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和朋友擼串小聚、再來點兒小龍蝦是一件特別愜意的事, 不過大家都知道,一只小龍蝦只能剝出一口肉,蝦殼倒是留下一堆, 吃完一頓小龍蝦,堆成“小山”的蝦殼貌似沒什么用,最后都進了垃圾箱。 不過最近英國的一項科學研究有可能打破這種局面, 以后吃完的蝦殼不要丟,沒準還能為環(huán)保出一份力... 最近油管上發(fā)布了一段視頻,題目叫做“如何把龍蝦殼做成一次性塑料”, 其中,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學生們共同合作,進行了一項科學實驗, 希望從生物材料中提取出可以為人所用的可降解塑料。 實驗的主角是一種名叫甲殼素的生物聚合物,通過對它的提取和加工可以生成殼聚糖, 殼聚糖再經(jīng)過加工即可制成生物塑料, 這種生物塑料最大的好處是無毒、可降解,對環(huán)境無害, 如果將來能夠推廣,就可以成為塑料的替代品。 要制作這種可降解塑料,就需要大量的甲殼素,甲殼素又從何而來呢? 幸運的是,甲殼素是地球上第二豐富的有機物質,廣泛存在于昆蟲、菌類及甲殼亞門動物的殼里, 我們經(jīng)常吃的龍蝦、小龍蝦、蝦等都屬于甲殼亞門動物,它們的殼里都能提取出甲殼素,“產(chǎn)量”相當豐富。 通常,人們吃飯時剝下來的這些殼都成了廚余垃圾,會被送進垃圾處理廠, 每年僅在歐盟地區(qū),人們丟棄的這些“吃剩下的殼”就超過25萬噸,相當于1600只藍鯨, 要是把這些垃圾都收集起來,甲殼素的來源就有著落了,還可以變廢為寶。 學生們在這次實驗中,首選龍蝦殼作為甲殼素來源, 一是因為龍蝦殼中甲殼素約占30%,含量十分豐富, 二是龍蝦殼比較容易收集,如果要用大量蝦殼、貝殼,還要跑到工業(yè)企業(yè)去收集,比較麻煩,而本土的餐館里就有顧客吃剩下的龍蝦殼,方便就地取材。 為了完成實驗,學生們研制了四臺機器, 第一臺名叫Shelly的機器,用于從龍蝦殼中提取殼聚糖, 先將龍蝦殼放入攪拌機, 將龍蝦殼絞成小塊后放入機器中,提煉、加工出殼聚糖粉末,作為制作生物塑料的原料。 接下來,將殼聚糖粉末和一定比例的醋混合, 再次進行攪拌, 就得到了液體狀的生物塑料。 想要把液體狀的生物塑料加工成固體并塑性,就需要其他三臺機器出場了, 名叫Sheety的機器專門負責加工塑料片, 將塑料溶液倒在玻璃板上, 放入機器中,等到溶液凝結,就得到片狀的生物塑料, 粘合劑涂抹在塑料片邊緣,可以制作成塑料袋, 這種塑料袋無害且可降解,非常有利于環(huán)保。 除了塑料袋, 只要有了龍蝦殼當原材料之后,就可以搭配不同的機器作出不同的有機塑料制品。 還有這臺名叫Vaccy的機器,擅長三維立體塑性,比如制作吸塑包裝, 可以像這樣制作貼合物體表面的包裝; 名叫Dippy的機器用來壓模成型, 學生們用它制作了一些杯狀的容器。 初步研制出生物塑料后,學生們試著把它們制成日常生活用品, 比如錢夾, 筆筒, 或者一次性花盆, 這種花盆有個好處,它可以連花帶盆一起種在土里,花盆生物降解后就成了植物的肥料, 不會產(chǎn)生污染還順便為花施肥,一舉兩得。 不過這種生物塑料也并非沒有弱點, 比如它是水溶性的,容易回收再生, 但同時它沾水就溶解,明顯不防水,在使用方面多少會受到一些限制, 學生們正在想辦法研發(fā)防水的生物塑料,在塑料表面加上一層天然蠟質涂層,從而擴大使用范圍。 學生們不但成功研制出生物塑料,而且制作過程非常簡單, 如果將來能夠大面積推廣、進行工業(yè)化生產(chǎn), 那我們餐桌上那些吃剩下的龍蝦殼、小龍蝦殼、螃蟹殼等等,都能變成無毒又可降解的生物塑料, 白色污染的問題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 期待這一天早早到來, 我們愛吃小龍蝦的,可是為了環(huán)保啊喂??! ref: https://www./watch?time_continue=222&v=wBSzxQLQSpI https://en./wiki/Chitin https://en./wiki/Crustacea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