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輸入阻抗的功率放大器 葛中海 中山技師學院 這是筆者為中山技師學院電子專業(yè)三年級同學,在講授《實用音響電路》一書時,為大家設計的第1個中功率功放電路。在此過程中,要明確如何設置直流工作點、如何消除交越失真、如何根據散熱器的大小確定末級的靜態(tài)電流等。通過實驗制作,電路調試,交直流參數測試、計算,理解與分析、體驗與感悟功放電路的工作原理。 
高阻抗信號源不適合于負載輸入阻抗較小的放大器。因此,若要與高阻抗信號源匹配,就需要提高放大器的輸入阻抗。比如,將信號輸入級直接改成復合管。復合管的接法有多種形成,最佳方案是采用圖1所示的接法,輸入級可以把動態(tài)輸入阻抗提高到10KΩ以上。 
圖1 功率放大器改進電路
一、靜態(tài)參數 1.靜態(tài)電壓 設電源為+20V,調節(jié)VR1時,測量Q點直流電壓,使其約為電源電壓的一半。然后調節(jié)VR2時,測量R8(或R9)電壓降(從零到大調節(jié)VR2,用數字萬用表200mV擋),使其約為5-10mV。根據歐姆定律可知,這時功率管VT4、VT5集電極靜態(tài)電流約為15-30mA。 這時,所有三極管發(fā)射結電壓都約為0.6V左右,各個三極管都工作在放大狀態(tài)。實測電位,計算有關參數: 晶體管 | 基極 | 集電極 | 發(fā)射極 | 發(fā)射結壓降 | VT0 | 7.85V | 736mV | 8.50V | Ueb0=Ve0-Vb0=0.65V | VT1 | 736mV(=Vc0) | 9.68V | 113mV | Ube1=Vb1-Ve1=623mV | VT2 | 11.55V | 電源電壓 | 10.91V | Ube2=Vb2-Ve2=0.64V | VT3 | 9.68V(=
Vc1) | 556mV | 10.33V | Ueb3=Ve2-Vb2=0.65V | VT4 | 10.91V(=
Ve2) | 約為電源電壓 | 10.33V | Ube4=Vb4-Ve4=0.58V | VT5 | 556mV(Vc3) | 10.33V | 0 | Vb4=Vc3=556mV |
2.靜態(tài)工作電流 (1)R1的電流 忽略VT0基極電壓,則R1、R2電流約相等。即,R1的電流I為 I=Vb0/R1=7.85V/47K=167uA (2)VT0的電流 VT0發(fā)射極電流就是反饋電阻R10的電流。已知R10兩端的壓降為 Ve4-Ve0=10.33V-8.50V=1.83V 因此,VT0發(fā)射極電流Ie0為 Ie0=1.83V/2K=915uA 又,已測得VT0集電極電壓,因此,VT0集電極電流為 Ic0=Vc0/R12=736mV/820=897uA 所以,VT0基極電流為 Ib0=Ie0-Ic0=915uA=897uA=18uA 當我們忽略VT0基極電流時,則其發(fā)射極與集電極電流基本相等,即約為0.9mA。這也是功放電路第一級的靜態(tài)電流! 前面在計算電阻R1的電流時,之所以忽略不計VT0基極電流,就是因為VT0基極電流太小了,為便于計算可以忽略不計。 (3)VT1與R3的電流 已知VT1發(fā)射極電壓Ve1=113mV,則其發(fā)射極電流為 IR13=Ve1/R13=113mV/100=1.13mA 當我們忽略VT1基極電流時,則其發(fā)射極與集電極電流基本相等,即約為1.13mA。 實測電阻R3壓降為916mV,因此R3的電流為 IR3=916mV/R3=916mV/820=1.11mA 由此可以看出,當我們忽略VT2、VT3基極電流時,流過電阻R3的電流與VT1的發(fā)射極電流基本相等。這也是功放電路第二級的靜態(tài)電流! (4)VT2、VT3靜態(tài)電流 由于R6、R7分別與VT4、VT5發(fā)射結并聯,當忽略VT4、VT5基極電流時,則VT2、VT3靜態(tài)電流即為R6、R7的電流。即 IR6=Ube4/R6=0.58V/220=2.64mA 或 IR7=Ube5/R7=556mV/220=2.52mA 本來應該IR6=IR7。但是,由于Ube4是用兩點電位計算出的,單位是V。而Ube5是用2V檔直接測量出來的,單位是mV。所以,才會出現這種誤差。這也是功放電路第三級的靜態(tài)電流! (5)VT4,VT5靜態(tài)電流 VT4,VT5靜態(tài)電流就是電阻R8的電流。實測R8(實際用0.25歐姆)的壓降為5mV,則靜態(tài)電流為 IR8=5mV/0.25=20mA 當然,調節(jié)R5可以增大或減小VT4,VT5靜態(tài)電流。一般來說,若散熱器足夠大,功率管的散熱良好,把VT4,VT5靜態(tài)電流可以設為30-50mA均可。這時,系統(tǒng)工作于甲乙類的靠近甲類狀態(tài),失真更小、音質會更好一些。