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九十五回起到本回止,作者以悲憤的心情寫了元春薨逝、黛玉之死、夏金桂自焚身、賈母去世、鴛鴦殉主、妙玉遭劫等各類人物死亡,盡管死因各不相同,都具有悲劇的特性,呈現(xiàn)了賈府的一片慘景。這兩回又寫了了趙姨娘、王熙鳳之死,也是小說中描寫最后死亡的兩個人物。 趙姨娘是一個一可悲可憐的人,地位低下,又想掙扎當上上等人物,挖空心思與馬道婆勾結(jié)陷害鳳姐和寶玉,也是最愚蠢的行為,由于她為人不正,連親身女探春都鄙視她。她的死,非常的凄慘,露著胸膛、“眼睛突出,嘴里鮮血直流,頭發(fā)披散·····其痛苦之狀實在難堪?!弊髡叩倪@種描寫,按照故事情節(jié)分析,雖含有一定的因果關(guān)系,也表明作者對“毒心害人”的人的厭惡。 王熙鳳是《紅樓夢》小說中最春風(fēng)得意之人,由于她的聰明和貪婪,造成一些嚴重后果,也是賈府被抄的直接原因之一。賈母去世后,她失去了靠山,失去了財權(quán),平常得罪人又多,天怨人怒,力拙失人心。當她病重后,關(guān)心的人少,甚至其丈夫賈璉都不愿理會。王熙鳳短短一生做了很多壞事,害死一些無辜的人,遠比趙姨娘罪過大。作者對這個人物的描寫是又恨又愛,她的聰明才智在小說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現(xiàn),“機關(guān)算進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笔撬詈玫拿枋?。她也做過一些好事,比如救濟劉姥姥,沒有嫌去人家貧窮,恰巧劉姥姥是一個知恩圖報的老實的鄉(xiāng)下人,在鳳姐病重,賈府敗落時期來看望王熙鳳可以說是大義之舉。正如紅學(xué)家馮其庸所評【劉姥姥不以賈府之敗落兒改其態(tài),反臨危受命,愿受鳳姐之託,遂使鳳姐一點骨血,不致飄零無著······此真貧賤不移也】(《瓜飯樓重校評批紅樓夢》)鳳姐的親哥哥王仁遠遠不如劉姥姥,而且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 病重期間的鳳姐滿嘴胡話,在“說到金陵歸入冊子去”中嚈氣了,鳳姐死后,各人的態(tài)度不一。王仁還在找巧姐打聽錢財?shù)南侣?,絲毫沒有悲痛之感。寶玉聽了“也撐不住跺腳要哭。寶釵雖也悲戚,恐寶玉傷心,便說:‘有在這里哭的,不如到那邊哭去?!谑莾扇艘恢钡进P姐那里·····寶釵走到鳳姐跟前,見鳳姐已經(jīng)停床,便大放悲聲?!薄具@一節(jié)文字,把薛寶釵“巧為人”的性格寫得可怕,可鄙,可笑?!ぁぁぁち攘葞坠P,薛寶釵的虛偽,庸俗的可笑可惡性格,就躍然紙上了。】(祝秉權(quán)《紅樓夢分回解析(三十)》)賈璉想起鳳姐素日的好處,更加悲哭不已,見到巧姐哭得死去活來,也發(fā)傷心。無錢料理鳳姐后事,幸而平兒顧大局拿出自己的體己錢財,安葬鳳姐,停了十余天,送了殯。賈璉著實心里感激平兒?!绝P姐臨終,邢、王二夫人均甚冷淡,薛姨媽也未看視,其兄王仁(忘仁)則更不懷好意,人情淡涼,于此可見?!浚T其庸評) 關(guān)于鳳姐的死,由于各種版本的脂批和小說中的留下暗示,與后四十回描寫鳳姐病死情節(jié)不符,爭議較大,有“獄廟相逢”“掃雪拾玉”“哭向金陵”“短命而死”“王熙鳳知命強英雄”等等預(yù)示,現(xiàn)今故事情節(jié)都沒有。