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晝一夜,大道之自然:一生一死,人道之自然。神圣知晝 夜生死皆幻妄,而非真常,故黜聰明,去私欲,忘晝夜,外生死, 超常見之自然,法大道之自然。故能宇宙在手,萬化生身,德合 天地,明并日月,無量劫中,不生不滅也。 因欲示后學,故說經(jīng)遺教,使人知大道惟有一門,舍此一 門,余皆旁門外道。此一門為何?即《道德經(jīng)》云:“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此十三者,乃生我之門,死我之戶,出生入死,皆由此門。但百姓隨流順化,是以動入死戶,不知回頭便是生門。 夫十三者何?一切萬有,咸借水、火、土而生化,三者歸一, 則既濟而為生門;三者異途,則未濟而為死戶。水數(shù)一,火數(shù)二, 合而為三。水火不能自合,借坎離中先天戊己真土,擒真鉛而制 真汞,則水火方既濟而生。陽土五,陰土五,合為十數(shù),與水(一)、 火(二)共合為十三也。一生—死,在此十三,一順一逆之間耳。 普通群眾,已生更求生,則三者分離,即死戶也;大修行人, 未死先學死,則三者集合,即生門也。 求生則心火外炎,不能內(nèi)溫腎水,水寒不能化氣,火上炎則水下漏,故名曰未濟,此“死之徒十有三”也。是以太上立此十三生死之門,使知水、火,土歸一之元,反身而誠。攖寧按:“反身而誠”見《論語》中,則三者互濟于中,此“生之徒十有三”也。嗟乎!世人惟如圖名利,恣情欲,迷而不悟,水火兩分,動入死 地而不知,故曰“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也。 攖寧按:此解雖不是老子的本意,若專就丹道而論,亦可算是上乘。 《陰符經(jīng)》曰: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 于恩。同此義也。 故鐘離祖曰:生我之門死我戶,幾個惺惺幾個悟;夜來鐵漢 細思量,長生不死山人做。此詩重在“鐵漢”二字,若非鐵漢,焉能下死功夫而實證長生之道耶? 下根劣見之流,每指婦女下竅為生死之門戶,不啻毀謗圣道,余因畫既濟、未濟、生門、死戶之圖,以俟智者由之耳。 |
|
來自: 為什么73 > 《道教道家道醫(y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