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東海書畫 2019-05-09

本文圖片來自清代吳石潛縮摹的《明清名家楹聯書法集粹》。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以上兩圖為吳石潛記序。

釋文:余性喜篆刻,初握管時即摸辟上聯字以為玩弄,雖父師禁之,不改。既長,與海內士夫游,擴覽名人手蹟益多。爰多方借取,用泰西攝影之法縮刻於石。積年既久,得三百余聯,分為十二卷,復倩同志各書小傳於右,俾觀者有考證焉。今一并刻竣為記,其緣起如此。

光緒庚子秋日山陰吳隠識于滬上小長蘆館

鈐印:吳隠之?。皇瘽?/p>

1.皇六子:

愛新覺羅·永瑢(1743-1790),號九思主人,清朝宗室大臣,乾隆帝六子。工詩擅畫,兼能天算,還是個喜歡藏書的人。書法得徐浩筆意,畫花卉古淡蒼逸,兼有少谷、陀江之勝。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光明而觀月窟,踴躍以超龍門。 款識:皇六子

鈐?。夯柿诱鹿?jié);書畫印

2.成親王:

愛新覺羅·永瑆(1752-1823),號少廠,一號鏡泉,別號詒晉齋主人,清乾隆第十一子。清朝著名書法家。成親王以楷書、行書著稱于世,是清代著名的書法家,他與翁方綱、劉墉、鐵保并稱乾隆四家??瑫鴮W趙孟頫、歐陽詢,小楷出入晉唐,并廣泛地臨摹晉、唐、宋、明各家書法,其書法用筆俊逸,筆畫瘦硬挺峭,結體疏朗,風格典雅,給人以靈秀、溫潤的美感。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秩敘昭宣彌綸廣大,文章揮霍傾吐宏深。 款識:成親王

鈐印:詒晉齋??;成親王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寫書竹簡拈鮮碧,臨貼藤箋榻硬黃。 款識:成親王

鈐印:詒晉齋??;成親王

3.鐵保:

鐵保(1752-1824),字冶亭,號梅庵,本姓覺羅氏,后改棟鄂氏。清代書法家,與成親王、劉墉、翁方綱并稱“清四大書家”,鐵保是滿人中最著名的書法家。

鐵保的書法以楷書(真書)為工,長于行草。鐵??瑫》佌媲涞暮裰兀洲D師多家,他極善吸取晉唐名家中有益的書法營養(yǎng),草書除了師法懷素等人,更加推崇和師法張旭,他遍臨遍學晉唐名家的法帖,最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法面貌。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樹好頻移榻,云奇不下樓。 款識:冶亭鐵保

鈐?。鸿F保*??;宮保尚書4.英和:

索綽絡·英和(1771-1840),初名石桐,字樹琴,一字定圃,號煦齋,索綽絡氏,滿洲正白旗人。清朝大臣、書法家。英和工詩文,善書法,初學顏真卿、趙孟頫。后列劉墉之門,晚年兼以歐、柳,自成一家。與成親王、劉墉并名當世。兼長繪事,其妻薩克達氏亦善丹青。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樓臺金碧將軍畫,水木清華仆射詩。 款識:英和

鈐?。河⒑陀⌒?/p>

5.玉輅:

玉輅,字賜山,滿洲正白旗人。清代嘉慶五年舉人,累官翰林侍讀學士、云南布政使,曾任庶常館教習,與成親王交善。書宗歐趙,清潤雅秀;小字真書娉婷綿密,得力趙董。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樂意相關禽對語,看花嫌遠自移床。 款識:賜山玉輅

鈐?。河褫`印信;未辨識

6.德林:

閻德林(?-1875后),字君直、龍泉,號研香、硯香、心僧、鐵客、穹窿散仙等,清代嘉慶二十五年進士,曾官河南知府,遷鹽運使。

德林是清光緒年間著名書畫家,為清代著名學者、書法家包世臣弟子之一。清代《八旗畫錄》一書稱其“書畫皆工,兼精鑒別”,“書法秦、漢、魏、齊之隸、篆、真、草”,以其“筆法運入畫境,深樸蒼?!保钇錇楫敵谝?。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月凈云閑賦成招鶴,霜寒雨快書仿來禽。

款識:檢家藏宣□書應

子祥仁兄有道雅教

同治壬申二月□□□□□□

鈐?。旱铝钟?;研香

7.如山:

如山,姓赫舍里氏,字冠九,號古稀男子,滿洲鑲藍旗人。清代道光十八年進士,官浙江按察使,四川布政使。書法雅近六朝。山水得力王鑒,筆意蒼渾,墨色淹潤。晚年深悟沷墨法,尤覺氣韻生動,花卉竹石,亦古撲有致,尤善寫生,設色淡冶,風雅嫣然。兼擅指頭畫,古奇蒼莽,直追高其佩。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松柏有本性,山水含清暉。

款識:同治八年正月

冠九如山

鈐?。喝缟接?/p>

8.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寧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曾以“遜志”名其書齋,因其故里舊屬緱城里,故稱“緱城先生”;又因在漢中府任教授時,蜀獻王賜名其讀書處為“正學”,亦稱“正學先生”,明朝大臣、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

明太祖死,惠帝即位后,燕王朱棣誓師“靖難”,揮軍南下京師,惠帝亦派兵北伐, 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燕王進京后,眾官多見風轉舵,投降燕王。方孝孺拒不投降,結果被捕下獄。后因拒絕為燕王草擬即位詔書,被凌遲虐殺,他慷慨赴死,株連十族,忠勇之志,驚天地,泣鬼神。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大道母群物,達人腹眾才。

右書小傳:寧海方希直孝孺幼敏讀鄉(xiāng)人咸以小韓子目之入翰林官至侍講

款識:建文庚辰八月

書于四明之味

道壘中

方孝孺

鈐?。合V?/p>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晚步村堤客心遠,水萍傍岸晨浮煙。

款識:為

用晦先生政

方孝孺

鈐?。盒⑷?;希古9.李東陽:

李東陽(1447-1516),明朝內閣首輔大臣,字賓之,號西涯。祖籍湖廣長沙府茶陵,官至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死后贈太師,謚文正。

李東陽長于篆、隸、楷、行、草書,于篆隸造詣尤高。他是明初臺閣本向明中期吳門書法過渡期間的書法家。李東陽的書法已擺脫明初臺閣體的束縛,對明中期書桌1風起承先啟后的作用。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寶藏儲山谷,題詩識詳人。

右書小傳:茶陵李賓之東陽四歲能大字筆力矯健自成一家由進士歷官贈太師謚文正

款識:李東陽

鈐?。簴|陽;賓之

10.楊繼盛:

楊繼盛(1516-1555),明代著名諫臣。字仲芳,號椒山,直隸容城(今河北容城縣北河照村)人。

嘉靖二十六年,楊繼盛登進士第,初任南京吏部主事,師從南京吏部尚書韓邦奇學習律呂。后官兵部員外郎。因上疏彈劾仇鸞開馬市之議,被貶為狄道典史。其后被起用為諸城知縣,遷南京戶部主事、刑部員外郎,調兵部武選司員外郎。

嘉靖三十二年,上疏力劾嚴嵩“五奸十大罪”,遭誣陷下獄。在獄中備經拷打,終于嘉靖三十四年遇害,年四十。明穆宗即位后,以楊繼盛為直諫諸臣之首,追贈太常少卿,謚號“忠愍”,世稱“楊忠愍”。

《明朝那些事》:①楊繼盛,即使再過500年,這個名字仍將光耀史冊。②歷經磨難,矢志不移,叫做信念。不畏強權,雖死無懼,叫做勇氣。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愛讀秦碑兼漢篆,好尋奇字到云亭。

右書小傳:容城楊椒山繼盛嘉靖進士謚忠愍以直諫殉

款識:八月二十四日臨中郎書法敬

華翁老夫子鑒教

楊繼盛

鈐?。何幢孀R;未辨識

11.吳寬:

