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個新聞:廣東東莞的一個孩子和媽媽經(jīng)歷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刻。
這個媽媽帶著4個月大的嬰兒和大兒子去逛商場。
也許是以前經(jīng)常這樣乘坐扶梯,也許是出于自信,媽媽熟練地左手單手抱嬰兒,大兒子則站在媽媽右側(cè)。

如果沒什么意外,十多秒后他們就能順利抵達下一層,順利地回家,所有人都可以沿著自己的人生軌跡生活下去。
可是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先來。
剛站上扶梯的媽媽,身體突然晃了一下,如果只是她一個人站著,也不過是一次小小的驚嚇。
可這次,她左胳膊抱了一個嬰兒。
嬰兒就這樣直接從媽媽手里飛了出去,3層樓高的距離,足以發(fā)生最悲慘的事。

也許是嚇壞了,也許是太突然,這個媽媽靜止了兩秒后才反應(yīng)過來。
她拉著大兒子的手,趕緊跑下電梯。
等他們跑到一樓,孩子已經(jīng)奄奄一息,醫(yī)生搶救,也沒有挽回孩子的命。

這場原本普通無比的出行,卻成了母子倆的天人永隔!
難以想象,這個媽媽會多么自責(zé)和后悔。
如果當(dāng)初沒有左手抱著孩子?如果沒有站到扶梯的左側(cè)?如果走得更穩(wěn)一點?如果用了背帶把孩子背在身上?如果當(dāng)時選擇的是直梯?如果那天根本就沒有出門?
可惜沒有如果,一切都太晚了!
我們不想去指責(zé)這位媽媽,因為她已經(jīng)在經(jīng)歷這人生中最不可言說的痛苦!
但是卻仍忍不住想說一句“說了多少次乘扶梯不要抱孩子,為什么你們就是不聽?!”
其實,因為坐扶梯發(fā)生的危險屢見不鮮,幾乎一模一樣的悲劇早已多次上演。
悲劇不斷重演,是因為我們太善于忘記
2016年11月,一個奶奶抱著4個月大的孫子乘坐扶梯。
一個沒站穩(wěn),孩子就從扶梯外側(cè)滑了出去,當(dāng)場身亡。

讓人心驚的是,后面的媽媽著急地拉著女兒往前跑,女兒趴在電梯上。
一次乘坐扶梯,讓一個孩子付出了生命代價,一個孩子身陷險境。
2018年5月,印度的一對夫妻抱著10個月大的孩子乘坐電梯。
丈夫要給一家三口自拍,可媽媽一個趔趄就把女兒從懷里摔出去了,送醫(yī)院后不治身亡。

在這種危險行為前,連大人都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
2016年7月,黑龍江大慶的一個爸爸抱著兒子乘坐扶梯,但因重心不穩(wěn),父子倆都從電梯上摔下來。
2歲兒子當(dāng)場身亡,爸爸搶救無效死亡。

每一場事故的代價,都是生命和一個家庭的幸福。
關(guān)于為什么不能抱著孩子乘坐扶梯的原因,很多媒體都強調(diào)了無數(shù)次,那就是重心問題。
有媒體曾經(jīng)做過測試,一個體重56公斤、身高1.7米的成年人抱著體重15公斤、身高1米的孩子時,兩個人合在一起的重心距離地面的高度在1.06-1.1米之間,而且和成年人距離更遠。

當(dāng)孩子亂動時,重心會進一步升高并遠離成年人。
而手扶電梯護欄一般是1.1米,也就是說抱著孩子時,兩個人的重心基本都高于護欄。
這種情況下很容易重心不穩(wěn),前傾摔倒。
實驗老師用了個很通俗的比喻:
椅背上掛一個書包,書包并不重,可椅子卻很容易摔倒。

