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傳身教 【什么是教養(yǎng)】看過一段話,所謂教養(yǎng),可以總結為如下: 1、為他人著想的善良 2、根植于內心的修養(yǎng) 3、無需提醒的自覺 4、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教養(yǎng),作動詞時,意為教育、培養(yǎng)。做名詞時,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養(yǎng),常指家庭中從小養(yǎng)成的行為的道德標準。 “教養(yǎng)”,中國古時《三字經》就提到了,指的是人從小就應該習得的一種規(guī)矩,待人接物處事時的一種敬重態(tài)度,特別指出,人若沒有教養(yǎng),便是家長老師的失職。 教養(yǎng),首先由教育者發(fā)起,對受教育者提出并約束的規(guī)矩。而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者的“教養(yǎng)”,其結果表現(xiàn)為待人接物處事的禮貌、風度、習慣等。 【有教養(yǎng)的孩子,更值得欣賞】1一次去從新疆坐火車回來,中途在西安轉車,最早的一趟車是四十分中國后開車,為了趕上最早的一趟車,我跑到隊前面,跟站在第二位的男生說,我著急趕車,能不能讓我先買票,男生說好。他讓我站在他前面。 前面的人很快買完了,我買了自己的票,想要跟他說一聲謝謝,發(fā)現(xiàn)人不在了。我自己拿著票走出來,卻發(fā)現(xiàn)他排在了隊伍最后一位,原來他為了不影響后面排隊人的情緒,自己又重新排隊了。 我看他的時候他正低著頭,看手機。發(fā)現(xiàn)我看他,他沖我笑,說,路上小心! 這一趟旅程,我在陌生人那兒,上了深深一課! 2早晨有一對父子出去鍛煉,正好趕上環(huán)衛(wèi)工人給綠植噴水,小男孩5、6歲,覺得澆水好有意思也想澆。 他爸就很有禮貌地問環(huán)衛(wèi)工人:“師傅請問能不能讓我兒子澆幾下?” 師傅說:“好呀?!?/p> 小男孩就澆得特別認真開心。 過了一會兒小男孩問爸爸:“爸爸我長大也想當環(huán)衛(wèi)工人澆水?!?nbsp; 他爸語氣很平和地說:“好呀,只要好好學習努力工作,行行出狀元?!?/p> 【孩子的教養(yǎng),父母的修養(yǎng)】孩子就像是一張雪白的紙,在接受這個世界的渲染。而離他最近的父母則是這白紙上的第一抹顏色。孩子的一言一行透露出父母呈現(xiàn)出來的教養(yǎng),孩子的言行舉止就像一面鏡子般映射出了你靈魂的樣子。 你闖紅燈橫穿馬路卻要孩子遵守交通規(guī)則;你隨地亂扔垃圾卻要孩子愛護公共環(huán)境衛(wèi)生;你動不動爆粗口、出言不遜卻要孩子做一個有禮貌的人。 教養(yǎng)來源于好的門風,好的門風需要長期熏陶。家教,顧名思義,有父母長輩的言傳身教,也有在這個家庭這個環(huán)境下的潛移默化。 比如,食不言寢不語,吃飯不吧唧嘴,不大聲講話,不大聲放音樂,這些大抵是家庭環(huán)境下比較容易養(yǎng)成的習慣。 作為家長,這些事兒你自己做到了嗎? 你希望孩子尊重別人、尊重環(huán)境,那你尊重他了嗎? 孩子們從小要體會到尊重,而不是縱容,才能理解為什么要尊重別人尊重環(huán)境。德高望重的羅太說過:我們這個社會什么時候尊重孩子、把孩子當人了,教育才有希望。 ![]() 【培養(yǎng)有教養(yǎng)的孩子】1、懂得關心幫助他人 不再奉行“最重要的是孩子開心”的理念,而是教他關心并幫助他人。懂得什么時候該尊重他人的需求,可以讓孩子不再以自我為中心,而會考慮到他人的感受。 2、不要一味縱容孩子犯錯 不能以“他還是個孩子”為借口給他開脫,再小的孩子,也要教給他正確的是非觀,不任由其犯錯,任由他是非不分,永遠不懂事下去! 3、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 要讓孩子意識到,所有的情緒都是正常的,但處理方式的不同可能導致不同結果。幫助他學會有效地管理并表達這些情緒。 4、給孩子一些機會去履行責任 當孩子被期待去幫助父母做家務,幫助他人也自然會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另外,對孩子表達感謝,鼓勵他們也這樣,使感謝成為他們的習慣。 5、學會最基本的餐桌禮儀 應從小告訴孩子,餐桌上長幼有序。另外,再小的孩子也不可以剩飯剩菜,吃多少拿多少,喜歡的菜也不能獨食,要學會和家人一起分享。 6、自覺遵守公共秩序 引導孩子遵守公共秩序,不隨意跑跳。不大聲喧嘩,不隨地大小便。在家里亂蹦亂跳驚擾到鄰居時,一定要嚴厲制止,并講清楚為什么不可以這樣做,教他站到別人的角度思考。 7、學會基本的整理 先告訴孩子“從哪里拿的東西放回哪里”。這條規(guī)則幫他慢慢形成習慣。將來,無論他到什么環(huán)境,都能將東西自動“歸位”,生活也更加整潔。 8、幫孩子找個年紀相仿的朋友 擁有一個年紀相仿的朋友,能讓孩子學會與人溝通,學會彼此分享,學會彼此分享,學會相互忍讓,學會擔當責任。 9、教孩子信守承諾 即使遇到某種困難也不要食言。自己說出來的話,要竭盡全力去完成,身體力行是最好的諾言。 10、讓孩子愛上閱讀并成為習慣 堅持閱讀能拓寬視野,不僅有助于孩子性格的塑造,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還能幫助他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11、幫孩子建立與他人的界限 最簡單的就是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自己的東西自由支配”,這會幫助孩子區(qū)分“你的”、“我的”,同時也學會了正確地看待被拒絕和被接納的過程。 12、讓孩子享受自己的空間 在安全的情況下,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去自由探索,可以嘗試讓他自己判斷,自己決定,自己承擔。 13、學會原諒,懂得寬容 心胸狹窄只會讓孩子一生痛苦。當人們釋懷時,實際上是在對自己施以善意。事實上,人人都會犯錯,只有通過錯誤才能學會成為更好的人。 14、讓孩子學會等待 很多情況下,屬于所有人的資源是有限的,后來者必須等待。這能讓孩子形成一個平等的交往模式,擁有一個意愿等待的好心態(tài)。 15、多花點時間陪孩子 定期花時間陪孩子,了解他們的需求,讓他們感受被愛,孩子才能學會向父母表達想法,展示情緒,并學會如何愛別人。一定要陪伴自己的孩子共同成長! 16、做孩子的好榜樣和心靈導師 孩子會模仿父母的行為,所以父母教育孩子時,要注意言傳身教,而身教的力量大于言傳。 當然,想要讓孩子有教養(yǎng),首先我們先讓自己成為有教養(yǎng)的好父母。如果自己犯了錯,也要向孩子承認,并教會他們怎樣才是對的。為人父母需要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才能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
|
來自: wenxuefeng360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