吳寬(1435-1504),字原博,號匏庵,玉亭主,世稱匏庵先生。直錄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名臣、詩人、散文家、書法家。成化八年狀元,授翰林修撰,曾侍奉孝宗讀書。官至禮部尚書,卒贈太子太保,謚號“文定”。其詩深厚醲郁,自成一家,著有《匏庵集》。又擅書法,作書姿潤中時出奇崛,雖規(guī)模于蘇,而多所自得。

吳寬擅寫真、行、草書,尤工行書,源出自蘇東坡,為尊其人而愛其藝,故其實書法師承東坡筆意。吳寬學習的是蘇東坡“端莊淳樸,凝重厚實”的書風,而一反當時吳中盛行的“纖巧媚美”風格。吳寬學習蘇書,以摹手追,神秘形兼善,更可貴的是其筆法能出新意。因此,王鏊說他“作書姿潤時出奇倔,雖規(guī)模于蘇而多自得。”這是他能高于同時代一般書法家之所在。對稍后步入書壇的書法家祝允明、文征明等人,有開風氣之先的影響。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養(yǎng)心源如水里,讀義經春風中。

右書小傳:長洲吳原博寬成化狀元謚文定

款識:吳寬

鈐印:吳寬;未辨識

12.王守仁: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初名云,更名為守仁,曾建舍于故鄉(xiāng)陽明洞中,世稱“王陽明”,浙江余姚人。明代哲學家、教育家。明弘治十二年進士,授刑部主事,任兵部主事。因病告歸后于會稽山龍瑞宮旁之陽明洞講學,創(chuàng)立書院,世稱“陽明先生”。病愈后復職,正德時期因反對太監(jiān)劉瑾遭廷杖,流放貴州。至劉瑾被誅,復官,封新建伯,世稱“新建先生".官南京兵部尚書。卒謚文成。

王守仁是杰出的學者,也是著名哲學家,是中國哲學史上主觀唯心主義的集大成者,初習程朱理學與佛學,后轉陸九淵心學,提倡“心學”,斷言“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專心儒學,“格物致知”當自求諸心,不求諸事物,其學識影響巨大。著有《陽明全書》。工文章,善書法,書法多以行草為主,師法王羲之。流傳作品有《七言絕句》、《七言律詩》等。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旋呼采石仙人酒,自續(xù)西湖處士詩。

右書小傳:余姚王陽明守仁封新建伯謚文成

款識:陽明山人書

鈐?。和跏厝剩晃幢孀R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獨惟方略過人遠,激烈忠義世難能。

款識:守仁

鈐印:王守仁;未辨識

13.倪元璐:

倪元璐(1593-1644)字汝玉,號鴻寶,浙江上虞人。天啟二年進士。天啟七年出任江西鄉(xiāng)試之主考官,時宦官魏忠賢壟斷朝政,敗壞綱紀,元璐出考題譏諷之。思宗即位,誅魏忠賢,元璐幸免于禍。后因遭小人所忌,蒙讒言罷歸,從此絕意仕途。崇禎十五年聞清兵入至北京,北京震動,求救兵于天下,元璐毅然盡鬻家產以征兵,募得死士數百人,馳赴北京。并向思宗陳述制敵之法,思宗拜為戶部尚書,深恨不能早日用之。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陷京城,倪元璐聞之,遂束帶向闕,謝畢天子,以帛自縊身亡,以示忠心曰:“以死謝國,乃分內之事。死后勿葬,必暴我尸于外,聊表內心之哀痛?!弊淠晡迨?/p>

倪元璐是銳意開拓,積極進取的書家,他的書法“尚新理異態(tài)”,似枯藤、似盤石,似老樹著花,天意盎然,姿媚橫生。不受筆筆中鋒的制約,而多以側鋒取勢,如鋼刀斫木,鏗然有力。他的草書灑脫宏曠,神情爽朗,筆力雄厚,淋漓酣暢,極富韻味,觀之美不勝收。倪公書法有“三奇”及“三足”之感。三奇曰:“筆奇、字奇、格奇”,三足乃“勢足、意足、韻足”。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月界曉窗琴岳潤,竹搖秋幾墨云鮮。

右書小傳:上虞倪玉汝元璐入翰林官至學士謚文貞善寫竹石有水云山草集

款識:元璐

鈐?。耗咴从?;太史氏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韓寧六經膽,煙云五岳心。

款識:元璐

鈐印:倪元璐??;太史氏

14.黃道周:

黃道周(1585-1646),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幼平,號石齋。漢族。福建銅山(今東山縣銅陵鎮(zhèn))人。明末學者、書畫家、文學家,天啟二年(1622年)進士,深得考官袁可立賞識,歷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

明亡后,任南明弘光朝吏部侍郎、禮部尚書,“嚴冷方剛,不偕流俗”,楊廷麟曾力薦他充講官兼直經筵。弘光亡后,回福建,至福州。隆武帝封武英殿大學士兼吏、兵二部尚書。時清廷頒布剃發(fā)令,江南人民求救于南明隆武朝廷,黃道周返鄉(xiāng)籌兵。

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十九日,道周募眾數千人,馬僅十余匹,另有一月糧,出仙霞關,與清兵抗擊。夫人蔡氏嘆道:“道周死得其所了!”。十月抵達廣信(今上饒),募得三個月兵糧,分兵三路,向清兵發(fā)起進攻,一路向西攻撫州(今臨川),另兩路北上分攻婺源、休寧,不久三路皆敗。十二月六日,黃道周率隊向婺源出發(fā),至童家坊,得知樂平已陷,二十四日,抵明堂里時遇伏,道周被徽州守將張?zhí)斓摲@,送至南京獄中,獄中吟詠如故,有詩云:六十年來事已非,翻翻復復少生機。老臣擠盡一腔血,會看中原萬里歸。清廷派使洪承疇勸降,黃道周寫下這樣一副對聯:“史筆流芳,雖未成功終可法;洪恩浩蕩,不能報國反成仇?!睂⑹房煞ㄅc洪承疇對比。洪承疇又羞又愧,上書請求免道周死刑,清廷不準。后絕食十二日,期間其妻蔡氏來信:“忠臣有國無家,勿內顧”。

隆武二年三月五日(4月20日)就義,臨刑前,盥洗更衣,取得紙墨,畫一幅長松怪石贈人,并給家人留下了遺言:“蹈仁不死,履險若夷;有隕自天,舍命不渝”。就義之日,其老仆哭之甚哀,道周安慰他說:“吾為正義而死,是為考終,汝何哀?”乃從容就刑。黃道周因抗清死節(jié),大義凜然!至東華門刑場上,向南方再拜,道周撕裂衣服,咬破手指,留血書遺家人:“綱常萬古,節(jié)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迸R刑前大呼:“天下豈有畏死黃道周哉?”最后頭已斷而身“兀立不仆”,死后,人們從他的衣服里發(fā)現“大明孤臣黃道周”七個大字。其門人蔡春落、賴繼謹、趙士超、和毛玉潔同日被殺,人稱“黃門六君子”。

訃訊傳至福建,隆武帝“震悼罷朝”,特賜謚“忠烈”,贈文明伯,并令在福州為黃道周立“閔忠”廟,樹“中興大功”坊;另在漳浦立“報忠”廟,樹“中興藎輔”坊,春秋奠祭。百年后,清乾隆帝為褒揚黃道周忠節(jié),改謚“忠端”。

黃道周通天文、理數諸書。工書善畫,詩文、隸草皆自成一家,先后講學于浙江大滌、漳浦明誠堂、漳州紫陽、龍溪鄴業(yè)等書院,培養(yǎng)了大批有學問有氣節(jié)的人。世人尊稱石齋先生。