這也是功放電路第四級的靜態(tài)電流! 從上面的靜態(tài)電流計算可以看出,功放電路的靜態(tài)電流,第一級最小,末級最大,從前級到后級,一級比一級增大。這正是功放電路靜態(tài)電流的特點。 一、交流參數 1、輸入級實測波形 由上述分析可知,從直流狀態(tài)而言,晶體管VT0處于放大狀態(tài),但它并不是共射放大電路的典型接法。VT0放大的不是其基極的單一信號,而是對b-e極信號的差值(見后文放大倍數分析與計算)進行放大。其中b極是輸入信號,e極是輸出信號在經R10、在R11的分壓,二者的差值是很小的!R12是VT0的交流負載電阻,由于R12阻值較小,故VT0單級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也較小,如圖2所示。 說明:棕色波是VT0基極波形(1kHz正弦波),藍色波是VT0集電極波形。 由圖2所示波形圖可以看出:在輸入信號的正半波,VT0集電極為負半波;在輸入信號的負半波,VT0集電極電壓只在對應輸入信號的波峰處,有的些許的波形突起。也就是說VT0集電極輸出電壓正負半波不對稱,且存在非線性失真!  圖2-1(R12=820Ω)
 圖2-2(R12=1KΩ)
如圖3所示,藍色波是VT1基極波形(1kHz正弦波),棕色波是VT1集電極波形。與VT0類似,VT1好像只有半波電壓放大作用。另一放面,從輸入、輸出波形大小的可知,VT1輸出電壓幅度明顯增大了!  圖3
雖然,輸入兩級電路都不理想,但是由于系統(tǒng)是閉環(huán)負反饋,這種負反饋一方面可以改善輸出波形失真;另一方面,電壓放大倍數與每一級電路無關,而是由反饋電阻和采樣電阻的比值決定! 2、輸入-輸出信號實測波形對比 用信號發(fā)生輸出1KHZ信號加到放大器輸入端,若靜態(tài)電流偏小,放大器負載6歐電阻時,波形會出現奇怪的“振零 ”失真,如圖4。 
圖4 放大器空載時,波形也會出現奇怪的“振零”失真(拉開波形可見高頻振蕩),且比負載時電壓幅度大一些,如圖5。

圖5 這時,若在輸出端(C6左端)對地并聯一個0.1uF與4.7歐姆串聯的“茹貝爾”電路,“振零”失真現象消失,如圖6。

圖6 接入音頻信號,隨機測試輸出波形如圖所示。 
圖7 2、高頻補償電容的作用 若三極管VT2的B-C間高頻補償電不慎開路,既使輸出端設有“茹貝爾”電路,輸出還會出現失真。但是,波形失真的現象與上面有所不同,如圖8。 
圖8 當高頻補償正常在路時,波形如圖9(注:這兩個波形都是輸出帶負載6歐電阻時測試的)。 
圖9 3、總的電壓放大倍數 把圖1電路看成同相比例放大器,如圖10所示。這時,R10是反饋電阻,R11是取樣電阻,C9是「隔直通交」耦合電容,這時電壓放大倍率Au Au=1+R10/R11=21(倍) 
圖10 三.特別現象分析 (1)假設常溫下,功率管VT4、VT5的靜態(tài)電流為20mA(R8或R9的壓降約為5mV);當電路工作后,功率管溫升增大,靜態(tài)電流也隨之上升,有可能會超過50mA以上,即R8或R9的直流壓降增大。 這種現象的解釋如下: 這種現象的解釋如下:通過調節(jié)VR2,設置輸出級的靜態(tài)電流,常溫25℃時,功放管的發(fā)射結壓降UBE對應發(fā)射結特性曲線上的IB1。當功率管溫度上升55℃后,特性曲線向左平移,相同的發(fā)射結壓降UBE,對應的基極電流增大到IB2。另一方面外,溫升后晶體管電流放大倍數β也會增大,兩種因素疊加,致使IC顯著上升。這就是常溫和高溫時,靜態(tài)電流變化的根本原因。  圖11 (2)假設在高溫時調節(jié)R5,設置靜態(tài)電流約為20mA,那么冷態(tài)時靜態(tài)電流更小或根本沒有靜態(tài)電流,這時電路處于乙類工作狀態(tài),可能會出現輕度的交越失真。然而,當電路工作一段時間后,功率管發(fā)熱,靜態(tài)電流可能會增大到為30mA以上。如此,電路處于甲乙類工作狀態(tài),交越失真消除。所以,一般有經驗的電子工程師說,熱機比冷機好聽,就是指溫升后,電路達到合適的靜態(tài)電流了,不存交越失真,所以信號完美,感覺好聽。 (3)以上分析是基于電源電壓不變的情形而得出的。 首先,為了消除交越失真,在某一電源電壓下設置輸出級的靜態(tài)電流約為幾十毫安,A、B兩點電壓Uab約為1.8—1.9V。若電源電壓升高,則相應地各支路的電流也隨之增大,相應地R5的壓降增大,Uab隨之升高,這將嚴重影響著輸出級的靜態(tài)電流。 若電源電壓降低,Uab隨之下降,不足以抵消VT2、VT3、VT4三只晶體管的發(fā)射結壓降,交越失真隨之出現。 2013.4.26修改了部分內容,參數都是在系統(tǒng)熱平衡后測試的。 2013.5.17修改了部分內容,增加了3個波形圖及有關文字說明。更新了輸入部分的阻容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