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儒學的一些見解 何為儒學:就是儒家的學說,主要闡述儒家的思想和經(jīng)典。儒學是入世之學,講修身治國的學問。核心思想就是仁。重點闡述的價值觀是:仁義理智信恕忠孝。 修身治國的方法論: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禮指:禮節(jié)、禮數(shù)、禮貌,規(guī)章制度。 仁指:愛,感恩等。 儒學思想的變遷: 孔孟時代:儒學主張禮治(君臣父子各有各名分,貴賤、上下、尊卑都有嚴格區(qū)分)、德治(勤政愛民,為政以德),強調(diào)禮,恢復周禮,以仁治和禮治來治理國家。 董仲舒時代:講大一統(tǒng),天人感應,講君臣父子。變?yōu)楣俜秸y(tǒng)思想。通過六德(智、信、圣、仁、義、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來教化社會。同時提出三綱(君臣、父子、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來建立社會秩序。 優(yōu)點:建立了社會秩序,并對華夏人的性格形成起到了作用:重視意志力,注重氣節(jié),品德,自我節(jié)制,發(fā)憤圖強,強調(diào)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 缺點:開始了奴化思想,禁錮了人性的自由和平等。 朱程理學:吸取佛學和道學的新儒學,核心是理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氣是構成萬物材料,把天理和人欲對立起來。認為人欲是一切罪源的根源,因此提出存天理滅人欲。 王陽明心學:與朱程理學對立,強調(diào)心即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關于儒學 四書五經(jīng),儒學傳道受業(yè)的經(jīng)典。 論語:主要記錄孔子言論的書,是儒學的入道之學,強調(diào)修身 孟子:記錄孟子言論的書,強調(diào)修身。 大學: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書,大學提出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治國平天下)。強調(diào)修己的目的是治國平天下。對為人處事治國有啟迪性。 中庸:指中道或者中和之道。不偏之為中,不易之為中。中庸是儒家人的最高標準。 三層意思:①不偏不倚的做人做事,不輕易變自己的主張和想法,要持之以恒。②中是做人要中正平和。③中是好。庸是用的意思,人要有一技之長。 儒學是大智慧,是千百年我們這個民族最大的學問和生存智慧,如果現(xiàn)在誰說儒家沒用,禍害民心,毒害人們的思維,那只能說還沒讀懂儒學,儒學博大精深怎么能以偏概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