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余年的百家姓人口數(shù)量普查,“姓王的”和“姓李的”算是杠上了,那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排名非常神奇: 2006年:李,王,張,劉; 2007年:王,李,張,劉; 2008年:李,王,張,劉; 2010年:李,王,張,劉; 2013年:王,李,張,劉; 2014年:王,李,張,劉; 2018年:王,李,張,劉; 所以,現(xiàn)在“王姓”成為中國第一大姓,1.015億人姓王,壓倒了姓李的,成為老大。而“張劉”二姓,排名非常穩(wěn)定。 王姓是中國第一大姓氏,是世界三大姓氏之一,也是中國最古老的一個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8位。除中國外,在朝鮮也有許多王姓的人。 據(jù)南宋《通志·氏族略》中記載:京兆、河間之王,出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此姬姓之王;出北海、陳留者,舜之后,此媯姓之王;出汲都郡,王子比干之后,此子姓之王。 這個記載也是王姓的起源中最有說服力,也最為人傳頌的來源。 大意是:在京兆、河間一帶的王氏族人,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個兒子畢公高的后代;在北海(山東境內(nèi))、陳留(開封周邊)一帶的王姓則傳說是帝舜的后代;而在汲都郡(河南新鄉(xiāng))的王姓,則稱自己是王子比干之后; 這三個“王姓”之人本身就是一個“王”,與其身份相關(guān)。 王氏的眾多分支中數(shù)來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孫的那一支名氣最大。 畢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個兒子,周朝初年,被分封到陜西咸陽,春秋時期,其后代奔晉,被分封于魏,與趙韓三家分晉,最后被秦所滅,樹倒猢猻散,但因為都是王者之后,故被稱為“王家”。 王姓的其他來源有: 太子晉的王氏、周平王太孫赤之后、出自元朝王室、出自少數(shù)民族等,無論源自何方,其本源正主都是當權(quán)者,有“王”者風范。 所以王姓之人在歷朝歷代繁衍至今,且因為“王”姓的尊貴,歷史上有烏丸氏改王氏、胡支姓改姓王氏、劉姓改姓王氏等多次它姓改成王姓的歷史事件,所以生生不息,至今成為中國第一大姓,是有其歷史原因在其中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