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原以為 「宮頸糜爛不是病」 這個觀念應該深入人心了 然而,依舊還有小伙伴在后臺怒罵 (圖片來源于后臺截圖) 脾氣比較gang的小薇 決定再好好說說 「宮頸糜爛」 1 宮頸糜爛,真的不是病啊! 在十幾年前,由于醫(yī)療水平的不足,國內(nèi)的醫(yī)學教材上確實將宮頸糜爛定義為是一種病理性改變。 好在最終有人認識到了這個錯誤,為宮頸糜爛平反了: 2008年《婦產(chǎn)科學》第七版教材中,就取消了宮頸糜爛的概念,以“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生理現(xiàn)象取代。 也就是說,自2008年開始,宮頸糜爛作為病名,從教科書上就被取消了。 總而言之,「宮頸糜爛」就是一種生理性改變,它真的不是病! Ps:不過有些醫(yī)生說順嘴了,還是會將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稱為宮頸糜爛。 2 「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又是怎么回事? 這就要說到宮頸的兩種細胞了:鱗狀上皮細胞(接近宮頸口)和柱狀上皮細胞(宮頸管內(nèi))。 通常我們能看到的是光滑的鱗狀上皮細胞覆蓋在子宮口,可受到雌激素上升的影響(跟不檢點沒關系),又紅又粗糙的柱狀上皮細胞就會往外移,搶占宮頸口的位置。 此時,宮頸從肉眼觀察就會給人糜爛的錯覺。 Ps:絕經(jīng)后,柱狀上皮會退回去,所謂的「糜爛」就消失了。 所以,不管是Ⅰ、Ⅱ、Ⅲ度,還是輕、中、重度的糜爛,其實只代表了柱狀上皮細胞外翻面積的大小罷了,而不是「爛」的程度。 這就跟有的人皮膚白些,有的人皮膚黑些似的,個體差異而已。 3 「宮頸糜爛」不是病,還要不要治? 既然是一種生理變化,當然是不需要特別治療的。 這其實就跟在月經(jīng)前,有些女性受到雌激素的影響,出現(xiàn)臉上冒痘、腰腿酸痛的情況一樣,都是正常的,沒有治療的需要。當雌激素水平下降,宮頸就會恢復本來“面貌”。 但有些機構為了盈利,昧著良心還會推出治療「宮頸糜爛」的療法。 千萬別做!因為這種不必要的治療,不僅有可能會降低受孕機會,還會有流產(chǎn)和早產(chǎn)的風險。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宮頸炎等疾病會表現(xiàn)出宮頸糜爛性改變,也叫病理性宮頸糜爛,這種就需要治療了。 但小伙伴們要明白的是,需要治療的不是「宮頸糜爛」,而是引起宮頸糜爛性改變的宮頸炎。 4 怎么判斷「宮頸糜爛」是生理還是病理性 判斷方法非常簡單:
Ps:在查出「宮頸糜爛」后,醫(yī)生通常會詢問是否有其他異常,然后做出生理或病理性的診斷。 5 「宮頸糜爛」、宮頸炎跟宮頸癌有關系嗎? 可以肯定的說,「宮頸糜爛」、宮頸炎跟宮頸癌沒有什么關系。 1、「宮頸糜爛」和宮頸癌 宮頸癌是由hpv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引起的,與宮頸糜爛毫不相關。 大多數(shù)女性的一生中都可能感染一次hpv,其中大部分都能依靠自己的免疫系統(tǒng)將病毒徹底清除。 只有持續(xù)性感染高危型hpv病毒才有可能發(fā)展成宮頸癌,而從感染到癌變通常需要10年時間。只要你做好每年的定期檢查,就能及早干預阻止癌變。 美國婦產(chǎn)科醫(yī)師協(xié)會(ACOG)推薦的篩查指南:
2、宮頸炎和宮頸癌 宮頸炎是由病原菌感染導致的,這和引起宮頸癌的hpv病毒是兩回事。 不過,若是宮頸一直反復發(fā)生炎癥,倒是會增加感染hpv的幾率。但這并不能說,宮頸炎是導致宮頸癌的病因。 所以,若是發(fā)現(xiàn)得了宮頸炎,別拖、別怕、別害羞,盡快就醫(yī)治療哦~ 總之 生理性的「宮頸糜爛」真的不用治 若下次再有人一看到「宮頸糜爛」 沒區(qū)分是生理還是病理性的 就讓你趕緊治療 聽我的,扭頭就走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