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收聽音頻 上回我們講到孔子問道老子,在這個睿智的老人面前,孔子發(fā)自內(nèi)心地尊重和景仰,而老子也對這個胸懷遠大的年輕人充滿了欣賞之情,在告別的時候仍然依依不舍,出門相送。 出了城,兩人來到了黃河邊上。看到眼前的滔滔黃河之水,孔子忍不住地慨嘆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是啊,過去的一切就像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地奔流,又何曾為任何人而留下呢! 老子見孔子煩惱,微笑著說:“人生于天地之間,本來就是天地的一部分。天地是自然生成的,人也是自然生成的。人有生老病死的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的交替,有什么可煩惱的呢?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則人的本性不亂;不順應(yīng)自然,奔忙于所謂的仁義之間,本性就會迷失。恐怕你心里想著功名權(quán)位,心情才會焦慮;想著錢財富貴,心情才會煩惱吧?!?/p> 聽到老子這么說,孔子趕忙回答道:“我憂愁的并不是我自己,而是天下禮崩樂壞,仁義不施,戰(zhàn)亂不止,國亂不治啊!時間匆匆如流水,人的生命太短暫了,來不及為天下謀福祉,來不及為百姓做貢獻啊!” 老子笑笑說:“天地沒有人推動而運行自然,日月沒有人點燃而自己發(fā)亮,繁星沒有人排列而自有秩序,草木動物沒有人制造而自己誕生,這就是自然之力,并非需要人為啊。人在剛剛出生的時候,是不知道什么是榮辱貴賤的,只有自然的需求而已。遵循自然之道,國家自然安定,人們也自然端正,不需要什么禮樂教義。你津津樂道的仁義禮樂,其實違背了人的本性??!就好像敲著鼓去追犯罪的人,你敲得越響,人家跑得越遠?。 ?/p> 孔子不解地問道:“那我應(yīng)該怎么做呢?” 老子指著滔滔的河水說道:“你應(yīng)該向它學習?。 ?/p> 孔子看著河水迷惑不解,問道:“水如此普通,無知無覺,向它學什么呢?” 老子微笑道:“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無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上善若水”,老子最核心的思想恰恰體現(xiàn)在這四個字上。水滋養(yǎng)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雖處于眾人之所不屑的溝壑之中,卻反而距離天道最近。因此我們應(yīng)該像水一樣,身體安于卑下,心靈寧靜深沉,與人交往要以仁善相待,說出的話來要誠實可信,為政勤于治理,做事積極有力,行動合乎時宜。像水一樣無爭無顯,才能沒有過失啊。 孔子聽后恍然大悟,趕忙說:“我懂了!像水一樣居于低處,就不會引起別人的嫉妒之心;像水一樣滋養(yǎng)萬物,就能與人為善;像水一樣柔軟變化,就能適應(yīng)環(huán)境;像水一樣奔向大海不止,絕不回頭,就一定能達到目標!” 老子高興地說道:“嗯,你說得很好。你以后要去除言語中的驕傲,臉上也不要表露出自己的志向。否則,人還沒到大家就聽到你的聲音,張張揚揚,就好像老虎過街一樣。這樣有誰會不怕你,有誰會不嫉妒你呢?國君自然也就不敢用你了!” 聽完老子的一席話,孔子深施一禮:“多謝您的教誨,我真是獲益匪淺,終生難忘啊。以后我會聽從您的教導的?!彪S后,兩人依依惜別??鬃訋е姷茏?,上了馬車,回魯國了。 多年之后,在老子的“上善若水”核心思想之下,孔子的學生們總結(jié)出了水之十德。 哺育生靈,緘默寡淡,謂之仁; 清澈明鏡,滌污去垢,謂之義; 源起潺潺,辭讓隨形,謂之禮; 遇寒凝冰,遇熱升騰,謂之智; 縱橫捭闔,不改其向,謂之信; 萬里奔流,永不倦怠,謂之志; 絕崖斷壁,縱身而下,謂之勇; 包容萬物,無所無求,謂之濟; 居下虛懷,不拒細流,謂之德; 綿柔靜寧,滴水穿石,謂之功。 —— 明天再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