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不好楷書的,能寫好草書? 從東漢張芝的草書境界,來分析,以前沒有楷書,而對張芝的草書基礎(chǔ)是章草,章草實際就是隸變,故隸書是他的書寫草書的基礎(chǔ),隸書亦稱正體,到了東漢末年有了楷書的雛形,也就是說草書與楷書的出現(xiàn)是一同而來,分析楷書的形成,是在章草,筆連草書而來。 從這一點上來說書寫草書只要學(xué)習(xí)淵源隸書篆書或章草,可以揮毫抒情。 而同樣情況,若有楷書規(guī)整的學(xué)習(xí),更有利于草書的厚度,更加豐滿草書的線條筆畫。使得筆墨有廣度有法度,沒有漂浮感。從質(zhì)感上更加豐富。 相反只有楷書精整嚴謹?shù)牧?xí)練,而沒有篆隸的熏陶,草書的點畫也不具有豐富性,并且從楷書的結(jié)體跨越草性,實際就是性情的野性,也是需要一個放開的過程。 只有從行草逐漸到一個草書緯度跨步。即從 方正變化為欹側(cè),筆畫拉開而使轉(zhuǎn),由簡易的符號為主,實際就是平正――險絕的書寫形式。其中有了意氣相投之中。更有才情橫溢之表現(xiàn),沒有“野氣”性,不會放縱,所以把嚴謹整飭性情,實現(xiàn)自我的本性,假若本性不具爛漫,不會書寫出豪放的草書。 草書境界需要字外修養(yǎng)。包括學(xué)養(yǎng),情性氣質(zhì) 諸類的蓄積,才有草書激情的彰顯。 命題所提楷書與草書的關(guān)系,從晉唐以后書家入草者都是有一手楷字,沒有楷書的草書??傆腥笔б环N豐腴筆墨和“正”欹使轉(zhuǎn)的情性表現(xiàn)。 淺見 |
|