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是中華文化中最有內(nèi)涵的四個字。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大唐盛世之上,吃飽喝足的年輕人相聚在一起飲酒賦詩蔚然成風(fēng),在這種浪漫主義詩情的引導(dǎo)下,唐朝詩人們?yōu)橹袊姼璐罱ㄆ鹨粋€曠古爍今的舞臺。 在這個舞臺上,有如李白一般的狂者,吐字無數(shù),洋灑萬千;猶如杜甫似的社會論專家,感民間疾苦,挽大廈將傾;亦有如李商隱一樣的文學(xué)工匠,彈絲弄繭,細膩如針,這些詩人都有一大批作品流傳至今,引人入勝。但是大唐最美的古詩并不是他們寫的,而是一個極其低調(diào)的大師。他一生中只有一首詩,李白杜甫不得不感嘆自己比不過。 那么這個人是誰?他就是張若虛,關(guān)于張若虛的相關(guān)記錄很少。他不如李白杜甫那么出名,這個張若虛實在是太低調(diào)了。歷史上有關(guān)他的記錄只有寥寥幾字。,他一生活了八十多歲,卻只有兩首詩存世,堪稱唐朝最懶詩人,可是他就憑借這僅存的兩首詩而聞名天下。直到今天,一旦提起他的名字,大家都能脫口而出他的代表作! 上中學(xué)的時候,相信大家都學(xué)過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張若虛是唐代文人,他留存于世的詩作僅有兩首,而這篇可以說是大名鼎鼎,在后世享有盛譽。整體詩作給人一種超凡脫俗,清麗可人的感覺,婉轉(zhuǎn)秀麗,仿佛能讓人感受到一陣心曠神怡的清風(fēng)拂面而來。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據(jù)說張若虛寫作此詩,還有一個玄幻奇妙的愛情故事。有一夜張若虛在明月橋邊邂逅了一位名門閨秀,名叫辛夷,二人一見鐘情,互寄余生??蛇@一天恰好是上元節(jié),是牛頭馬面出門尋鬼魂的日子,他們錯將張若虛捉回了地府。 可在閻羅殿的張若虛始終不肯投胎,堅持要與辛夷見面,最終他感動了曹娥,幫他了卻了心愿。于是27歲的張若虛重見天日,回到人間,與66歲的辛夷又在明月橋相見。張若虛愁緒萬千,寫下了這一首《春江花月夜》! 聞一多曾這么評價《春江花月夜》: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詩中幾乎句句寫景,描繪出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月夜春江圖,而于寫景之余融入了羈旅愁情和對人生宇宙的哲理感慨。 關(guān)于這首詩最神奇的還要屬李白這個唐詩界的佼佼者都把這首詩抄襲了一遍,那么這是怎么回事呢?聽小編給大家細細道來,李白在看到這首春江花月夜后,自己有感而發(fā)寫了一首詩叫做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詩里面有兩句叫做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跟《春江花月夜》中的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意思一模一樣。 而張若虛是比李白早的所以很多人都認為李白抄襲了張若虛的詩作,但是在小編看來,李白并沒有抄襲,因為我們都知道明月自古以來都是寄托人思念之情的,從李白自己的床前明月光,到后來蘇軾的詞作里面我們都可以看到他們的思想之情,既然都是表達思鄉(xiāng)之情那么抄襲也就無從談起了, 再者,李白這兩句詩看起來更像接了張若虛的詩作往下寫,并沒有抄襲的感覺啊,但是我們細細的品味兩人這兩首詩的話我們從李白的詩里可以讀出來那種愁的心境又不失豪邁的氣息,但是張若虛就不一樣了,他的詩給人感覺更是寫出了意境,讓人置身在這個世界里頭,其實比來比去,他們的作品都是我們古代文化里的瑰寶,都是不可丟棄的,而古代著名的詩人還有很多,能流傳下來作品的卻很少,我們要繼承他們這種文化才是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