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提到天津,那必提到的一句話就是“九河下梢天津衛(wèi),三道浮橋兩道關”。對“九河”則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與康熙考證列出的那九條河相同,其形成是與歷史上黃河三次改道北上,和天津的成陸有關。《天津縣志》中有一篇康熙皇帝的文章叫《御制九河故道說》,列出了九條古河名,為:徒駭、太史、馬頰(jiá)、覆釜、胡蘇、簡、絜(jié)、鉤盤、鬲津,但這些河現(xiàn)在一條也找不著,所以也無從考證。當然也有說“九”為極數(shù),是形容河流眾多,比如形容某個地方交通便利,稱為“九省通衢”。第二個說法依據(jù)是三國時期的《水經(jīng)》和《水經(jīng)注》稱“九河”為清、淇、漳、洹、滱易、淶、濡、沽、滹(hū)沱九條河同歸于海。 天津的海河被稱為九河下梢,穿天津城區(qū)而過,緩緩注入渤海。說起海河,必然離不開海河上的橋,它不僅使兩岸變得通途,更是見證了天津的歷史。中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曾經(jīng)說過:“幾乎全國的開合橋都集中在天津,這不能不算是天津的一種特產(chǎn)。 這“三道浮橋”中的第一道,是指舊時時期南運河上的“鈔關浮橋”。鈔關是專門征收貨物稅銀的機構(gòu),當時天津地區(qū)漕運發(fā)達,進出口貨物較多,所以天津的鈔關比其它地區(qū)的都大,又因其位于北門外,所以又叫“北大關浮橋”、“北浮橋”。這座橋當時一天就打開兩次,交納完關稅之后,才統(tǒng)一放行來往船只?!皟傻狸P”中的第一關,也就是北大關,即鈔關。 康熙九年(1662年),當時的清政府在南運河北岸兩側(cè)建起了天津鈔關,主管往來貨物稅收。道光年間出版的《津門保甲圖說》清晰地標明了天津鈔關的位置。它位于北門外南運河北岸,河北大街與甘露寺之間,也就是今河北大街南口的西側(cè)。因為這個鈔關規(guī)模很大,又位于天津城北,所以天津的百姓給它起了個別名,叫做“北大關”。北大關旁邊有一個渡口,人稱“北馬頭”,這塊地方也是大有來歷的。早年間,這里是行人來往南運河兩岸的咽喉要道。 明代建文二年(1400年)十月,燕王朱棣發(fā)起“靖難之役”,就是從這里渡過南運河南下,攻下南京,奪取皇位的,在此之前,還曾秘密派人到此地建造浮橋。朱棣登上皇位以后,沒有忘記這塊福地,特地于永樂二年(1404年)在南運河南岸設衛(wèi)筑城,并賜名為“天津”,意為天子渡河之處,并建了一座“龍飛踱蹕”牌坊,以示紀念??滴跷迨迥辏?716年),這里又建起了一座浮橋,名為北浮橋,因為在鈔關旁邊,所以又叫鈔關浮橋。這座橋可以隨時開啟閉合,以控制來往船只入關交稅,可以說是鈔關的門戶。清代“天津八景”中的“浮梁馳渡”,就有鈔關浮橋的身影。 當時跨河的交通主要為擺渡。1716年,在南運河上建起了北連河北大街,南接北門外大街的鈔關浮橋。清光緒八年(1882年),時任直隸總督的李鴻章欲將督署門前的浮橋改建成西式鐵橋,因顧慮橋下漕船通行不便,因此擱置起來。 同治九年(1870年),天津鈔關改稱“常關”,以區(qū)別于天津海關。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后,常關的稅收成為償還賠款的財源,并且歸并到了海關。北大關作為天津稅收重地的歷史終于宣告結(jié)束。這樣一來,最受影響的是那些大關戶們。他們丟掉了金飯碗,只好自尋別的出路。丁大少丁伯鈺也未能幸免,庚子國變后,他不但失去職業(yè),而且家財被焚掠奪一空。但也許是歷史的機緣,這反而導致了天津一個有名的小吃——“丁大少糖堆兒”的誕生。 原來這位丁大少爺最愛吃北京的糖葫蘆,曾經(jīng)把一位曾在御膳房當差的師傅請到家里來,為他制作糖葫蘆。丁伯鈺在一旁邊看邊偷偷學,最后竟然掌握了全套的技術。失業(yè)后,為了養(yǎng)活家人,他不得不放下架子,賣起了糖堆兒。他的糖堆兒是得過真?zhèn)鞯?,用料精,味道美,所以很快就打響了名頭,人稱“丁大少糖堆兒”,不僅紅遍了天津,而且揚名于北京、唐山等地。 光緒十四年(1888年),在李鴻章的主持下,經(jīng)與有關方面議定,決定建開啟式鐵橋,以解決水陸兩方面的交通問題,并請英國技師設計。該橋命名為“金華橋”,成為天津第一座懸臂式可開啟式的西式鐵浮橋,天津人俗稱之為“老鐵橋”。清《津門保甲圖說》標明,金華橋上游西南岸曾有一處名為“金華園”的去處,應該與金華橋名由來有關。 光緒三十年(1904年)八月,金華橋改建為新式鐵橋,橋身分4段,中間兩段能升起。建筑費銀12.5萬兩。原址的舊鐵橋拆遷移至金鐘河上的賈家大橋(本是木橋)之處,定名金鐘橋。1905年3月13日,天津金華橋舉行通車典禮。 1917年,天津遭遇水災,南運河被裁彎取直,金華橋也被移于上游北大關的鈔關浮橋處,北連河北大街,南接北門外大街,為通往京師之要道,當時又被稱作北大關橋,當時的金華橋長37.6米,寬10.3米,三孔橫跨南運河。橋桁內(nèi)的兩旁有高出橋面的人行便道,各寬1.5米。橋面為木板,橋身載重以6噸左右車輛為限。下部結(jié)構(gòu)系石砌橋臺,中墩為小型沉箱基礎,俗稱鐵罐。中孔為雙葉立轉(zhuǎn)下承開啟跨,用人力開啟。 北大關的繁榮持續(xù)了差不多整整一個清代。由于這里是南北商船集中停船榷稅、裝卸貨物的地方,因此帶動了其周邊地域的繁榮。北大關一帶是天津最早、最繁華的商業(yè)區(qū)之一。這片區(qū)域以北門外大街為中心,包括河北大街、估衣街、鍋店街、侯家后、洋貨街、竹竿巷、針市街等,有無數(shù)的商戶店鋪,生意興隆,車水馬龍,熱鬧非凡,至今不絕。 20 世紀 80 年代,在拓寬北門外大街、河北大街的工程中,金華橋又進行了重建,現(xiàn)在成為公路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