所以,再輕、再小的孩子,都可能會讓一個成年人失去重心。
也許這個媽媽,當(dāng)時也曾看過這些新聞,也曾讀過這些警告。
只不過,她只是當(dāng)個新聞看,卻從未想過有一天這樣的慘劇也會發(fā)生在自己身上。
這才是讓人最悲痛的地方。
人類從歷史中學(xué)到的唯一教訓(xùn),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xué)到任何教訓(xùn),這話是黑格爾說的。
悲劇不斷重演,就是因為人們太善于忘記,又太善于用僥幸尋求自我安慰。
“這種事兒不會發(fā)生在我身上。”
“太小概率了,我們碰不上。”
“我們才沒那么倒霉呢!”
……
可是在涉及孩子安全的問題上,萬分之一的概率攤到自己頭上,就是百分之百的災(zāi)難。
所以不要再把新聞只當(dāng)做新聞看,不要把安全警告當(dāng)做耳旁風(fēng),不要拿命為自己的疏忽買單。
剛才看到的都是在扶梯上大人抱著孩子托手后發(fā)生的慘劇,那如果不抱,改推嬰兒車,安全系數(shù)會不會更高一些呢?
千萬不要這樣想?。?!
推著嬰兒車坐扶梯本身就是違規(guī)
新加坡一項安全調(diào)查顯示:嬰兒推車是造成自動扶梯意外的第一大“罪魁禍首”。
而國內(nèi),因為嬰兒推車造成的事故也頻頻發(fā)生。
2017年,湖北黃岡的一個媽媽推著嬰兒車乘坐自動扶梯時,重心不穩(wěn),連人帶車翻倒在滾梯上。
幾個跟頭下來,讓人看得又驚又怕,幸好得到外賣小哥哥的及時出手。

還有一個媽媽,稍不注意,孩子和車就滾下去了。
而電梯下方明顯也站著幾個孩子,場面相當(dāng)驚險。

看了這么多意外,估計會給人造成一種錯覺:出事故是因為大人操作不當(dāng)。
但事實上,自動扶梯從來都是禁止嬰兒車乘坐的。
把嬰兒車推到自動扶梯上,本身就意味著大人們已經(jīng)犯規(guī),已經(jīng)把孩子置于險境了。
那么推著嬰兒車出門該怎么辦呢?
第一選擇: 坐直梯,安全省事。
第二選擇: 使用輕便的嬰兒車。
萬不得已必須乘坐自動扶梯時,兩個人分工,一個人用背帶將孩子綁在身上,另一個人負責(zé)推車子。
如果車子可折疊,就放在身體側(cè)邊拿好。
如果不可折疊,推車的人要特別注意傾斜角度。
上扶梯時,可后輪著地,前輪微微抬起,雙手扶穩(wěn)車柄;下扶梯時,最好能倒退著下,后輪微微抬起,前輪著地。
總之,要牢牢把握車子并盡量保持平衡。

下扶梯的姿勢
但是,有直梯一定要坐直梯。
在扶梯上蹦跳、打鬧,會出大事兒
有一次,我?guī)?yōu)優(yōu)常逛商場。
我們剛踏上自動扶梯,就聽見身后一對母子追逐打鬧的聲音。
小男孩咚咚跑上了電梯,媽媽緊隨其后,兩個人的腳步聲震得整部電梯感覺都在顫動。
“你追不上我的!”
“臭小子!”
這對母子跑得開心,我卻看得膽戰(zhàn)心驚。
電梯可不是平地,這么打鬧會出大事兒的。
2018年10月23日,羅馬的地鐵站的一個自動扶梯發(fā)生了嚴重的事故:
至少30人受傷,其中8人重傷,一個24歲的青年可能要面臨截肢的災(zāi)難。

現(xiàn)場畫面相當(dāng)驚險。
自動扶梯的下方突然坍塌,失控的扶梯加速下行,快速墜落的乘客在出口處造成踩踏事故。

一名男子,在熱心人幫助下躲過一劫。

可是,還有很多人只能躺著出去。

這些受傷的人大部分都是俄羅斯球迷。
當(dāng)晚是歐冠小組賽,莫斯科中央陸軍客場挑戰(zhàn)羅馬,這些球迷都是要搭乘地鐵看球賽的。
說起事故原因,有目擊者稱,這些球迷都是醉酒狀態(tài),而且出事前在扶梯上蹦跳唱歌。
雖然俄羅斯人嘴上不承認,但電梯口的啤酒瓶似乎說明了什么。

