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一段話讓我頗有感觸,這段話比較經典,可足以指導我們今后在與眾多不同層次的人物交流的時候因勢利導加以利用,并與實踐之中分析總結,逐步補充完善自己的不足,漸漸形成自己成熟的溝通風格,從而不斷為生活增滋增彩! 與智者言,依于博;與博者言,依于辯;與辯者言,依于要;與貴者言,依于勢;與富者言,依于高;與貧者言,依于利;與賤者言,依于謙;與勇者言,依于敢;與愚者言,依于銳! 針對以上九種要訣,本人總結前人的智慧結合自己的愚見做以下刨析: 1、與智者言,依于博; 所謂智者一般都是學識淵博,具有大智慧、大境界,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的一類人。與這樣的人交談,我們自身沒有豐富的學識和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難免會不知道怎么切入話題,而處于尷尬境地。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再有智慧的人他也一定有他不知道的事情。因此和有智慧的人交談首先我們需要誠心,然后依靠自身廣博的見聞將話題切入自己熟悉的領域內與其交流。這樣才會贏得對方的認同。 2、與博者言,依于辯; 與學識廣博的人交談,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話題都能夠引起對方的共鳴,但是如果僅僅只依靠我們自身有限的博聞來與對方攀談,難免感到力不從心,所以就需要用我們的對某一事物的專精以此來展開話題并進行細節(jié)的深度的刨析,這樣才能夠扭轉局面,從而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辨的關鍵就在精于對問題細節(jié)深度的邏輯把握,而不是真正的去與對方進行辯論,只是在與廣博的人交談的時候平穩(wěn)的運用到了“辨”的精細邏輯思維。 3、與辯者言,依于要; 那么在與擁有精細邏輯思維的善辯者交往的時候,我們需要以敏銳的眼光和精密邏輯思維判斷力,抓住談話的要害,簡明而要委婉的闡述其話題有所遺漏的地方。 4、與貴者言,依于勢; 在與權貴或者自視高貴之人交流的時候,除了敬語禮節(jié)之外,我們千萬不能丟掉我們的氣勢。因為高貴的人都認為與其交流需要擁有與其對話的資格和地位,這種資格與地位不足的時候,需要我們借用勢的力量來彌補,贏得對方的重視,從而鋪開談話的氣氛,進行深入交流。 5、與富者言,依于高; 富貴之人仗物蔑人,有點兒自鳴得意,有點兒忘乎所以,但是家財萬貫并不能掩蓋他空虛而蒼白的心靈。與這種人交談,保持不卑不亢的高姿態(tài)很重要,我們可以以高人一等的學識吸引他的注意,震撼他的內心,從而使得他對你刮目相看。一味地搖尾乞憐和卑躬屈膝會被人更加地看不起。 6、與貧者言,依于利; 貧窮的人往往物質匱乏,我們往往要從他們的切身利益談起,投其所好,方能降低對方的防范心理和敵對心理。此處的物質并不是狹義的金錢或者糧食,而是包括所有缺失的東西?;蛘呓忉尀椋汉筒簧朴谘哉劦娜私徽?,我們往往要選擇有利于他們張開嘴巴說明自己觀點的話題去引導他們說話。 7、與賤者言,依于謙; 和自認為社會地位卑賤的人交往,我們要保持謙和的態(tài)度。因為低賤之人并非無才之人,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很多看似不自信的人,其實也有其過人之處,所以在此類人面前不炫耀自己的權勢和地位,更不因為他們的自認貧窮卑賤而忽視他們的人權和尊嚴。我們需要的是謙愛和包容。 8、與勇者言,依于敢; 和秉性勇敢和狹義的人交談往,我們要做到果敢堅定。適時示弱并非壞事,但是如果一直處處顯弱,必遭人唾棄。我們不因對方咄咄逼人的氣勢而退縮,使當?shù)匾詮妼?,方能獲得別人的尊敬。 9、與愚者言,依于銳; 和愚鈍的人交往,往往會讓人哭笑不得。我們就要“以其之矛,戳其之盾”,給他來個一針見血,以犀銳的言辭戳穿其陽奉陰違違背事實根據的本來面目。不顧忌,不猶豫,以銳氣一劍刺入,其愚才或可蒙釋,故依于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