他被視為明代最有創(chuàng)造性的書法家之一。他擅長楷書、行書和草書。他的楷書,如《孝經卷》、《張溥墓志銘》,字體方整近扁,筆法健勁,風格古拙質樸,十分類似鐘繇楷法。不同的是,鐘書于古樸中顯得渾厚,黃書則見清健,可以看到其受王羲之楷法的影響。他的行書和草書,行筆轉折剛勁有力,體勢方整,書風雄健奔放。有力量,又有姿態(tài),是黃道周行草書的主調。他以隸書鋪毫和方折行筆,點畫多取隸意;字雖長,但強調向右上橫勢盤繞,讓點劃變得綿而密,雖略帶習氣,但奇崛剛勁,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的形式語言,龍顯出其人剛直不阿的個性。其立軸代表作有行草書《贈蕨仲兄聞警出山詩軸》、《聞奴警出山詩軸》等。黃道周除了善楷、行、草諸體書外,又工隸書。他的隸書具有“清截遒媚”的特點,不如楷書那樣古拙清剛。從黃道周書論中,反映出他對魏晉書法是比較傾心的,龍其對鐘繇、索靖等具有古樸書風的書法更為欣賞,而對其當代書法,如董其昌的書法,則并非如此。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得句老年喜,中峰幽人棲。

款識:黃道周

鈐?。狐S道周;石齋

15.史可法

史可法(1601-1645),字憲之,號道鄰,漢族,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河南省開封府祥符縣(今開封市雙龍巷)人。

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轉平各地叛亂。崇禎十七年,北京城被攻陷后,他在南京擁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為帝,繼續(xù)與清軍作戰(zhàn)。官至督師、建極殿大學士、兵部尚書,稱史閣部。馬士英等不愿他當國,以督師為名,使守揚州。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四月,多鐸兵圍揚州。揚州城中士民大都砸壞城門外出逃命,大小船只為之一空。史可法傳檄諸鎮(zhèn)發(fā)兵援救,劉澤清北遁淮安降清,僅劉肇基等少數兵至,防守見絀。此時多爾袞勸降,史可法致《復多爾袞書》拒絕投降。四月十七日,清軍進至距揚州二十里處下營,次日兵臨城下。史可法“檄各鎮(zhèn)援兵,無一至者”。

四月十九日,高杰部提督李本深率領總兵楊承祖等向清豫親王多鐸投降,廣昌伯劉良佐也率部投降;史可法于揚州西門樓寫下四道遺書給他的家人,在他死后,希望夫人和他一起以身殉國,愿歸葬鐘山明太祖孝陵之側。四月二十一日,總兵張?zhí)斓?、張?zhí)旄ьI部下兵馬投降,隨即奉多鐸之命于二十四日參加攻取揚州。揚州城里只有總兵劉肇基部和何剛為首的忠貫營,兵力相當薄弱。

由于城墻高峻,清軍的攻城大炮還沒有運到,多鐸派人招降史可法、淮揚總督衛(wèi)胤文,遭到嚴詞拒絕。四月二十一日,甘肅鎮(zhèn)總兵李棲鳳和監(jiān)軍道高歧鳳帶領部下兵馬四千入城,兩人的意思卻是劫持史可法,以揚州城投降清朝。史可法毅然說道:“這是我殉國的地方,你們打算做什么,如果想要富貴,請你們自便?!崩顥P、高歧鳳見無機可乘,于四月二十二日率領所部并勾結城內四川將領胡尚友、韓尚良一道出門降清。史可法以倘若阻止他們出城投降恐生內變?yōu)槔碛?,聽之任之,不加禁止?/p>

四月二十四日,清軍以紅衣大炮攻城。入夜揚州城破,史可法自刎,被眾將攔住。眾人擁下城樓,大呼曰:“我史督師也!”被擒住后,史可法拒絕投降而被殺。

清軍占領揚州以后,多鐸以不聽招降為由,下令屠殺揚州百姓。屠殺延續(xù)了十天,死亡逾八十萬人,史稱“揚州十日”。尸骨堆積如山,史可法遺體難以辨認,不知下落,一年后,其義子史德威以袍笏招魂,將其衣冠葬于揚州城天甯門外梅花嶺。后來全祖望曾寫《梅花嶺記》描述此事。

史可法死后南明朝廷謚之為“忠靖”。清乾隆帝追謚為“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編為《史忠正公集》。

史可法是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功力深厚的書法家。特別是他的行草書,氣遏行云,韻擊流水,大氣磅礴,正如他臨危不懼,忠貞不貳的品性。著名詩人賀敬之曾有言:“史可法,人可法,書可法,史可法,今可法,永可法?!?/p>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忠孝立身真富貴,文章行世大神仙。

右書小傳:祥符史道鄰可法崇禎進士以忠孝聞守揚州新城殉節(jié)

款識:道鄰

鈴?。菏房煞ㄓ?;未辨識

16.米萬鐘

米萬鐘(1570-1628),明代書畫家。字仲詔、子愿,號友石、湛園、文石居士、勺海亭長、海淀漁長、研山山長、石隱庵居士,錦衣衛(wèi)籍,陜西安化(今甘肅慶陽市慶城縣)人,徙居北京宛平縣,米芾后裔。官太仆寺少卿,江西按察使等職。

米萬鐘有好石之癖,善山水,花竹,書法行、草俱佳,既有南宮篆法,也有章草遺跡,與董其昌齊名,稱“南董北米”,與董其昌、邢侗、張瑞圖并稱“明末書法四大家”。

米萬鐘自幼勤奮好學,博才多藝,不僅詩文翰墨馳譽天下,而且在石刻、琴瑟、棋藝、繪畫以及園林藝術等方面均有較高造詣,他的書法學米,但無法轉換米芾的精致筆法,尤其作大幅立軸,甚多枯筆、破筆,雖有豪邁之氣,但終落空乏與粗率。米萬鐘在書法審美功能遽變中追求,甚至用白羊毫兼麻苧做筆寫大字,可惜終未達自由完美之境。

米萬鐘是一位以“書名掩其政名者”,他是一位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書法家之一,他在書法作品中抒寫性靈,追求率意、天趣,其代表作《劉景孟八十壽詩軸》、《登岱詩軸》,顯示了一個文人書家的風流儒雅的氣質。同時也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位杰出的大書法家,其偉大的人格和豐富的學養(yǎng)為后人樹立了優(yōu)秀的榜樣。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幽棲青草浄,香逐暮云深。

右書小傳:闗中米仲詔萬鐘官至太仆善山水號友石先生

款識:米萬鐘

鈐?。何幢孀R;友石

17.何吾騶:

何吾騶(1581-1651),字龍友,號象岡,初學瑞虎,晚號閑足道人。香山(今中山)小欖人。明代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舉人,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天啟初,授編修,能文敢言,著史立論以弘揚正氣為宗旨。崇禎元年(1628),因學問淵博,通達時務,晉升為左春坊充經筵日講官,承命講述時務之策。后升少詹事兼侍讀學士,提升正詹事。崇禎五年(1632年)擢升禮部右侍郎,六年(1633年)癸酉再升禮部尚書,任大學士兼代理首輔(宰相),因議事被罷官。

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亡,次年唐王朱聿鍵立于閩,建號隆武,其被屢召出山。隆武二年(1646年)5月入直,被委為首輔,后隆武帝被清兵俘虜遇難,其脫險返鄉(xiāng)。后弘光帝朱由崧召任首輔,至清兵入閩棄官返鄉(xiāng)病卒。

其詩文篤實淵雅,為時人所重。著有《元氣常詩集》三卷、《元氣堂文集》三十卷、《云芨軒稿》二卷、《經筵日講拜稽集》四卷、《周易補注》四卷、《中麓閣集》及石刻楷書四種等。其兼善書法,取法鐘繇、王羲之、蘇軾等名家,兼習章草,融會貫通。與其詩文同受推崇。當時書壇四大名家邢侗、董其昌、米萬鐘、張瑞圖等推服其為“樹一幟于嶺外”。所選登之作豪逸雄渾,有章草之韻味。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炳吾精誠惟一語,挺身天地足千秋。

