量。 但如果將茯苓的的利濕與補益之功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其補少利多,尤其經(jīng)過六味地黃丸采用茯苓,更讓很多人記住了它利濕的功效。所以對于好忘癥所需的精氣神來說,還需要一味神來之藥,這就是人參。 人參主補五臟,安精神,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用在此方,正是瞌睡遇到枕頭,非常的適合了。 與人參同樣用量的遠(yuǎn)志,性味苦、辛、溫。歸心、腎、肺經(jīng)??辔度胄?,又能燥濕與瀉下,上至心經(jīng)而益心,下達(dá)于腎而補腎。又辛味能發(fā)表祛痰,避免痰蒙心竅,溫能補養(yǎng)心腎,使腎氣上交于心,心腎交通則志強(qiáng),志強(qiáng)則神定,內(nèi)神既定,便不至于迷惑而健忘。 還有一味石菖蒲,也是治療神志病的要藥,其性辛散溫通,又味苦能燥,歸心經(jīng)、胃經(jīng)。聚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于一體,什么神昏健忘,癲癇發(fā)狂,在它這里都是手到擒來。故以第二用量,為本方劃上句號。 以上四藥,能看出茯苓健脾寧心安神,人參大補元氣安神益智。遠(yuǎn)志補心腎益智,菖蒲醒神益智,同時茯苓化痰,遠(yuǎn)志和菖蒲也有明顯的豁痰之效。合用,正是治療痰阻心竅、精氣神不足等所致好忘,以及老年性癡呆癥的良方。 |
|
來自: 當(dāng)歸與地黃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