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ewisch歷史唯物主義者15分鐘前
人類起源的基因追溯母系使用的線粒體DNA,父系使用的是Y染色體。那么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 先說父系,孟德爾關(guān)于遺傳的研究提出了遺傳因子,遺傳因子是成雙存在的。我們初中生物教材里說的“顯性遺傳”、“隱性遺傳”——即在兩性繁殖中,后代的遺傳特性來自于父母的遺傳因子,遺傳因子有顯性隱性之分,其遺傳組合表象如下: 顯性+顯性=顯性 顯性+隱性=顯性 隱性+隱性=隱性 關(guān)于人類后代是男是女是怎么決定的呢?在染色體中性染色體女性是xx組合、男性是xY組合。只有帶有男性遺產(chǎn)因子的Y染色體與女性的x染色體組合才會生下男孩。而男女在精子與卵子結(jié)合的一瞬間就確定了。Y染色體只來自父系,必定是從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那里傳過來的。 再來說母系,線粒體是細胞內(nèi)的能量工廠。精子的線粒體在尾巴上為精子提供動力,當(dāng)與卵子相遇時,精子的頭進入卵子形成受精卵,而尾巴就被擋在外面了。即使有極少量進入卵子,也會被選擇性清除。所以受精卵里的線粒體只來自母親,必定是從媽媽的媽媽的媽媽的媽媽……那里傳過來的。
來源說清楚了,現(xiàn)在說說為什么遺傳多樣性高的地區(qū)是起源地。我們都知道基因會有突變,現(xiàn)有理論進化時間越長,突變會越多。雖然關(guān)于“分子鐘”的前提——中性突變與隨機漂移理論還有異議,但不影響上面的結(jié)論。突變模型是1-100-10000。 如果一個男人每一代都有至少一個男性,繁衍生息2萬年,最后的后代中Y染色體必然會有差異。從人口分布上看,差異越是多的地方越是接近起源地。 科學(xué)家通過測定不同種族人群的線粒體DNA發(fā)現(xiàn)基本相同,變化很少,可以認為是來自同一個女性祖先,同樣測定不同種族人群的Y染色體也是相同的情況。 想要推翻出非洲說,從遺傳學(xué)角度出發(fā),應(yīng)該把力氣用在證明進化時間越長,Y染色體或者線粒體DNA突變會減少甚至停止,模型上就變?yōu)?-100-1000-10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