最重要是王熙鳳的判詞“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各種解釋多達三十多種,誰也說不清作者原意是什么。紅學(xué)家蔡義江勸告【紅學(xué)愛好者不要再繼續(xù)花費心事去猜這個謎了,因為這已經(jīng)是個誰也找不出謎底來的謎了?!浚ā都t樓夢詩詞曲賦全解》)紅學(xué)家周紹良認為【今本卻如此結(jié)局,實在差得太遠了。但是,這說明了什么呢······這個結(jié)局與前書的預(yù)言伏線明顯不符,正是有曹雪芹的原稿在。高鶚只好照樣保存下來的又一鐵證?!浚ā都氄f紅樓》)筆者認為寫出這樣結(jié)局,與判詞“哭向金陵事更哀”大體一致的,達到了悲劇的效果,沒有必要非要按脂批的意見去尋找結(jié)局。 第一百一十三回后一部分當寶玉聽到妙玉被劫的消息后,心中十分悲痛,想與林妹妹最親近的人紫鵑那里說句知心話,紫鵑又不愿見他,一大段對話感人肺腑,實在是動人心腸的情感故事。 【忽聽寶玉嘆了一聲道:“紫鵑姐姐,你從來不是這樣鐵心石腸,怎么近來連一句好好兒的話都不和我說了?我固然是個濁物,不配你們理我,但只我有什么不是,只望姐姐說明了,那怕姐姐一輩子不理我,我死了倒作個明白鬼呀!"紫鵑聽了,冷笑道:“二爺就是這個話呀,還有什么?若就是這個話呢,我們姑娘在時我也跟著聽俗了!若是我們有什么不好處呢,我是太太派來的,二爺?shù)故腔靥?,左右我們丫頭們更算不得什么了。”說到這里,那聲兒便哽咽起來,說著又醒鼻涕,寶玉在外,知他傷心哭了,便急的跺腳道:“這是怎么說,我的事情你在這里幾個月還有什么不知道的.就便別人不肯替我告訴你,難道你還不叫我說,叫我憋死了不成!"說著,也嗚咽起來了.】······· 【這里,紫鵑被寶玉一招,越發(fā)心里難受,直直的哭了一夜.思前想后,"寶玉的事,明知他病中不能明白,所以眾人弄鬼弄神的辦成了.后來寶玉明白了,舊病復(fù)發(fā),常時哭想,并非忘情負義之徒.今日這種柔情,一發(fā)叫人難受,只可憐我們林姑娘真真是無福消受他.如此看來,人生緣分都有一定。在那未到頭時,大家都是癡心妄想.乃至無可如何,那糊涂的也就不理會了,那情深義重的也不過臨風(fēng)對月,灑涙悲啼.可憐那死的倒未必知道,這活的真真是苦惱傷心,無休無了.算來竟不如草木石頭,無知無覺,倒也心中干凈!"想到此處,倒把一片酸熱之心,一時冰冷了。】(引·馮其庸《瓜飯樓重校評批紅樓夢》版原文) 這一段對話既消除了紫鵑的誤會,也是對紫鵑的尊重,更是寶玉對黛玉的真情吐露。文筆描述可謂是【精細之至】【筆筆入神入化】【筆端疑絲絲皆血也】(《王柏沆紅樓夢批語匯錄》),也令讀者愴然涕下。如此動情的描寫,也只有原作者的情感思想才能如此噴泉般地表露出來。 第一百一十四回后一部分甄蔭應(yīng)嘉來拜訪賈府,是寫“真假故事”。甄府的情況與賈府一樣,“革了職”“動了家產(chǎn)”又“賜還世職”。都有一個兒子,而且相貌相同,名字也相同舉止一般,這是作者煙云模糊之法。實際意義,就是告訴讀者賈府就是甄府,這里發(fā)生一切都是真的。 這一回【邢岫煙出閣····今借鳳姐病危,襲人提起夢冊,寶釵提起簽,引出岫煙求妙玉扶乩,然后從寶釵口中略敘大概,補得毫無斧鑿痕跡?!浚ㄗo花主人評《紅樓夢三家評本》) 另外,這兩回仍留下許多伏筆,巧姐與莊家結(jié)姻,王仁向巧姐一番說話,賈政憶女寄書,因應(yīng)嘉為子等等都在后續(xù)故事中即將展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