所以,“乘坐電梯時禁止打鬧”這話絕非是句空話,要時刻保持“緊握扶手,在黃色邊框內(nèi)直立站穩(wěn)”。

如果遇見了類似的事故,自救方法可以參考曾經(jīng)北京4號線扶梯事故中女乘客的做法。
在別人不知所措、滾落的時候,她用胳膊緊緊地抓住了扶手,雙腳曲起抬高,避免被連帶摔倒,最終只是受輕傷。

獨自讓孩子在扶梯口玩耍,更是送TA進虎口
2015年5月,廣東一個小男孩獨自爬上電梯的扶手,隨著滾動跌到了扶手外側(cè)。

幸運的是,經(jīng)過救治男孩順利康復(fù)了。但有些孩子就沒有這么幸運了。
2018年8月9日,湖北一個3歲的小男孩自己在3樓扶手電梯口玩耍。
他的父母和姐姐就在不遠處的按摩椅休息。
突然,小男孩掉了下去,墜落在負一層,當(dāng)場身亡。
父母癱軟在地上,嚎啕大哭。

孩子的好奇、好玩、好動天性,注定了他們不會老老實實地坐電梯。
有個2歲左右的小女孩,就想逆行上自動扶梯。
結(jié)果剛走近就在電梯口摔倒了,手指被夾進了電梯里。
可是直到出事兒,孩子家長都沒有露面,最后是路人按停了電梯。

2012年1月29日,一名8歲的男孩在北京西單獨自乘坐自動扶梯時把頭伸出電梯,結(jié)果卡在扶梯和天花板之間,當(dāng)場身亡。

讓沒有良好乘梯習(xí)慣的孩子獨自面對自動扶梯,就相當(dāng)于把他們送進了虎口。
說了那么多的“不可以”,我們到底應(yīng)該怎樣做呢?
坐扶梯,父母要告訴孩子的事
1. 外出時,時刻關(guān)注孩子的動向,不要讓他們自己靠近電梯。
2. 一起乘坐電梯時,要一手抓著扶手,一手緊抓孩子的胳膊,避免孩子突然跑開。
3. 平日里要向孩子傳授正確的乘坐方法,下面是指導(dǎo)視頻,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看。
為了方便記憶,我們還找了一首簡單容易記的歌謠:
拉著媽媽的手
排隊不推擠
雙腳踏好 不踩線
不亂跑 不亂跳
搭乘手扶梯要小心
4. 養(yǎng)成尋找救命按鈕的習(xí)慣:迅速按下緊急按鈕,電梯會立即停止(一定要在危急時刻,否則急停也會讓人容易跌倒)。
電梯入口處
▽

電梯內(nèi)側(cè)
▽

電梯中部
▽

一個小細節(jié),就可能救孩子一命。
關(guān)于電梯的安全警告還有很多:
比如不要乘坐停了電的扶梯,不然真的有可能會被“吞掉”。

比如不要在乘坐電梯的時候看手機,松著鞋帶,不然下一秒迎接你的就是一個“狗啃泥”。

說到底就是一句話:養(yǎng)成良好的乘梯習(xí)慣,保持專注和警惕。
這不是什么套話,而是扎扎實實的囑托,因為有時候,即便你什么都沒做錯,橫禍也會到來。
就像你好好地走路,電梯踏板突然斷裂,瞬間墜入深井。
而在這之前,如果可以專心一點,快速覺察到危險,結(jié)果很可能未必有那么悲觀。

安全無小事,防患于未然。
爸媽帶孩子出門踏青、旅行,在欣賞美景、享受美食的時候,請不要忘記,關(guān)注身邊的孩子,關(guān)注每一個安全細節(jié)。
最后再提醒一遍:坐扶梯別抱娃!為了孩子的安全,這一次請記住。
祝愿每個家庭都能高高興興出門,快快樂樂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