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我談?wù)摾献拥臅r候,我不是在談?wù)搫e人。我是在談?wù)撐易约?--就像老子在說話一樣,通過另一個身體,另一個名字,另一個化身······【孫得一】 【老子微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讓我們繼續(xù)享受,上章講過,不要從字面上逐字逐句的理解《老子道德經(jīng)》,因為那些都是比喻(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比喻總是蘊含豐富的,邏輯總是狹窄的。不要用邏輯的頭腦去理解老子,比喻是寬廣無限的,你在它里面找尋的越多,你就能通過他發(fā)現(xiàn)的越多。邏輯是可以用盡的,比喻永遠取之不盡。 所以,像《老子道德經(jīng)》這樣的書(它是一本天書,這是一個是比喻),你可以一直讀下去,用一生去讀(用一生去體驗和參悟)。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他是你的寶藏(他像海水一樣,無論你怎么取用,無論你怎么添加,他都在那里不增不減,不垢不凈,不生不滅),打開寶藏的大門的咒語就是:道可道,非常道。你越成長,你在它里面,所能找到的東西就越多。你在它里面所能看到和發(fā)現(xiàn)的東西越多,你就越成長。你越成長,又能看到更多的東西,所以他不是普通的書?。ɡ献拥赖陆?jīng)是你的寶藏,是你今生最大的恩賜!你進入他越深,你收獲的寶藏越多;反之,你得到的寶藏越多,老子進入你也越深) 他有自己的生命,他是活的,你不可能一遍就讀懂他(他是靈動的,他是變化的,他是通天徹地的,他是鮮活有生命的!今天他不高興,你讀到的是低沉和憂郁;此刻他是鮮花,你讀到的是燦爛和芬芳;現(xiàn)在他是小孩,你讀到的是天真和無暇;明天他是仙俠,你讀到的是逍遙和自在;神龍唯一不變的,就是無時無刻不在變)。不,那不是讀這本書的方式,邏輯的書可以一遍就讀完理解了,你就可以把它扔到垃圾桶里了。然而,比喻的書是一首詩,它隨著你的心境而變化,它隨著你的悟性而變化,它隨著你的成長而變化。在你不同的頭腦狀態(tài)下,他給你不同的視覺。所以比喻是取決于你的,一本像《老子道德經(jīng)》這樣比喻的書,必須一遍又一遍的讀,它是一輩子的工作,你不能讀一遍就把它扔掉。它是一個應(yīng)該攜帶的寶藏,他是一生的工作,他是進入那個比喻的一輩子的工作。 邏輯是膚淺的,你可以理解亞里士多德,但是當(dāng)你碰到老子的時候,你第一次甚至不覺得那里有什么東西,因而也就錯過了。但是老子會漸漸地縈繞著你。他的魅力是女性話的,他會漸漸地抓住你的存在,你直要允許他就可以了。在邏輯里面,你必須斗爭。在比喻里面,你必須契合,你必須允許他,只有這樣,那個比喻才能開花。 所以只有在深深的契合和尊敬中,在深深的信賴與信任中,老子才能夠被理解,沒有別的辦法。如果你想用你的頭腦來找老子的話,你永遠找不到它。你將一圈一圈的兜下去,你永遠接觸不到他的大道。你要用心來找他,比喻是提供給心的,邏輯是提供給頭腦的。 老子更像是一個詩人,記住這一點,你不要和詩人辯論,你要聽他的詩,你要吸收他的詩,你要咀嚼它,品味它。你要讓他活在你的存在里,你要讓它滲入你的血液和骨頭,你要消化它。 你要忘記文字,你要完全忘記詩歌本身,但是他的芳香變成了你的一部分。你也許不記得詩人在吟誦什么,但是那首詩的韻律和感覺被留下來了。它的味道,芳香和意義已經(jīng)進入你了。你必須變得富有蘊含。你只有蘊含老子,老子才能被你理解,你要允許他,你要打開你所有的門,他甚至不會敲門,因為他不是侵犯性的,他不會努力的辯論,因為他不相信辯論。他根本不是一個頭腦的存在,他完全是一個心的存在。 他是簡單的,它的比喻,仿佛是一個村夫的比喻,然而他是活的,發(fā)光的,充滿生命力的。如果你允許它,你就會突然的被轉(zhuǎn)化,是要一種理解,一種心的理解,你就會被他即刻轉(zhuǎn)化。【未完待續(xù)...】 |
|
來自: xiaoyao110 >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