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術(shù)辛、甘,溫,歸脾、胃經(jīng),是治療脾胃疾病的良藥 1.茯苓、白術(shù) 【功用】二藥相配,一溫健一滲濕,脾得健運,水濕得除。主治脾虛不運,痰飲內(nèi)停,水濕泛濫,而致頭目眩暈,胸膈痞滿,食欲不振,或水腫,小便不利等癥。 【解析】茯苓甘平,入心、肺、脾、腎經(jīng),甘味入脾,為健脾滲濕之良藥,用于脾虛濕盛,痰飲內(nèi)停,便溏腹瀉,水腫,小便不利諸癥;并能補脾養(yǎng)心,療心悸、失眠等。 【用量】二者各10~15g。 2.白術(shù)、生內(nèi)金 【功用】二藥伍用,一補一消,補消并施,健脾開胃。主治脾胃虛弱,納呆食少,或納后不化,脘腹脹滿,倦怠乏力,或便溏泄瀉等。 【用量】白術(shù)9~10g,生內(nèi)金6~10g。 3.白術(shù)、枳實 【功用】二藥相用,一補一瀉,一急一緩,補消并用,健脾強(qiáng)胃,消痞散結(jié)。主治脾胃虛弱,飲食停滯,脘脹痞滿,大便不爽等,以及肝脾腫大或中氣不足而致脫肛、胃下垂、子宮脫垂等癥。 【用量】白術(shù)10~15g,枳實5~10g。 4.白術(shù)、半夏 【功用】二藥相配,甘苦為用,健脾燥濕,降逆止嘔,脾胃并治。主治脾胃虛弱,濕濁中陽,惡心嘔吐,納食不振,舌苔白膩等癥。 【用量】白術(shù)6~10g,半夏5~10g。 5.白術(shù)、桂枝、生姜 【功用】三藥相伍,辛甘溫健脾陽,除濕蠲飲。主要用于痰飲內(nèi)聚,胸膈痞悶,心悸呃逆,納呆便溏,苔白等癥,或脾胃虛寒所致胃腸潰瘍等。 【用量】白術(shù)6~10g,桂枝5~9g,生姜10~20g。 6.白術(shù)、陳皮 【功用】二藥相伍,健脾燥濕,理氣和胃,化痰止嘔。用于治療脾胃虛弱,脘腹脹滿,食少納呆;脾肺兩虛,痰多食少,胸脘脹滿等,如慢性胃炎、慢性支氣管炎等病。 【用量】白術(shù)6~10g,陳皮6~10g。 7.白術(shù)、黃連 【功用】二藥相伍,寒溫并用,健脾除濕,苦寒瀉火。用于濕熱內(nèi)擾,脾胃不和,胃中嘈雜,反酸食少,如慢性胃炎等。 【用量】白術(shù)6~10g,黃連3~8g。 所謂“用藥如用兵”,不同藥物配伍可產(chǎn)生不同的作用,若用得好,效果甚佳。 |
|
來自: 石門易卜 > 《神農(nóng)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