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老子,大約生于公元前581年(或前571年),卒年不詳,姓李,名耳,字聃。老子曾在周王朝出任史官,為守藏史,掌管周王朝的典籍。其家世代為周王朝史官,古代巫史共業(yè),且為家傳,故當時或稱為老氏家族。 周景王死后,周室曾一度發(fā)生了王位爭奪戰(zhàn)。公元前516年,王子朝失敗,“奉周之典籍以奔楚”。老子所掌管的圖書亦當被王子朝帶走了,因之而歸于陳國相縣故里。在歸鄉(xiāng)途中,出周王朝王畿關口,守關長官尹喜為老子同道好友,知老子有歸隱之意,故挽留老子在宮邸短棲,老子著《道德經》上、下篇,共五千余言而去。 五千字的《道德經》,可以說是字字珠璣。老子用詩一樣的語言,描繪出了一個樸素、自然、豁達、飄逸的宇宙和一個千變萬化的社會。《道德經》深奧難懂,歷來眾說紛紜。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30個成語均出自《道德經》,或許能夠帶我們管窺老子思想的魅力。 △ “古典名著普及文庫”《老子》,岳麓書社出版 1、玄之又玄 [釋義] 形容非常玄妙,難以理解。 [出處]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p> 2、功成不居 [釋義] 立了功而不把功勞歸于自己。 [出處] “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3、和光同塵 [釋義] 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處事態(tài)度。 [出處]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p> 4、天長地久 [釋義] 跟天和地存在的時間一樣長,形容永久不變(多指愛情)。也說地久天長。 [出處]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p> 5、上善若水 [釋義]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樣,滋養(yǎng)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多用來稱贊道德完美的人。 [出處]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p> 6、金玉滿堂 [釋義] 形容財富非常多,也比喻才能出眾,學識淵博。 [出處]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p> 7、功成身退 [釋義] 功業(yè)建成后,自己就引退了。 [出處]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p> 8、目迷五色 [釋義] 顏色又多又雜,使人眼花。形容事物錯綜復雜,令人分辨不清。 [出處] “五色令人目盲?!?/p> 9、寵辱若驚 [釋義] 形容人非常計較得失,以小失大,患得患失,無論受到寵愛或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驚恐。 [出處]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p> 10、視而不見 [釋義] 盡管睜著眼睛看,卻什么也沒看見,指不重視或不注意。 [出處] “視之不見,名曰夷。” 11、聽而不聞 [釋義] 聽了卻像沒聽見一樣,形容漠不關心。 [出處] “聽之不聞,名曰希?!?/p> 12、渙然冰釋 [釋義] 形容嫌隙、疑慮、誤會等完全消除。 [出處] “渙兮若冰之將釋。” 13、虛懷若谷 [釋義] 胸懷像山谷那樣深而且寬廣,形容十分謙虛。 [出處] “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p> 14、絕圣棄智 [釋義] 拋棄聰明智巧。道家認為一切詐偽來自聰明智巧,只有“絕圣棄智”才能回到淳樸的境界。后用以指反對一切學問,排斥科學文化。 [出處]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p> 15、如登春臺 [釋義] 春臺:指美好的游賞場所,比喻生活在美好幸福的太平盛世。 [出處]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 16、佳兵不祥 [釋義] 原指兵器是不吉利的東西。后來多用以指好用兵是不吉利的,表示反對隨意發(fā)動戰(zhàn)爭。 [出處]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p> 17、自知之明 [釋義] 指透徹了解自己(多指缺點)的能力(常跟“有、無”連用)。 [出處]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8、淡而無味 [釋義] 食物淡,沒有滋味。比喻事物平淡,不能引起人的興趣。 [出處] “淡乎其無味?!?/p> 19、無中生有 [釋義] 把沒有的說成有,指憑空捏造。 [出處]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20、大器晚成 [釋義] 指能擔當大事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煉,所以成就比較晚,后來也指年紀較大后才成才或成名。 [出處]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p> 2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釋義] 知道滿足,就不會遭受侮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多用人勸人不要貪得無厭。 [出處]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p> 22、知足常樂 [釋義] 滿足于已經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 [出處]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p> 23、出生入死 [釋義] 形容冒著生命危險。 [出處]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p> 24、禍福相依 [釋義] 指禍?;橐蚬?,互相轉化。即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 [出處]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p> 25、根深蒂固 [釋義] 比喻基礎穩(wěn)固,不容易動搖。 [出處]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p> 26、以德報怨 [釋義] 用恩惠回報別人的怨恨。 [出處]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27、輕諾寡信 [釋義] 隨便答應人,很少能守信用。 [出處]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p>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處]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盵釋義] 一千里的路程,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逐漸積累的。 29、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釋義] 天道像一個廣闊的大網,作惡者逃不出這個網,也就是逃不出天道的懲罰。 [出處]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p> 30、老死不相往來 [釋義] 形容相互之間一直不發(fā)生聯系。 [出處]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本文成語釋義均參考自《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漢語成語大詞典》。 原標題:記不住《道德經》?那你至少要知道這30個成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