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民間刺繡發(fā)展歷史 1、刺繡在6000-7000年以前,人類已經掌握了原始的紡織技術。我國的黃帝時期,黃帝之妃嫘祖就開始養(yǎng)蠶織絹帛。 2、“五彩備,謂之繡”,記錄最早的刺繡。 3、春秋戰(zhàn)國時代,刺繡相當發(fā)達,當時所繡的鳥紋、云紋、鳳紋等刺繡圖案,形象流動生輝,刺繡針法多樣。 戰(zhàn)國時期刺繡 4、漢代、刺繡已有了較高的水平,刺繡色彩豐富,且應用面廣。刺繡用于服裝、枕頭、包袱上等,所繡紋樣有多種云紋、卷草紋等 5、唐代,刺繡有了高度發(fā)展。從個體到作坊,長安古都成了刺繡行業(yè)的中心。 6、宋代,已出現(xiàn)具一定風格的名繡。如顧繡,南宋遷都杭州江南成為了刺繡行業(yè)的中心。 漢代淑女靈芝圖 唐代花卉紋樣刺繡 7、明清的四大名繡。 8、中國民間刺繡一方面從拙到秀,被引入宮廷。另一方面,民間婦女為自己所作保持了質樸、拙趣的清新民間本色。 明代刺繡補子 清代團鳳紋刺繡 宮廷刺繡 民間刺繡 二、中國民間刺繡的概況 1、中國民間刺繡,覆蓋面廣,應用范圍寬。 2、民間刺繡的針法,多樣又自由,有平繡、辮繡、十字繡、貼布繡、盤金銀繡等等。 3、民間刺繡圖案既大方粗獷,又精美又秀氣。 4、刺繡圖案變化多樣,有格律的連續(xù)圖案、角花圖案、團花圖案、幾何形圖案和適形的有機圖案、文字圖案。 5、民間刺繡圖案,有各種吉祥寓意。 6、不同的民族的習俗,不同的審美要求,不同的刺繡方法,不同的生活方式,產生不同的風格和趣味的中國民間刺繡圖案。 山西民間刺繡 江蘇民間刺繡 二、苗繡 苗族刺繡,經過長期的傳承和完善,較多的保持古代原始的面貌,是中國民間中為質樸、最為精美、最為絢麗斑斕的刺繡。 1、苗繡的技法和用途: 技法:挑花、平繡、辮繡、布貼繡、堆繡、鎖絲繡、錫片繡 用途:裝飾在衣邊、衣袖、臂肩、胸襟、群腰、背帶、鞋帽 2、苗繡的題材: 各種人物、亭臺樓閣、蟲、鳥、魚、花草、家禽、野獸和幾何紋。 苗族刺繡 3、苗繡的造型: 和苗族剪紙一脈相承。憨厚、拙樸、大膽、浪漫、又不失其本來特征。 苗族刺繡 苗族刺繡《牛在水中游》 苗族刺繡《牛首紋》 苗繡圖案中的雙頭龍紋 4、苗族紋樣的布局 是以一主題形象為中心,在其周圍作各種適形的形象構成;是以對稱條狀排列,各條紋樣有主有次,在空隙處,填滿花紋,使各形之間彼此關聯(lián)。 苗族刺繡 5、苗繡的色彩特點 苗繡刺繡是在黑色和藍色的布上,以彩色小點來繡完各種形象,采用的類“視覺空間混合”; 苗繡刺繡,講究色彩的傾向性,但以紅色調為多。苗繡色彩明朗、強烈、協(xié)調、常常是多組對比色同時運用,但有主有次,安排得體。 中國民間刺繡賞析 苗族刺繡 三、中國民間挑花圖案 挑花,即“十字繡”或“挑紗”,與其他種類的刺繡差別顯著挑花圖案是中國民間刺繡圖案中的“格律體”。 1、挑花的工藝、種類與用途 挑花是利用布紋的經緯; 挑花者不用在底布上畫草圖,先數出針數繡成; 挑花有素色、彩色兩種,素色對比分明,淡雅清晰。彩色挑花,用多種顏色絲線繡成; 挑花被人們廣泛用于裝飾服裝和各類生活用品。 2、中國民間特色挑花圖案 川西挑花——單色、質樸、清晰雅致,圖案的結構多采用米字格和其他均衡式任意結構。 湖南挑花——繡線色彩豐富,繡布取深色。 安徽挑花——以富有濃厚的“土”味而著稱。 四川挑花頭巾 四、陜西民間布貼畫 將各種做衣多余的彩色布剪成各種形狀,貼在黑布、藍布和紅布上,讓貼上的花布和所繡的花融為一體。用于肚兜、服裝、鞋帽、日常用品等等。 民間挑花 五、新疆的花帽繡 新疆的花帽繡,小巧玲瓏,富麗多彩。新疆花帽繡融會了各種繡法,如平繡、結繡、串珠片繡、盤金銀繡、十字花繡等等,常常多種繡法同時運用,新疆的花帽繡刺繡圖案是最優(yōu)秀的適合紋樣。 新疆花帽繡適合紋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