右書小傳:香山何吾騶好學多才性剛不屈列名黨人榜

款識:崇禎十三年庚辰秋中香山何吾騶

鈐印:何吾騶??;未辨識

18.眭明永:

眭明永(1583-1645),字嵩年,江蘇鎮(zhèn)江丹陽人,眭石(字金卿,萬歷進士,官翰林,善屬文)之子。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中舉,此時年已六十。上春官,不第。謁選華亭教諭,楷模多士,為一時所稱。為人慷慨好義,放浪詩酒,才氣奔放,常隨意戲謔悲歌。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入城時上吊自殺,不得死。隨后又投水自盡,再被救出。最后終不肯投降而被殺。幼承庭訓,工詩文,擅畫,亦善楷、草書。楷書顔魯公法,草書學懷素。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落花浮水面,策杖來渡頭。

右書小傳:丹陽眭嵩年明永授華亭儒學有經世堂明詩綜等集

款識:明永

鈐?。喉趺饔烙。会阅?/p>

19.文震孟:

文震孟(1574—1636),初名從鼎,字文起,號湘南,別號湛持。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文徵明曾孫,文彭孫,元發(fā)長子。少好學,擅長詩文,為人剛正 ,品行高潔。博通經史,尤長于《春秋》,文震孟年紀輕輕,便以文才、品行聞名海內。萬歷二十二年(1594),文震孟考中鄉(xiāng)試,成為一名舉人。但在來年的會試中,文震孟卻落第了。這對少年時便負盛名的文震孟的打擊是巨大的。但他并不氣餒,他一次又一次地去北京趕考,到萬歷四十七年,他已九次涉足禮部貢院考場,但都榜上無名。天啟二年(1622)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文震孟第十次參加禮部會試。三場考試下來,文震孟榜上有名。十進禮部貢院考場,歷時二十七年,文震孟終于成了一名進士。三月十五日,新科貢士參加殿試。殿試概不黜落,僅確定名次先后。文震孟一舉奪魁,成為明代第八十二位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后因疏陳勤政講學,忤魏忠賢,被廷杖八十,貶職調外,憤而告歸故里。崇禎元年(1628)以侍讀召,改左中允,充日講官。崇禎三年(1630年)進左諭德,掌司經局,直講如故。以因連劾魏黨王永光,被斥為“任情牽詆”,乘機避歸五年。崇禎五年(1632),在家被擢為右庶子,重新赴任,未久進少詹事。崇禎八年(1635)正月,闖王李自成占安徽鳳陽,搗毀皇陵。借此歷陳致亂之源,七月擢為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入閣預政。因與權奸溫體仁不洽,被劾落職,從此結束了他的仕途生涯。崇禎九年(1636)卒,崇禎十二年(1639)詔復原職,崇禎十五年(1643)追贈禮部尚書銜,賜祭葬。南明福王追謚“文肅”。書畫有家風,“書跡遍天下,一時碑牒署額,與待詔(文徵明)埒”?!睹魇贰酚衅鋫?。著述豐。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雪滿千山玉遍栽,月深寒浦珠頻弄。

右書小傳:長洲文文起震孟待詔曾孫謚文肅

款識:

鈐?。赫鹈?;文起

20.祝世祿:

祝世祿(1539-1610),字延之,號無功。江西德興人(一作鄱陽人),萬歷十七年(1589)進士,萬歷十七年(1589)至二十三年(1595)任休寧縣令,考選為南科給事,歷尚寶司卿。戶部尚書耿定向講學東南,世祿從之游,與潘去華、王德孺同為耿門高弟。世祿工詩,善草書。著有《祝子小言》、《環(huán)碧齋》詩卷三卷,尺犢三卷,及《環(huán)碧齋小言》,均入《四庫總目》并傳于世。

董其昌弟子周之士評祝世祿書法云:“祝世祿書亦有風致,但筆多任意,法有出入,可備書家禪種”。祝世祿書風不染時習,高調自彈,行草每每筆墨酣厚,下筆沉著痛快,貌似拙筆,卻顯凝練、純凈,中鋒用筆,沉著敦重;墨法尤其老練,且善用枯筆,行間呼應,顧盼生姿,信手寫來,流暢率性。比較祝世祿書法和董其昌書法有所散發(fā)出的“禪味”,董多來自錦衣玉食、華飾滿身的城市沙彌,而祝更酷似隱逸山林、不食煙火的野逸僧人。

在明萬歷間的南京書壇,祝世祿是一個相當活躍的人物。姚旅在《露書》中,描述了當時活躍在金陵各個階層的知名人物,其云:“壬寅金陵有十忙:祝世祿寫字忙,何雪漁圖書忙,魏考叔畫畫忙,汪堯卿代作忙,……”祝世祿因善書而名列榜首。可以從中反映出祝世祿在當時金陵書壇的名聲之盛。由于祝世祿的書法作品傳世不多,故其在明末以后的書名并不為外界所重。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芳草和煙暖,春風不世情。

右書小傳:德興祝無功世祿由進士官吏科給事中

款識:無

鈐?。鹤o功氏;世祿

聯語出自唐羅鄴《賞春》一詩:

芳草和煙暖更青,閑門要路一時生。

年年點檢人間事,唯有春風不世情。

21.張瑞圖:

張瑞圖(1570-1644),明代官員、書畫家。字長公、無畫,號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漢族,晉江二十七都霞行鄉(xiāng)人(今福建省晉江市青陽下行村)人。 萬歷三十五年(1607)進士第三(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后以禮部尚書入閣,晉建極殿大學士,加少師。崇禎三年,因魏忠賢生祠碑文多其手書,被定為閹黨獲罪罷歸。他以擅書名世,書法奇逸,峻峭勁利,筆勢生動,奇姿橫生,在鐘繇、王羲之之外另辟蹊徑,為晚明四大書法家之一,與董其昌、邢侗、米萬鐘齊名,有“南張北董”之號;又擅山水畫,效法元代黃公望,芲勁有力,作品傳世極希。

張瑞圖雖與邢侗、米萬鐘、董其昌并稱“晚明四家”,他的書風卻與邢、米、董迥然有別,而與黃道周、倪元璐、王鐸、傅山諸人創(chuàng)立的奇倔狂逸風貌頗為相似,共同在鐘、王之外另辟蹊徑。雖在書品和成就影響方面不能說張瑞圖超過三家尤其是董其昌,但卻獨創(chuàng)一格,屬于“絕塵而奔”者。他擅長的楷、行、草書,筆法硬峭縱放,結體拙野狂怪,布局犬齒交錯,氣勢縱橫凌厲,確屬奇而逸,時人贊為“奇恣如生龍動蛇,無點塵氣”。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閑門吹鐵篴(古同“笛”——筆者注),古石長苔蘚。

右書小傳:泉州張二水瑞圖畫法大癡書法鐘王懸其書于室中可辟火厄

款識:瑞圖

鈐印:瑞圖;二水

22.龔鼎孳:

龔鼎孳(1616-1673),字孝升,因出生時庭院中紫芝正開,故號芝麓,安徽合肥人。明末清初詩人、文學家。

龔鼎孳于明崇禎七年(1634)中進士,官兵科給事中。在明朝任職期間前后彈劾周延儒、陳演、王應熊、陳新甲、呂大器等權臣。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后,龔鼎孳投井自殺,被人救起后輔李自成,任直指使,巡視北城。受吏科給事中,遷太常寺少卿。清順治元年(1644),睿親王多爾袞進京,龔鼎孳迎降,授吏科給事中,遷太常寺少卿、刑部右待郎、左都史使等。順治三年,曾受彈劾,但因皇帝賞識仍任原職。順治十一年,因法司章奏過激,涉及滿漢關系,被降職調用,下至南苑蕃育署管菜園。后又被貶去廣州。康熙元年(1662)官復待郎。后歷任左都御使、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禮部尚書、會試下正考官等職。

