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jié)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這一段是龍應(yīng)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書的《蝴蝶結(jié)(序)》中所寫,我們并不了解當時的背景,也不知道具體發(fā)生了什么,但是對孩子的這種等待卻是所有家長都需要學會的。 前幾天,有個媽媽跟我說,她家孩子做事可慢了,吃飯慢、穿衣慢,真是干啥啥慢,別人急得不行,他卻一點感覺都沒有,四周都說這個那個的,搞得自己都不好意思。 我跟她說,你應(yīng)該自己知道孩子是慢慢長大的,但是因為四周的影響就開始焦慮,其實沒有任何必要,孩子都是花,我們只需要慢慢等著他們長大即可。 相信很多家庭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孩子慢慢悠悠,家長急的蹦高,甚至急得不行就會代替。 對于這些家庭我很想推薦一本書,是由中國第一部中小學《生命教育》教材的主編,教育學者,家庭教育研究專家張文質(zhì)所著的《急不得,慢不得》,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家庭教育典型案例實操手冊,用實例給我們這些焦慮的家長帶來一絲絲的安慰與關(guān)心。 家庭教育是我們孩子教育的基礎(chǔ),才會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之說,之前也曾有著名教育家說過,教育由兩部分組成,家庭教育與外界教育,而家庭教育要占到70%,其他教育只占30%,說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急不得,慢不得》這本書的封皮上寫著這樣兩句,我感覺值得每個家庭深思:教育急不得,切莫揠苗助長,要順應(yīng)孩子的發(fā)展節(jié)奏,耐心陪伴孩子成長。教育慢不得,太慢讓孩子落后,要時刻引領(lǐng)孩子進步,不斷更新孩子認知。 張文質(zhì)老師這本《急不得,慢不得》整體分了三大部分:學習篇、生活篇、性格篇,一共使用了53個典型的家庭教育案例進行闡述,采用一問一答的模式,對家庭教育中出現(xiàn)的常見問題進行一一解答,家長遇到該類型問題時候,可以隨時進行翻閱尋找相關(guān)答案啟發(fā)思路,所以稱之為實操手冊一點都不為過。 學習篇主要是說孩子上課表現(xiàn)、孩子作業(yè)、家長與學校老師溝通以及教育理念之類的問題,一共使用了14個相關(guān)性的問題;生活篇講的是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吃喝玩樂,以及家庭中父母表現(xiàn)對孩子的影響等,一共24個相關(guān)問題;性格篇主要從孩子表達、興趣、情緒等方面進行了解答,一共15個問題。 以生活篇為例,里面提到了一個問題:二孩家庭,媽媽要怎樣做才能充分滿足兩個孩子的需求?這個問題來自于一個媽媽,她感覺自己無法同時陪伴兩個孩子,想知道如何去滿足孩子需求。 國家政策的放開,讓很多家庭都添了二胎,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既然生了孩子,那就要負責。老師沒有直接講該怎么辦,而是用自己的思路講了幾個相似的故事。 她朋友中有一個雙胞胎姐姐,跟媽媽關(guān)系不好,但妹妹跟媽媽關(guān)系就很好,后來追溯到早期的親子關(guān)系上:媽媽把她白天交給外婆帶,晚上接回來,而妹妹是一直跟著媽媽。 這就是最根本的原因,家庭中類似的兩個孩子想要公平也想要滿足需求,爸爸媽媽就要分辨孩子的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爸爸媽媽在大孩子面前,強調(diào)對小孩子的責任,在小孩子面前強調(diào)對大孩子的尊重,還原長幼有序,家庭氛圍就會變得不一樣。 最后老師又做了一個小總結(jié):一方面父母要顧及到孩子的需求,既要滿足又要公平,另一方面要有所兼顧,根據(jù)具體情況采用不同處理方式。 這些觀點并不是完全的照搬下來使用,而是給我們父母打開了另一個觀念,孩子的滿足是可以特殊化的,當然特殊化也是基于孩子的實際需求,孩子得到自己的需求,他們就不會為此苦惱,抱怨不公平了。 二孩家庭確實情況比較復雜,很容易出現(xiàn)一些不必要的情況,家長可以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驗證和升級一下這種理論與實際的使用效果。 孩子的家庭教育因人而異,沒有任何一個家庭的教育方式是相同的,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家長想要教育好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請勿操之過急,以孩子自身發(fā)育最基準。 這本《急不得,慢不得》給我們所有家長的啟發(fā)為理論,生活中我們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以更好的方式教育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