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盤下不完的棋局。誰也不知道后天將會發(fā)生什么,正如上一秒和下一秒也會天壤地別。正值闊步發(fā)展之蘇軾,因為小人誣陷,被入獄一百三十多天,無端飛橫,心情真是無以言喻。于悲憤之下,寫出了赤壁賦散文詩詩,我今天就《前赤壁賦》談談自己的感悟。 蘇軾能與老師歐陽修,唐代韓愈柳宗元并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他的勤奮不輟是分不開的。他的文采博采眾長而又自成一家,他的書法與王羲之、韓愈不同,象天然鐫刻在上面,天生麗質;他的人生象澎涌的大海,絢爛多彩;他的思想境界,也如高山仰止,讓人欽服。他的老師歐陽修有一把古琴,他也有,在這人地兩生的茫然世界,這把古琴可能是他抒逸胸懷的唯一知音。 通篇通過與客泛舟湖上,主客對答,曹孟德赤壁之戰(zhàn),月夜抒懷,借以揭示一個宇宙天理,拉開文章序幕。 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遠離市囂,遠離朝廷人事冗雜,遠離奸佞邪道,處浩瀚江海,浩浩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豈非快哉?蘇軾有很快能融入環(huán)境而將不快忘之腦后之決心和毅力。 客曰:寄蜉蝣于天地,渺蒼海之一粟,侶魚蝦而友麋鹿,羨長江之無限,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嗚嗚然。 而此時的蘇子正被天地之博大感化,遠方如黛,淡淡若氤,山中明月,或隱或現,都無形增加了天地魅力。開闊處,不由讓人神清氣爽。江風清清徐來,拂吹過人心深處,那點不快,就讓它隨風去吧,偉岸的山峰從不言其高大,卻依然峭立。 小舟劃過一角,嘩嘩作響,于是正襟危坐,對客曰: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之無禁,取之不禁,用之不竭,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茫茫天地間,唯有江風清月能容納他的委屈,融化他受傷的心靈,將一顆滿懷悲憤壓抑的心回歸清明,蕩滌塵埃。人生如匆匆過客。今天再大的事,到明天都成了小事。茍非吾之所有,雖一豪而莫取。處逆境的蘇軾仍不忘自律。 這或許就是一種大家風范吧。人生何處不拾取,天下本自一家,何處不一樣。變與不變是辯證青山:對于變而言,于是與客曰:水流滔滔,永不停息;月圓月缺,永不停止;對于不變而言,水以這種永不止歇的狀態(tài)永遠流存;月以這種或隱或現的美永存世間,它們生生不息,自強不息,永不倦怠。 客受益,于是杯盤狼藉,快意人生,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傷口的愈合,需要自愈。人生的磨折需要看開。人生本就不完美。從不完美中看完美,反而不再執(zhí)迷。生活是一道煉獄,從荊棘中看到歡笑,從一步步邁出看到日出噴涌,從霧谷迷離看到燦爛朝霞,從愁眉不展看到笑語盈盈。(作者:別后有云天) |
|
來自: 昵稱1617776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