龔鼎孳因失節(jié)喪操,不僅為明人所不齒,也為清人所蔑視。在明福王在南京建立政權時,曾制定過查辦“從賊者”的制度,龔鼎孳就被列入了治罪名單。清朝人也譏笑他“惟明朝罪人,流賊御史”,多爾袞更是認為龔鼎孳“此等人只宜縮頸靜坐,何得侈口論人”,“人可自立忠貞然后可以責人”,諷刺他“自比魏征,而以李賊比唐太宗,可謂無恥”。龔鼎孳為人狂放不羈,沉溺聲色,反復無常,被孫昌齡責之為:“已置其父母妻子于度外,及聞訃而歌飲留連,依然如故,虧行滅倫?!?/p>

但另一方面,他又因能保護文人學士,為民請命而享盛名,而且惜才愛士,對困厄貧寒名士常傾力相助。有“窮交則傾囊橐以恤之,知己則出氣力以授之”的名聲。又由于他富有才氣,洽聞博學,詩文并工,因此,在文人中聲望很高,時人把他與江南的錢謙益、吳偉業(yè)并稱為“江左三大家”。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谿(同“溪”——筆者注)橋懶對鷗閑戲,茅屋春晴犢晚歸。

右書小傳:合肥龔芝麓鼎孳崇禎進士謚端毅工詩詞有定山堂集

款識:

舊句為

時化年兄正

龔鼎孳

鈐印:鼎孳;未辨識

23.王鐸: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又號癡庵、癡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書畫家。明天啟二年(1622)中進士,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禮部尚書。崇禎十六年(1643),王鐸為東閣大學士。崇禎十七年(清世祖順治元年,1644)滿清入關后被授予禮部尚書、官弘文院學士,加太子少保,于清順治九年(1652)病卒,謚文安。

王鐸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此外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師古臨帖殊異于人。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其筆法出規(guī)入矩,張弛有度,卻流轉自如,力道千鈞。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

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瑯華館帖》。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fā)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稱“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峰石明夜雪,軒齋發(fā)椒花。

右書小傳:孟津王覺斯鐸天啟進士謚文安善山水有擬山園帖行世

款識:

庚辰夏月

王鐸

鈐?。和蹊I之?。惶肥?/p>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承榮增慶難任荷,垂情寄惠多愜欣。

款識:

辛巳季冬

王鐸

鈐?。和蹊I之??;煙潭漁叟

24.汪士鋐

汪士鋐(1658-1723)字文升,號退谷,又號秋泉、松南居士,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汪琬從子,康熙三十六(1697)年會元,授翰林院編修,官至中允,入值南書房。與兄汪份、汪鈞與弟汪倓俱有文名,時稱“吳中四汪”。善古文詩詞,尤工書法,為清一代書法名家,與姜宸英、笪重光、何焯并稱“康熙間四大家”,《昭代尺牘小傳》譽其書法為“國朝第一”。書絕瘦硬頡頏張照,諸子莫及。入都后,友人陶子師譏為木板《黃庭》,因一變學趙,得其弱;再變學褚,得其瘦。晚年尚慕篆、隸,其書能大而不能小,然有奇勢,縱橫自放,名公卿碑版多出其手。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把他的正楷列為“佳品”。除以書法著名外,收藏古籍亦為知名,所收藏古書數千冊,上萬卷,其藏書處有“夷白軒”、“松南書屋”、“寶蘇堂”、藏宋元名槧數種。藏書印有“夷白軒藏”、“退谷汪士鋐”、“越國王孫”、“松齋”等。著述頗豐,編纂詩文集《近光集》,著有《瘞鶴銘考》、《秋泉居士集》、《全秦藝文志》、《長安宮殿考》、《玉堂掌故》等。

汪士鋐在書法上與姜宸英齊名,并稱“姜汪”。姜宸英久困山林,以“江南布衣”聞名,屢試不中,后因康熙帝識其書法風格,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科考中被特擢一甲探花,而汪士鋐舉一甲狀兄,此科狀元、探花皆當時書壇名家,學董高手,一時傳為美談,并將清初崇董書風推向極致。作為帖派嫡系的汪氏,晚年卻尚慕篆、錄,書法觀念開始逐漸轉向碑派,在董風彌漫的當時確屬難得。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松篁無俗韻,金石有遺音。

右書小傳:長洲汪退谷士鋐康熙會元官中允著作極多

款識:汪士鋐

鈐?。和羰夸f印;退谷

25.王澍

王澍(1688-1743)字若林,又字若霖、篛林、靈舟,號虛舟,自署二泉寓居、恭壽老人、良常山人,別號竹云,江蘇金壇人。康熙五十一年進士,官至吏部員外郎。績學工文,尤以書名。康熙時以善書,特命充五經篆文館總裁官。雍正初告歸后益躭書,名播海內,摹古名拓殆遍,四體并工,于唐賢歐、褚兩家,致力尤深。清代書法家翁方綱評其書法稱:“篆書得古法,行書次之,正書又次之。”。著有《淳化閣帖考正》、《古今法帖考》、《虛舟題跋》等,《篆書軸》藏于故宮博物院,傳世書跡較多。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月映冰壸分畫省,風清琴鶴泛仙槎。

右書小傳:長洲汪退谷士鋐康熙會元官中允著作極多

款識:

謝庭少喿先生

良常王澍

鈐?。禾旃俅蠓?;未辨識

26.蔣衡

蔣衡(1672-1742)原名振生,字湘帆,一字拙存,號江南拙叟、拙老人、寒潭老布衣,江蘇金壇人,僑居無錫。幼承家學,臨習各家法帖,十五歲從楊賓館學書,試輒不利,益肆力于古,復博涉晉、唐以來各家名跡,積學既久久,名噪大江南北,尤工行楷,以小楷冠絕一時。性好游,足跡遍半個中國,所至賦詩作書,歌嘯不能自已,臨摹碑帖三百多種,刻成《拙成堂臨古集》二十八卷。嘗入關,年羹堯招至幕下,偶游西安碑林觀諸石刻,見唐《開成石經》出于眾手,雜而失校,慨然以楷書寫《十三經》,凡八十余萬言,越十二年,于乾隆二年(1737)乃成。馬日琯為此出白金二千鍰,裝潢成三百冊,五十函。江南河道總督高斌于乾隆五年(1740)特疏進呈朝庭,藏懋勤殿。乾隆時授蔣國子監(jiān)學正銜。翌年,奉乾隆諭旨以蔣衡手書為底本刻石太學,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刻成,定名《乾隆石經》。寫經時,以恩貢選英山縣教諭,又舉鴻博,皆力辭不赴。善書法,嘗自論書云:“臨帖須運我意,參昔人之各異,以求其同,如諸名家各臨《蘭亭》,絕無同者,其異處各由天性,其同處則傳自右軍,以此求之,思過半矣。 又正書用行草意,行草用正書示。學褚求其蒼勁處,學歐求其圓潤處,以怒張木強為歐,綺靡軟弱為褚,均失之。夫言者心之聲也,書亦然?!敝小蹲敬嫣妙}跋》、《拙存堂詩文集》、《易卦私箋》、《書法論》等。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雅言詩書執(zhí)禮,益友直諒多聞。

右書小傳:金壇蔣湘帆衡以楷書寫十三經奉旨刻石列辟雍有拙存壹集

款識:

戊午孟夏

江南拙老人蔣衡

鈐?。菏Y衡;拙存

此聯上聯出自《論語·述而》:“子所雅言,詩書執(zhí)禮,皆雅言也?!毕侣摮鲎浴墩撜Z·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p>

雅言:周王朝的京畿之地在今陜西地區(qū),以陜西語言為標準音的周王朝官話,在當時被稱作“雅言”。孔子平時談話時用魯國的方言,但在誦讀《詩》、《書》和贊禮時,則以當時陜西語言為準。

上聯譯文:

孔子有時講雅言主,讀《詩》、念《書》、贊禮時,用的都是雅言。錢穆先生解釋說:“先生平日用雅言的,如誦詩、讀書、及執(zhí)行禮事,都必用雅言?!?/p>

下聯譯文:

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結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結交諂媚逢迎的人,結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誹謗人的人,結交善于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p>

27.顧炎武

顧炎武(1613-1682),明朝南直隸蘇州府昆山(今江蘇省昆山市)千燈鎮(zhèn)人,本名絳,乳名藩漢,別名繼坤、圭年,字忠清、寧人,亦自署蔣山傭。曾參加抗清,南都敗后,因為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并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

顧炎武一生輾轉,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創(chuàng)立了一種新的治學方法,成為清初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被譽為清學“開山始祖”。

康熙十六年(1677)受薦博學鴻詞科,以死力辭。顧炎武治學嚴謹,批判宋明理學,主張復興經學,為清代樸學導師。學問淵博,于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之學,都有研究。晚年治經重考證,開清代樸學風氣。詩多傷時感世之作,生平亦工書法,書如其詩,本不求工,而自號淵懿之味。

其主要作品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韻補正》、《古音表》、《詩本音》、《唐韻正》、《音論》、《金石文字記》、《亭林詩文集》等。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鶴從珠樹舞,鳳向玉階飛。

右書小傳:昆山顧亭林炎武為復社諸生所著書并有補于學術世道者

款識:

佩老社盟翁道長屬

同學小弟炎武書

鈐?。貉孜洌煌ち?/p>

28.傅山

傅山(1607-1684)明清之際道家思想家、書法家、醫(yī)學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別名濁翁、觀化、青竹、青主、仁仲、真山、嗇廬、朱衣道人、石道人、徐渭傳人等,漢族,山西太原人。

傅山博學多才,經史之外,兼通先秦諸子,又長于書畫醫(yī)學。其書法魏晉,真、行、草皆善,筆力雄健,有“清初第一大寫家”之美譽,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chuàng)者的李志敏評價:“傅山的草書圈眼多,繁而不亂,于郁勃渾脫之中,又有逸巖之態(tài)”。著有《霜紅龕集》等。一些武俠小說里,傅山被描寫為武林高手。他是著名的道家學者,哲學、醫(yī)學、內丹、儒學、佛學、詩歌、書法、繪畫、金石、武術、考據等無所不通。他被認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氣節(jié)的典范人物。傅青主與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李顒、顔元一起被梁啟超稱為“清初六大師”。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傳世之作,在當時有“醫(yī)圣”之名?!肚迨犯濉肪砦灏僖挥袀?。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揮之一觴,陶然自樂。

右書小傳:太原傅青主山隱居著書年七十余徵鴻博至都堅臥辭歸

款識:傅山書

鈐印:傅山之??;青主

聯語出自晉陶淵明《時運》一詩。

29.歸莊

歸莊(1613-1673),明末清初書畫家、文學家。入清后,更名祚明,字爾禮,又字玄恭,號恒軒,又自號歸藏、歸來乎、懸弓、園公、鏖鏊鉅山人、逸群公子等,昆山(今屬江蘇)人,流寓常熟,明代散文家歸有光曾孫,書畫篆刻家歸昌世季子,明末諸生,與顧炎武友善,有“歸奇顧怪”之稱,順治二年在昆山起兵抗清,事敗亡命,擅畫竹,亦工詩、行草書,文章胎息深厚,詩多才氣。所著《恒軒詩集》12卷、文集《懸弓集》30卷、《恒軒文集》12卷,皆亡佚。后人輯有《玄恭文鈔》、《歸玄恭續(xù)鈔》、《歸玄恭遺著》等。傳世畫作有《竹石圖》等。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歸莊手書《王明君》

釋文:

曲奏琵琶盡楚音,月臨毳幕暗傷心。

掖庭長閉終光竉,敢把君恩較淺深。

匈奴習俗死難從,一夜重泉掩玉容。

白草連天孤冡在,青青遙拱渭陵松。

弟歸莊草□

子長詞盟長正

鈐印:字玄恭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將成三徑宅,開滿四鄰花。

右書小傳:昆山歸元恭莊與亭林有歸奇顧怪之目著萬古愁傳奇

款識:歸莊

鈐印:歸莊;字玄恭

30.冒襄

冒襄(1611-1693),字辟疆,號巢民,一號樸庵,又號樸巢,南直隸揚州府泰州如皋縣(今江蘇如皋)人,私謚潛孝先生,明末清初的文學家。治詩文,筆調秀逸,王鐸贊其早年書法“遒媚圓動,筆筆禇河南(禇遂良)”。陳名夏《重訂樸巢詩文集序》稱:“筆鋒墨秀,玄旨微情。俱在有意無意、可想不可到之境?!?/p>

冒襄生于仕宦之家,父起宗,明副使,幼年隨祖父在任所讀書,十歲能詩,14歲就刊刻詩集《香儷園偶存》,冒襄自1627年-1642年間累試不第,自感懷才不遇。因明代自萬歷起已江河日下,太監(jiān)弄權,朝綱傾頹,內憂外患日劇。面對危局,正直之士多心存憂慮。1636年,冒襄與張明弼結盟,參加復社,同陳貞慧、方以智、侯朝宗過從甚密,人稱“四公子”。他們年齡相仿,意氣相投,或結伴同游,或詩酒唱和,或抨擊閹黨,或議論朝政,希望改革政治,挽救國家危亡。1639年由吳應箕起章、冒襄等復社140余人具名的《留都防亂公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亡。隨后清兵入關,建立大清國。明舊臣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權,閹黨余孽阮大鋮投靠馬士英,任兵部尚書兼副都御史,欲報復復社諸君。適冒襄因風聞高士杰將駐防如皋,舉家逃往南京,阮大鋮對冒襄游說不成,遺錦衣衛(wèi)逮其下獄,至次年馬、阮逃離,始得脫。1645年6月,如城抗清英雄陳君悅組義兵抗清,冒襄再次舉家逃往浙江鹽官。從夏至冬,輾轉顛沛,在馬鞍山“遇大兵,殺掠奇慘”,“仆婢殺掠者幾二十口,生平所蓄玩物及衣具,靡孑遺矣”,次年從鹽官回歸故里隱居。

清兵平定全國后,降清的復社成員陳明夏曾從北京寄書信與冒襄要“特薦他”,冒襄以痼疾“堅辭”??滴跄觊g,清庭開“博學鴻儒科”,下詔征“山林隱逸”,冒襄也屬應征之列,他視若敝履,堅辭不赴。表明他以明遺民自居,淡泊明志,決不仕清的心志和節(jié)操。與此同時,他緬懷亡友,收養(yǎng)東林、復社和江南抗清志士的遺孤,在水繪園內增建碧落廬,以紀念明亡時絕食而死的好友戴建。冒襄在垂暮之年,窮困潦倒,體弱多病,雙眼近乎失明,靠賣字度日,自述:“獻年八十,十年來火焚刃接,慘極古今!墓園丙舍,豪豪盡踞,以致四世一家,不能團聚。兩子罄竭,亦不能供犬馬之養(yǎng);乃鬻宅移居,陋巷獨處,仍手不釋卷,笑傲自娛。每夜燈下寫蠅頭小楷數千,朝易米酒。”表達了他不事二姓的遺民心態(tài),這是冒襄一生中最為閃光之處。

冒襄一生著述頗豐,傳世的有《先世前征錄》、《樸巢詩文集》、《岕茶匯抄》、《水繪園詩文集》、《影梅庵憶語》、《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師友詩文同人集》等。其中《影梅庵憶語》洋洋四千言,回憶了他和董小宛緾綿悱惻的愛情生活,是我國憶語體文字的鼻祖。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風流顧曲情如緒,寥廓橫空鑒若華。

右書小傳:如皋冒辟疆襄家有水繪園四方名士畢集映照一時

款識:巢民冒襄年開九秩目眚強書

鈐印:未辨識;未辨識

31.魏象樞

魏象樞(1617-1687),字環(huán)極(一作環(huán)溪),號庸齋,又號寒松,蔚州(今河北省蔚縣,在康熙三十二年以前屬于山西大同府治)人。順治三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刑科給事中、工科右給事中、刑科左給事中、吏科都給事中、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順天府尹、大理寺卿、戶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書等職。魏作為言官,敢講真話,且以整肅綱紀為己任,被史家譽為清初直臣之冠;作為能臣,為平定三藩之亂、整飭吏治立下大功;作為廉吏,他“誓絕一錢”,甘愿清貧;作為學者,注重真才實學,治學嚴謹。

后人以“好人、清官、學者”六字對魏象樞的一生作了概括。特別是他整飭吏治的思想和剛直不阿的作風對形成康熙年間吏治清明、廉吏踵起的可喜局面起到了推動作用。魏象樞兩度為官20余年,所上奏疏100多章,全都言之有據,行之有效,在當時已被奉為典范,直到乾隆時還下令群臣“言官奏事當如魏象樞奏疏”。

魏象樞嘗自題對聯曰: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負民即負國,何忍負之。其在致仕歸休時曾獲御賜“寒松堂”匾額??滴醵迥曜浜笾u敏果。有《寒松堂集》、《寒松堂詩集》傳世。

有學者指出:湯斌、魏象樞、魏裔介等雖強稱宋學名家,但對宋學并無什么系統(tǒng)研究,僅以朱學仰承滿清朝庭意旨,以達通顯貴裝點門面而已。鄧實曰:余敘述一代學術,而不及在高位者,如宋學一派,則二魏象樞、裔介、湯斌、李光地,漢學一派,則徐乾學、紀昀、阮元、畢沅,皆以大人先生,執(zhí)學界之牛耳,然而無取焉者,一則偽名道學,以腴媚時君,一則著述雖富,或假手于其食客,是故清學而有此巨蠹之蟊賊,而清學亦衰矣。(鄧實:清代學術之流變《國學今論》【《國粹學報》第一年(1905)第四、五號】)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詩清在風骨,松高入秋聲。

右書小傳:蔚州魏環(huán)溪象樞有知人鑒前后疏薦陸稼書湯孔伯諸賢

款識:魏象樞

鈐?。何幢孀R;未辨識

32.方享咸

方享咸,生卒年不詳,清代書畫家。字姐哥,又字吉偶,號邵村、龍瞑、心童道士,安徽桐城人,拱乾子。順治四年(1647)進士,官御史。能文,善書,精于小楷。山水仿黃公望,博大沈雄,力追古雅,與程正揆、顧大申時稱鼎足?;B意態(tài)如生,曾繪百尺梧桐卷,雀雛入神品。平生足跡幾遍天下,故其所見無非粉本,不拘泥于古法,故勝于古人。傳世作品有順治十五年(1658)為劉伯年作山水軸、康熙五年(1666)作《山水花鳥》冊頁及《江右紀游圖冊》、康熙八年(1669)作《梅花雙雀圖》軸錄于《神州大觀》、康熙十三年(1674)作《松石圖》錄于《中國名畫集》、康熙十五年(1676)作《五苗圖》軸藏于上海博物館、康熙十七年(1678)作《深林垂綸圖》,現在日本。著有《邵村詩集》、《塞外樂府》、《楚奧使稿》等。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醉冷揮玉筆,寒風吹殘云。

右書小傳:桐城方邵村享咸精小楷山水與程青溪顧見山鼎足

款識:享咸

鈐?。何幢孀R;未辨識

33.笪重光

笪重光(1623-1692)字在辛,號江上外史、郁岡、掃葉道人,晚年居茅山學道改名傅光,亦署逸光,號逸叟。清初書畫家、鑒賞家。江蘇丹徒人,一作江蘇句容人。清順治九年進士,官御史,巡按江西,以劾明珠去官。罷官歸鄉(xiāng),隱居茅山之麓,學導引,讀丹書,潛心于道教。工詩文,尤以書畫名重一時。書法師蘇軾、米芾、董其昌,兼摹各家名帖。其書筆意遒勁,與姜宸英、汪士鋐、何焯齊名,合稱四大家。山水得江山氣象,高情逸趣溢于筆端。有書畫論著《書筏》、《畫筌》行世。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明凈致清福,慷慨有奇思。

款識:重光

鈐?。后?;江上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竹室依花檻,松云護草堂。

款識:

紫曜年世兄正

己酉仲春笪重光

鈐?。何幢孀R;未辨識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拙因知事少,老悔讀書遲。

款識:江上笪重光

鈐?。褐毓?;在辛

34.龔賢

龔賢(1618-1689)又名豈賢,字半千,號野遺,又號柴丈人、鐘山野老。江蘇昆山人,流寓金陵(今江蘇南京市),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工詩文書畫,與吳宏、高岑、樊圻、葉欣、鄒喆、胡慥、謝蓀并稱“金陵八家”,龔賢居首;與呂潛并稱“天下二半”(龔賢字半千,呂潛號半隱)。其畫作師法董源、巨然,承襲并發(fā)揚宋人“積墨法”,同時注重寫真,師法自然,形成自己獨特畫風。著有《香草堂集》、《半畝園詩》、《畫訣》傳世。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偶有作述最照世,總由骨氣不礙狂。

右書小傳:上元龔半千賢善山水自成一家有香草堂集

款識:龔賢

鈐?。贺M賢之??;半千

35.宋德宜

宋德宜(1626-1687),字右之,別字蓼天,江南蘇州府長洲縣人,清初大臣。順治十二年(1655年)進士及第,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歷官國子監(jiān)祭酒、戶部侍郎、吏部侍郎、左都御史、邢部尚書、兵部尚書、吏部尚書、翰林院侍讀學士、內閣學士,拜文華殿大學士,加太子太傅。與兄德寬、弟德宏并著文譽。三藩亂平,疏限期停捐輸,俘獲婦女宜聽收贖,得贖者數千,開海禁,行漁商?!肚迨犯濉份d其“嚴毅木訥,然議國家大事,侃侃獨抒所見”。居官廉謹,門巷蕭然??滴醵曜洌u文恪。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百韻詩成明月夜,三秋人去菊花天。

右書小傳:長洲宋右之德宜忠烈公子官至文華殿大學士謚文恪

款識:

大年道兄正

庚申九月宋德宜

鈐?。旱乱耍晃幢孀R

36.葉封

葉封(1623-1687),字井叔,號慕廬,自號退翁,時人敬稱葉井叔,湖北黃陂人。家貧,刻苦自學,順治十六年(1659)進士,歷任延平推官、登封知縣、西城兵馬司指揮,有善政??滴跏四昱e博學鴻儒,與試不第,尋擢工部虞衡司主事,未上任而卒。為王澤弘所重。與田雯、宋犖、曹禾、王又旦、顔光敏、丁重輝、丁煒、汪懋麟、曹貞吉等齊名,皆與唱酬,稱“詩中十子”。王士禎評其詩以為格高韻古,不減古人。晚年,居于武昌樊湖,以漁釣自娛,著書為樂。又工篆隸。著有《嵩山志》21卷、《嵩陽石刻記》2卷、《慕廬集》、《嵩陽石刻集記》并傳于世。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欹竹靜無暑氣,坐月如障風塵。

右書小傳:嘉善葉井叔封薦試鴻博自號退翁有嵩遊草

款識:

甲戌仲秋

葉封

鈐?。何幢孀R;未辨識

37.徐元文

徐元文(1634-1691),字公肅,號立齋,江蘇昆山人。齋號集義居。順治十六年(1659)進士第一,順治帝稱稱徐元文為佳狀元,賜冠帶、蟒服、乘御馬等,授翰林院修撰??滴跏四辏鋈涡蕖睹魇贰房偛?,薦萬斯同入史局。升國子監(jiān)祭酒,充經筵講官。康熙帝稱贊徐元文為祭酒規(guī)條嚴肅,滿洲子弟不率教者,輒加撻責,人人敬畏??滴醵拍辏?690),《布尼楚條約》簽訂后的隔年,清廷為建立界碑,用漢、滿、蒙、拉丁、俄五種文字將條約刻于碑上,刻碑漢文由徐元文根據《實錄本》潤飾寫定,前有徐元文所寫序言?!肚宄ㄖ尽?、《清朝經世文篇》、《中俄約章會要》所載即為徐元文漢文本,一共有六條。徐元文與其兄徐乾學、徐秉義都是進士出身,很有名望,號黎昆山三徐。顧炎武曾勖勉徐元文:有體國經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臨水;有濟世安民之略,而后可以考古論今??滴醵拍辏?690)江南江西總督傅拉塔彈劾徐乾學及其弟徐元文不法之事共十五款,被解職,驚悸嘔血而死,年五十八。著有《含經堂集》、《得樹園詩集》。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倩誰遠移玉溪水,筆端題得曉風詩。

右書小傳:昆山徐立齋元文乾學弟順治己亥第一人及第有念經堂集

款識:

徐元文

鈐?。盒煸挠。涣S

38.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詞人、學者、藏書家。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醧舫,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漢族,先世江蘇吳江人,明景泰四年遷于浙江嘉興府秀水縣,遂為秀水人。清順治六年,彝尊挈家移嘉興梅會里(今浙江嘉興市秀洲區(qū)王店鎮(zhèn)),其故宅今為王店曝書亭公園。

康熙十八年(1679)朱彝尊舉博學鴻詞科,以布衣授翰林院檢討??滴醵辏?683)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出典江南省試。后因疾未及畢其事而罷歸。其學識淵博,通經史,能詩詞古文。詞推崇姜夔。為“浙西詞派”的創(chuàng)始人,與陳維崧并稱“朱陳”。精于金石文史,購藏古籍圖書不遺余力,為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著述甚豐,有《經義考》、《日下舊聞》、《曝書亭集》等。編有《詞綜》、《明詩綜》等。其醫(yī)著有《食憲鴻秘》三卷,系食物本草之類,現有刊本行世。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雅言詩書執(zhí)禮,益友直諒多聞。

右書小傳:秀水朱竹垞彝尊以布衣舉鴻博詩古文詞擅名一代

款識:朱彝尊

鈐印:彝尊;未辨識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禮加徐孺子,詩接謝宣城。

款識:

李謫仙句

竹垞朱彝尊

鈐?。阂妥穑晃幢孀R

原提上款“李謫仙句”有誤,聯句應出自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陽樓》一詩:

湖闊兼云涌,樓孤屬晚晴。

禮加徐孺子,詩接謝宣城。

雪岸叢梅發(fā),春泥百草生。

敢違漁父問,從此更南征。

39.施閏章

施閏章(1619-1683),字尚白,一字屺云,號愚山,媲蘿居士、蠖齋,晚號矩齋,后人也稱施侍讀,另有稱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城區(qū))人,清初政治家、文學家。

施閏章自幼父母早逝,養(yǎng)于祖母,事叔父如父。受業(yè)復社名士沈壽民,博覽經史,勤學強記,工詩詞古文學。少年即有文名,曾去北京,與宋琬、嚴沆、丁澎、張譙明、趙錦帆、周茂元等以詩相和,時稱“燕臺七子”。順治三年(1646)中舉,順治六年(1649)進士,授刑部主事。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科,授翰林院侍講,纂修明史,典試河南。為文意樸而氣靜,詩與宋琬齊名,有“南施北宋”之譽。與邑人高詠生主持東南詩壇數十年,時稱“宣城體”。

施閏章性孝友,事叔父如親父,凡親朋故舊求助者,輒賑恤不遺余力,赴人難如己難,又置義田以贍同族貧困之家。作《大坑歌》、《竹坑歌》告諸長吏,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貧苦眾生者的同情和哀憐,時人呼之為“施佛子”。著述有《雙溪詩文集》、《愚山詩文集》、等十余種。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茶簾清與鶴同夢,竹榻靜聴琴所言。

右書小傳:宣城施愚山閏章由進士舉鴻博與宋荔裳齊名稱南施北宋

款識:愚山施閏章

鈐?。何幢孀R;未辨識

40.陳奕禧

陳奕禧(1648-1709),清代書法家。字六謙,又字子文、文一,號香泉,晚號葑叟,浙江海寧鹽官人,貢生。出身名門,自幼即愛作詩學書,其詩曾得當時著名詩人王士禎贊許。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官戶部郎中,康熙帝贊賞其書法,召入值南書房。后出任貴州石阡知府,江西南安知府,修學宮、纂府志、興文教,卒于任內。他書法取法晉人,精勤鉆研,小楷精穩(wěn),大字沉著渾融,“翰墨妙當代”,號稱“香泉體”,遠近爭求其作品,日本天皇也出重金收購。所書《夢墨樓法帖》、《予寧堂法帖》,流傳甚廣。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嗜酒陶彭澤,能詩何水曹。

右書小傳: 海寧陳香泉奕禧工書有予寧堂帖金石遺文錄行世

款識:奕禧

鈐?。何幢孀R;未辨識

此聯為集句聯,上聯出自唐邢象玉《古意》一詩:

家中酒新熟,園里葉初榮。

佇杯欲取醉,悒然思友生。

忽聞有奇客,何姓復何名。

嗜酒陶彭澤,能琴阮步兵。

何須問寒暑,徑共坐山亭。

舉袂祛啼鳥,揚巾掃落英。

心神無俗累,歌詠有新聲。

新聲是何曲,滄浪之水清。

下聯出自杜甫《北鄰》一詩:

明府豈辭滿,藏身方告勞。

青錢買野竹,白幘岸山皋。

愛酒晉山簡,能詩何水曹。

時來訪老疾,步屟到蓬蒿。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閑里事忙晴曬藥,靜中機動夜爭棋。

款識:奕禧

鈐?。何幢孀R;未辨識

此聯出自南宋范成大《睡起》一詩:

憨憨與世共兒嬉,兀兀從人笑我癡。

閑里事忙晴曬藥,靜中機動夜爭棋。

心情詩卷無佳句,時節(jié)梅花有好枝。

熟睡覺來何所欠?氈根香軟飯流匙。

41.孫岳頒

孫岳頒(1639-1708)字云韶,號樹峯,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進士,官至禮部侍郞。善書,卒年七十。

孫岳頒所書多為行草,結體勻稱雅致,筆致率性自由,書風輕盈飄逸,為康熙帝所看重,每有御制碑版即命其書之??滴跛氖哪辏?705)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孫岳頒作為偑文齋書畫譜總裁官,與王原祁、宋駿業(yè)等一起奉敕編纂《偑文齋書畫譜》。偑文齋是康熙帝的書齋,因以書名?!秱凝S書畫譜》體例完善,引據詳賅,義例精密,為最為完備的書畫譜之作。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真仙下拜朝鳳閣,才人落筆來天風。

右書小傳: 吳縣孫樹峯岳頒善書受知圣主每有碑版必命書之

款識:漁莊岳頒

鈐?。簩O;岳頒

42.陳元龍

陳元龍(1652-1736)字廣陵,號乾齋,浙江海寧人,清朝大臣??滴醵哪辏?685)一甲二名進士(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入直南書房,次年充日講起居注官。后被劾結黨營私、招納賄賂,罷官回籍??滴跞辏?691)復任,遷侍講轉侍讀。此后多次任轉,至雍正七年(1729),授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雍正十一年(1733)歸老,加太子太傅銜,人稱“陳閣老”,死后謚文簡。

陳元龍書法師趙孟頫,擅楷書,曾受康熙帝嘉獎,親書“愛日堂”額賜之。著有《愛日堂文集》,編有《歷代賦匯》,還編了一部探討事物起源的科技類書《格致鏡原》,為學者李約瑟所稱道,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明清名家楹聯書法拓片欣賞

釋文: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虛心是我?guī)煛?/p>

右書小傳: 海寧陳乾齋元龍以書名著有愛日堂集謚文簡

款識:陳元龍

鈐?。何幢孀R;廣陵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